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3月3日晚,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與媒體見面,詳細解讀了今年全國兩會帶來的五個建議,并就谷歌人機大戰、VR元年、Apple Pay入華、微信提現手續費等話題與現場記者進行了交流。
互聯網+最熱的是第三產業 媒體:去年 “互聯網+”成為了兩會的熱詞,過去一年,騰訊和各地政府有了多種多樣的合作,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合作?騰訊能發揮一些什么獨特的作用? 馬化騰:合作涉及很多領域,與交通、醫療相關的,比如智慧醫院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
我們推出的醫院智慧方案是一整套的服務,包括用戶從掛號到叫號、就診、繳費、取藥、術后的復診等等一整套的流程,都可以全部在微信的公眾號里面體現。
跟過去相比,醫院和病人都可以感受到很明顯的變化,最直接地利用移動互聯網,就可以把這些過程都串起來了。
另外一個,互聯網和稅務結合,我們很快就應該會發布。
用微信一掃,云端就生成一個真正的發票,紙質的要不要都無所謂了,而且你的單位、種類全部自動傳進去。
媒體:互聯網+農業改變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您怎么看待這一新業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馬化騰:互聯網+現在最熱的就是第三產業,各行各業的服務行業都比較容易和互聯網+結合。
在工業和農業上面相對滯后一點,但是現在也看到這個苗頭起來了。
從農業來說,像我們的糧油、蛋肉等等農產品,越來越多的開始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我們看到其實農業是有這個能力了。
當然,還受制于很多的因素。
比如食品的包裝不夠規范化。
一旦散裝就麻煩了,你不知道這一把黃豆和那一把黃豆的差異,你再貼標簽也沒有用,大家不知道你中間是不是換掉了,所以這還需要包裝、流通領域的標準化,才有辦法把信息化應用。
我們希望是先做簡單的,讓容易實現的先結合,難的留在后面一步步發展。
提現收費:會和銀行溝通手續費的問題 媒體:前段時間微信把提現設置了收費,各大銀行現在在跨行轉帳之間是免費的,提現收費的初衷是什么?目前各大銀行的免費轉帳對你們會不會有一些影響? 馬化騰: 這個問題也是最近的熱點,目前我們看還是平穩的,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恐怖。
我們現在是第三方支付,銀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都是有千分之一的成本在里面的。
用戶如果只是用第三方支付去消費,通常商戶會給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手續費,不同的行業是不同的類別,這部分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是轉帳就不同了,轉帳基本上可能是經過第三方帳戶,一進一出就又回去了,停留的時間連一天都不到,這樣的話一進一出,就要承擔千分之一的成本,這個數字哪一家都受不了。
我們這個數字在近期漲太快了,我們原來也有預計到這么受用戶歡迎。
我跟大家坦白,這個成本現在一個月超過3億,有很多人說你的錢不是有利息嗎?我都算了,利息的收益不到十分之一,算進去這個成本1月份超過3億,而且最恐怖的是還在高速增長,這個東西我們就沒辦法了。
我們做一個通道一進一出,卻要承擔這個千分之一,確實是很不科學。
當然我沒跟銀行說,我說我的錢還回去呢,一進一回能不能抵扣?就像現在運營商一樣流量的入出還可以抵扣,你只算凈流出收費行不行? 我們也希望是這樣,目前來說銀行還沒有同意照類似的情況來做,如果同意的話這個東西我們肯定可以把成本降低,也是透明的,讓消費者有這個優惠。
這個事也是一個過程,我相信互聯網企業和銀行未來也會看到其實是一個魚水關系的問題,正因為我們有一些發展,我們有一些新業態,還幫助銀行在新形態下更好地發展。
隨著時間的發展,大家會看到越來越正面的一些情況。
國際化是一半一半的機會 媒體:微信現在在印度市場也有發展,但是WhatsApp在印度市場很強,騰訊如何看待? 馬化騰:這個涉及到國際化的問題。
WhatsApp更多像短信,沒有社交,比如像我們朋友圈這樣的功能,它非常受發展中國家歡迎。
國際化是一半一半的機會,一旦一個產品在一個國家里面站住腳跟了,第二個產品是非常難和他競爭的,這在我們做即時通信中是很正常的情況。
所以說我們也在看能不能做差異化,包括和印度本地的一些公司能不能合作。
