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自新三板逐漸升溫,尤其是 2015年 春季,伴隨 A 股大漲,新三板似乎也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諸多新三板垂直媒體應運而生,如今市面上至少存在幾十家垂直微信公眾號。
不同領域的創業者瞄準了新三板垂直媒體,希望以此為契機,挖掘出新三板中暗藏的寶藏。
小小一塊垂直媒體,究竟暗藏哪些創業機會?當前各大創業者的生存狀態如何?這里又暗藏哪些殺機?未來前景又將如何?我走訪了至少 6 家新三板垂直媒體。
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前行的。
主打內容創業是否有出路? 現在新三板依舊缺少媒體窗口、熱門個股和板塊的資訊。
新三板垂直媒體顯而易見的創業機會,就是內容創業,獲得一定流量后,再衍生出諸多變現方式。
部分媒體人士紛紛創建自媒體。
讀懂新三板、易三板和新三板在線的創始人都是媒體人出身。
讀懂新三板和易三板的媒體形態是微信公眾號,新三板在線則更為多元化,包含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版 APP、雜志、俱樂部、新三板研究中心等。
前述垂直媒體的創始人都對我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內容。
但顯然,僅僅依靠內容,不足以撐起整個商業模式。
當年,東方財富從內容起家,聚集了千萬股民,而后發起了金融產品。
與 A 股 8000 萬股民相比,新三板的個人賬戶約有 20 萬個,機構賬戶 2.2 萬個。
一個如此的小眾市場。
如何再造另一個 “東方財富”?更有創始人對我坦言,在新三板這一小眾市場上,微信公眾號不能支撐起媒體屬性,變現是一個偽命題。
事實或也是如此,從內容角度切入新三板的創業者們,均在試水。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新三板開戶人僅有 20 余萬,但關注新三板的潛在人群不僅于此:近 8000 家登陸新三板的企業、券商、私募機構、跟投者,“新三板的潛在關注者應該有幾百萬人之多了。
” 未來,隨著創新層的開啟,諸多利好消息的出臺,內容創業將能創新出哪些新的變現模式,還需要創業者進行探索。
從企業培訓到 FA業務,前景光明? 除了內容創業,新三板上另一片藍海正在翻滾。
企業家不諳資本市場的水性,迫切想要學會 “游泳”。
部分垂直媒體瞄準了這一市場。
微信公眾號洞見資本,對剛進入資本市場人士進行 “科普”,多傳播資本市場的基本知識。
新三板企業家和相關從業人員就是核心人群。
新三板掛牌企業信維科技董事長劉云龍曾對 36 氪表示,以為公司掛牌做市后就畢業了,卻發現做市后換了一個班,因為不懂游戲規則,無法在這一市場上玩兒。
一切都要重新學習。
” 這一人群究竟有多大?這取決于新三板的定位。
股轉系統想將新三板打造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這將成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最廣闊的舞臺。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 4000 萬家,占企業總數的 99%。
當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已接近 8000 家。
目前這一微信公眾號粉絲超過 6 萬名。
在線上累計了一定流量后,洞見資本在線下開始舉辦市值管理峰會,再從峰會中挑選部分優質企業,為其提供市值管理的相關培訓服務,若企業有融資需求,他們可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向創投機構推薦優質企業。
事實上,從企業培訓到財務顧問,這樣的垂直媒體,不只這洞見資本這一家。
三板富也正在做這樣的事情。
6月 這家微信媒體宣稱要舉辦新三板董秘特訓班,并提供 300 家投資機構的融資服務,三板富 8 億元基金的直投機會等。
不得不指出的是,新三板企業培訓是一片藍海,但這一片大海卻是魚龍混雜。
“有不少打著培訓的幌子,實則性質更像是傳銷。
” 一位創業人士如此說到。
以市值管理培訓為例,有不少投行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企業家游走在各色培訓業務之中,不免忽略了主業經營,得不償失。
投研服務正在垂直媒體上繁衍? 新三板曾一度被視為價值投資的洼地。
這里聚集了近 8000 家企業,對于股權投資機構、高凈值客戶而言,如何選擇有優質企業進行投資?看研報或許能事半功倍。
有部分媒體和金融人士看準了這一空白,從新三板垂直媒體切入,挖掘其中的機遇。
當前新三板研報派系分數為正統的券商系和民間機構系。
