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使得許多中國人不太見到的運動項目得到了關注。
然而,少見也有不同原因。
有的項目是因為文化差異,而有些運動少見僅僅因為一個字:貴。
少見而貴的運動在中國往往被稱作“貴族運動”。
不同于足球籃球等大眾運動,這些運動主要靠向參與者收費來獲取收益,是典型的體驗型經濟。
進入奧運會說明這些運動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但中國在這些運動上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也許有本屆奧運會和消費升級的東風,再加上近年來體育大發展的總趨勢,這些項目也會有不錯的發展,出現一些投資機會。
下面我們列舉一下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四個運動。
(1)賽艇賽艇運動是奧運會一項傳統運動,在1896年就進入了奧運會。
歐美運動員在賽艇方面有較大優勢。
這得歸功于賽艇運動在歐美大學中的盛行。
從1829年開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開始舉辦賽艇比賽,這成為兩校競爭的重要手段。
在美國,哈佛和耶魯兩校的賽艇比賽也非常出名。
賽艇運動因而成為了歐美大學競爭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美國國家賽艇隊的成員,都是從各大學賽艇隊選拔的大學生,而非職業運動員。
賽艇運動到底有多貴?按照國家賽艇隊主教練姜海洋表示,僅單人艇就價值10多萬,雙人艇20多萬,四人艇30多萬,八人艇50多萬。
一條槳就4800元,一部專用劃槳訓練的機器16萬元。
賽艇是戶外運動,它的保養,運輸和組織管理的花費更大。
在國外大學,這些費用都是參賽選手自己支付的。
今年在中國,清華和北大也曾經組織過賽艇比賽。
然而這項賽事只舉辦了十年,2010年就停賽了。
但它畢竟在中國最頂尖的大學普及了賽艇運動,而且給社會留下了“賽艇運動是貴族運動”的良好印象。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從國外頂尖大學學成歸來,賽艇的潛在受眾也在增長。
而一些中國大學又開始考慮重新啟動賽艇運動。
去年7月,首屆世界名校賽停賽在上海舉行,上海交大擊敗牛津劍橋奪冠。
今年4月,一條800米的賽艇道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淡水河上建成并投入使用。
這似乎說明,一向領風氣之先的上海,終于開始重視賽艇運動了。
(2)馬術馬術是進入奧運會也非常早,大約在1900年。
馬術也是唯一一個男女選手可以同場競技并爭奪獎牌的項目。
中國選手華天,已經連續三屆作為中國奧運會馬術的唯一騎手參賽了。
馬術在國際上已是一個完整而龐大的產業。
這其中最大一部分是賽馬業以及隨之而來的博彩業。
香港僅僅有700萬人口,然而其賽馬業每年的投注總額卻高達80多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
除此之外,許多人也將騎馬和養馬當做一種愛好。
賽馬俱樂部,會員教學,馬匹飼養,騎師培訓,馬具生產,這些也都是馬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陸的馬術也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了。
然而,由于政策上沒有放開博彩,馬術產業沒有得到大的發展。
一度90% 的養馬場都在虧損。
近年來許多養馬場通過多元化經營也開始盈利。
其經營方式有很多,包括影視特技出演或培訓,婚紗攝影,旅游參觀和少兒教育等。
其中少兒教育尤其紅火。
因為家長覺得馬術運動非常“帥”。
馬術和擊劍,成為了中高端家庭中非常流行的兩個培訓項目。
然而馬術產業大頭還是賽馬及博彩。
現在,商業賽馬已經部分開放,今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到重點任務就包括了,推進賽馬彩票研發。
馬術產業也許會在未來幾年大發展。
(3)射擊射擊類項目往往會在奧運賽程表的最前端,每次奧運會都會因為“首金”而得到一定關注。
中國在奧運會上歷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是由許海峰在自選手槍慢射項目上射落的。
此后射擊成為了中國奧運會的優勢項目,出現了杜麗、王義夫等知名選手。
在持槍合法化的美國,射擊已經非常成熟。
據媒體報道,美國槍支產業年產值高達318.4億美元。
體育靶場在美國各大城市隨處可見,人均消費單次消費從35美元到85美元不等。
而室內射擊只是其中比較平民的部分,比較高端的戶外射擊比賽和狩獵射擊也非常重要。
射擊產業還和旅游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射擊運動在中國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兩個因素阻礙了它的發展:第一,專業的射擊槍支非常昂貴,一把槍往往價值數萬,子彈費也比國外貴兩三倍,在過去中國人難以承擔;第二,射擊作為比較危險的體育活動,其開展受到嚴格的管控。
不僅戶外射擊展開受限,而且室內射擊場的建設審批也非常困難。
但在46號文之后,體育總局的對射擊的管理已經開始松動。
嗖嗖劍客的創始人李丹做的是對戰競技弓箭項目,但是她表示:“射箭已經完全放開,只要不使用大磅數弓箭就不會有麻煩。
而射擊現在已經開始部分放開,審批手續也簡化了。
”射擊在中國尚屬貴族運動,然而它在未來有望大眾化。
按照體育發展的規律,射擊的放開將會首先導致靶場的大量出現。
當有足夠的射擊人口之后,戶外射擊比賽和狩獵射擊才會迎來大爆發。
(4)鐵人三項鐵人三項誕生于美國夏威夷,參賽選手需要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和跑步10公里。
這是一項比較新的運動。
但是由于其對人類極限的挑戰,很快地進入了奧運會。
在跑步愛好者中,流傳這樣一個說法:馬拉松,越野跑和鐵人三項,越靠后越是核心跑者。
現在,馬拉松正在中國高速發展。
僅在2015年,就有120場馬拉松舉行。
一場成功的馬拉松賽事往往能盈利千萬以上。
根據媒體估計,2020年馬拉松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
而越野跑也在馬拉松急劇發展的刺激下開始,2015年越野跑賽事也達到了109場。
相比之下,鐵人三項的數量少得可憐,2015年全年只有4場。
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鐵人三項都還只是剛剛起步。
然而,隨著馬拉松和越野跑的繼續發展,核心跑者正在急速增加。
既然馬拉松已經火了,越野跑正在火的路上,那么鐵人三項很有可能是下一個要火的項目了。
已經有投資者在關注這個領域了。
去年,萬達集團花費50億收購了世界鐵人公司(WTC),開始布局鐵人三項。
也許中國投資者可以在這次跑步產業的升級中占據優勢。
下一篇:這三大因素推動了體育創投成為風口,而創業者的機會存在于四大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餐飲下半場,創業公司該如何抓住供應鏈機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