中國一些走差異化路線的社交產品和服務也站住腳跟了,我想說競爭就是這樣,晚了三個月就可能錯過了這個時機,當然我們在東南亞有些國家還是比較領先的。
媒體:微信在美國的情況怎樣?下一步有一些什么樣的新計劃? 馬化騰:目前在美國主要還是華人用微信比較多,大學的華人比較多,我們的微信在當地學校里面被使用起來,把老師、校長什么都拉到群里面去了,所以說這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文化的好處吧。
但是在學校以外微信還是比較難,剛才提到了社交領域已有一個產品站穩腳步,其他產品是很難打進去的。
不管怎么說,我覺得微信作為一個連接海外華人的重要橋梁,這里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我們也正在思考下一步其他的增值服務體系包括移動支付,能不能在微信中推出去。
談Apple Pay:共同把市場蛋糕做大更重要 媒體:Apple Pay進入中國之后,對微信支付有沒有什么影響? 馬化騰:大家可能把Apple Pay和移動支付的概念混淆。
蘋果的支付其實不是第三方支付,它沒有帳戶,其實是銀行傳統POS機刷卡互聯網化的體現,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也許未來微信有搖一搖、掃一掃。
這是一種開放的新形態,銀行也正在擁抱互聯網,和蘋果的合作也是這方面的動作,我相信這不是正面的沖突,而是共同把這個市場的蛋糕做大,這個更重要。
媒體:阿里、百度、京東現在都有獨立金融部門,也啟動了上市的計劃,融資動作都比較大,唯獨騰訊在這方面是比較靜默的,2016年騰訊會不會單獨成立金融部門,啟動一些比較大的動作? 馬化騰:我們的風格一貫都是做完再說、做好再說。
我們的財報里面,金融的收入都列不到一個板塊,屬于“其他”中的一項,所以你是看不到的。
目前來說,騰訊的互聯網金融分兩塊。
第一塊是微眾銀行,主要是做貸款,第二塊是理財通。
理財通是一個開放平臺,上面對接一些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
作為平臺來說,選擇好的金融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不希望到最后大家都是拼一個數字,回報率9個點、10個點,這樣最后全部會出事兒。
所以我們還是希望穩,但是這個好產品是稀缺的。
我們希望能夠網羅到這些好產品,在我們的平臺上可以直銷賣給消費者,然后再不斷地經營好這個平臺,這方面我們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
好IP的價值終于開始體現 媒體:中國的互聯網+文化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什么? 馬化騰:泛娛樂化也是我們內容產業的一個方向。
比如小說和動漫,國外現在這幾個可以拍電影的英雄,很多都是漫畫畫出來的英雄人物。
但是國內可能是小說比較多,大家看到這些影視劇、電影很多是小說改編過來,動漫還不夠發達。
但是我們覺得現在其實越來越融合了,從動漫文學開始走向影視劇、電影甚至到游戲,甚至再細分一點舞臺劇、表演等等都是一脈相承,過去是割裂的。
我們現在控股的文學網站,有很多好的IP,其實過去也不知道價錢,很便宜就賤賣掉了,現在發現原來這么流行的影視劇當年是我們這邊出去的,但是看到這么多年一發展,它的價值終于體現了。
現在,如何系統性地綜合開發這些知識產權擺在我們面前了。
這一定是大勢所趨,目前在國內最有條件做好的也應該就是我們,我們現在是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去思考如何將IP泛娛樂化和多角度開發。
但是我覺得也不要為開發而開發,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
因為有些IP是大部頭才值得這么做,如果中等的貿然去多種開發,其實不一定有效果,這個還需要摸索。
騰訊在游戲和影視方面有最廣泛的VR應用場景 媒體:全球矚目的谷歌對陣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你更看好人還是機器?關于VR怎么看? 馬化騰:終于問到一個比較未來的東西了。
圍棋是棋類里面最復雜的,所以必須要用推理的方式才有可能戰勝人腦。
用過去象棋的方式完全硬推的話,計算能力再高也沒有辦法做。
這方面給了大家一個相當大的震撼,大家爭相傳閱,蠢蠢欲動,說自己也想做點這樣的事情。
這個帶給沉寂多年的人工智能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我們做這一行的人感到很激動。
VR和AR也是非常熱。
很多人說2016年是一個VR元年,很多的廠商有動作,產品也開始出來。