創業者能否拼的過券商新三板研究團隊? 在梧桐樹創始人劉澍看來,當前,券商的新三板研報,質量不高。
這和券商固有的分析模式相關。
由于新三板與 A 股企業的估值方式完全不同。
券商研究員多以 A 股的估值模型套用于新三板企業,部分研報堪稱 “八股文”,部分研報是數據的堆砌,有的甚至只是將招股書的信息簡單摘抄下來。
同時,新三板近 8000 家企業,也遠非由幾個人組成的券商研究團隊所能覆蓋的。
在民間,集合眾人的智慧,打造研報陣地。
微信公眾號梧桐樹就是其中的一家創業公司。
劉澍告訴我:他們想打造成為類似知乎式的社區化研報基地。
當前他們有自己的研究團隊,當前也在開展研客召集令的活動,召集不同行業的研究人員,創建簽約研報團隊。
集合眾人的智慧,分享各自行業的研究成果。
當前,其分享是免費的,在未來形成一定規模后,就會向新三板的投資機構,高凈值投資人進行收費。
與此同時,梧桐樹還想打造大數據平臺。
他說,在 A 股體系下的大數據平臺,券商就沒有做出來,反而是同花順、東方財富異軍突起。
券商缺乏技術能力和數據能力,加之體制困境,數據平臺很難在券商體系內孕育出來。
反而是民間組織,更有創造力和活力。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 A 股研報服務于二級市場,研報的準確性能很快通過股價反映出來,但新三板研報服務于一級半市場,且新三板企業的財務數據多有不規范之地,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研報,其準確性或將打折扣,其價值在短期內也很難體現。
新三板上研報價值的體現,還需時間的沉淀。
資本運作,還能移植到垂直媒體上? 新三板垂直媒體的創業者,身份各異,有媒體人士,更多的是金融從業者。
后者透過垂直媒體,開展起了資本運作,比如借殼業務。
我所采訪的兩家垂直類媒體,都有過此種方式。
事實上,企業賣殼較為保密,必須通過一定渠道。
因為它本身也在經營,賣殼之事,若被世人皆知,會影響上下游供應和正常經營。
因此,新三板上買殼方和賣殼方,彼此信息不對稱,需要中間人牽線搭橋。
新三板自媒體平臺,就成了這樣一個端口。
某垂直媒體的創始人表示,“新三板微信媒體是我接觸企業的入口。
前段時間,我還在幫一個企業進行買殼上市的運作。
” 除了殼資源的買賣,并購重組也成為創業者的一個方向,但這多為券商人士所能干的。
從企業掛牌到做市業務,從再融資業務到并購業務,券商在整個新三板業務中參與程度最深,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每一個投行人士都是一個關系圈,其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某新三板垂直媒體的人士就是投行出身,自己正在組建并購基金,他說:“借助新三板自媒體的窗口,他在幫助企業進行并購服務。
” 但無論是借殼、還是并購重組服務,或僅能偶爾為之。
以借殼談判為例,這有區域限制、行業限制和價格差異,尤其在買殼價格上,雙方存在博弈。
垂直媒體上,前途未卜的新三板眾籌模式…。
。
。
若說內容創業壁壘最低,企業服務和 FA 業務前景廣闊,投研平臺的搭建,希望滿滿,資本運作也可偶爾為之,從媒體切入新三板眾籌,當下來看,受制于政策壁壘,卻是前途未卜。
因為個人投資人購買 “新三板” 基金的需求金額較高,大致在 100 萬至 200 萬元,而若將新三板放到眾籌平臺上進行眾籌,需求金額就會被拆成 10 萬-20 萬元,不僅降低了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還增加了投資者的可選擇的領域。
部分垂直媒體就有此種嘗試。
易三板和梧桐樹都曾想要打造眾籌平臺。
以梧桐樹為例,他們去年嘗試了為新三板掛牌前后的企業進行在線眾籌,本已上線了幾個企業,但后來因監管政策,無奈叫停。
自去年以來,監管層對股權眾籌進行了重新定義,圍繞新三板股權眾籌,做出了諸多限定,比如定增人數不能超過 35 人,臨時成立的有限合伙企業不能參與掛牌定增;在互聯網平臺募集的資金,必須符合私募投資法的相關規定,單次投資額度必須達到 100 萬元的門檻。
“這些限定,把合法的通過互聯網模式做在線定增的路徑,基本阻斷了。
” 創業,意味著在探索,免不了有諸多嘗試。
新三板為企業開啟了進駐資本市場的通道,也為各路創業者打開了機遇之門。
當前,新三板這一資本市場還在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中,這也預示著各路創業者也正在探索各自的發展模式,未來新三板和各路創業者將以怎樣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篇:美國歸來看網紅行業四大創業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被閑置的舊手機 竟能滾出1年2000億元的大生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