分辨率、感應速度和眩暈等問題都逐漸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內容和產品,就跟手機一樣,你有了硬件以后上面跑什么服務和內容,那是很重要的。
騰訊在游戲和影視方面,有最廣泛的VR應用場景,因此我們的態度是鼓勵和各家硬件廠商進行VR合作。
我們作為服務提供商和聚合者,希望能夠提出一些標準,從用戶的角度和廠商充分地進行合作。
我們甚至不排除跟一些廠商在早期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得更緊密,能夠把VR推動得更好。
目前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未來真正的VR體驗是怎么樣的。
我們希望能打造出一些樣本,相信未來兩三年,會逐漸成熟。
國外互聯網企業開始學習中國 媒體:中國互聯網公司是否還會長期模仿硅谷的模式?中國有哪些真正意義上未來反向創新輸入、輸出給世界的機會和領域? 馬化騰: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國有四家,有人說是政府保護、資本等原因,其實很多產業沒有保護,比如說當時跟MSN在即時通信領域競爭得非常激烈,但是最終因為我們理解了本土市場,所以能夠打贏。
關鍵是文化和人口,縱深夠多,的確有人口紅利這部分。
這個是實實在在的,否則人口很少,再怎么做深度也不夠,這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優勢。
但是確實也不容易,從我們的感受來說本土市場的競爭絕對比國外激烈很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不擇手段。
這幾年BAT以外,越來越多大中型企業在垂直領域方面開始創新發展。
我感覺這方面,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開始之后,比國外可能還更領先。
亞洲的移動互聯網走得更加快速,包括移動支付。
在我們通過滴滴、快的跟阿里競爭的時候,就是快速地催熟這個市場,讓很多人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做的。
所以說有利有弊,競爭還是有很多的好處。
亞洲尤其是中國這方面的進步很快,包括微信社交平臺里面的公眾號帳號體系。
我們是全球來說最早在社交領域,把線下的服務和線上對接起來,很多國外的企業開始學習中國這方面。
醫療行業痛點:根源在于醫生釋放自己的能力 媒體:你為什么會關注醫療這個行業?這個行業的痛點在哪里? 馬化騰:這個說起來也挺長,我剛好前不久去杭州看了我們投資的幾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做得比較大的微醫集團,原來的掛號網,后來做互聯網醫院,這次在烏鎮第一個互聯網醫院也是他們在做的。
我們看到好多家的思路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微醫集團是說除了掛號網以外,從互聯網醫院的角度,針對一些沒有品牌的醫院但有場地,怎么樣把它納到醫療體系里進來,就像連鎖加盟一樣變成全球最大的醫院,有分散的病房,可能可以同時看10萬個病人。
但它是靠其他醫院的落地加盟,這樣的方式是用互聯網品牌聯合線下品牌來帶,這一層是這么切的。
但是我們看到我們投資的像卓健醫療,針對的是大中型醫院。
我們還看到像丁香園,從醫生的用藥助手等等來做,其實針對的解決方案是針對社區診所的解決方案,那又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了。
大家都會找出自己最擅長的一塊兒,我們還投資像做醫生社區的醫聯等等,里面有最全的專業人士,比如說一個手術的各種數據、各種圖,在它們這個體系里面都可以訪問得到。
通過不同的角度切進去水都很深,包括我們甚至看到在微信公眾號上創業的一些公司,做醫生多點執業,比如飛刀、遠程做手術這樣的一些代理服務商。
關于痛點,其實這個根源在于醫生怎么樣才能夠釋放自己的能力。
大家都要看名醫,但名醫的容量是很小的,誰都要看最好的醫生。
那這個醫生能不能做成一個團隊,醫生冠這個名,他下面有幾層可以分診,比如說在香港看一個醫生,前面是護士給你做診斷,兩三個別的醫生給你處理完,到最后的關頭把所有的信息都包好了,最后那個最厲害的醫生一看,就給你做最后的診斷,他花的時間可能就是兩分鐘、一分鐘,前面的時間可以用一些別的醫生或者說護士來去處理,它是分層分級非常科學化的,這些我們國內都不是,一掛號什么東西都得這個名醫處理,它的效率是不高的。
另外它能不能輻射一個團隊?一個醫生帶30個醫生,我為這些年輕的醫生負責任,他搞不定、搞不懂的東西我可以幫他背書、幫他看,這樣的話就可以成倍、上百倍地擴大這個產能了,就是看病的能力,這些都是要信息化的手段來做,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投資的公司是按這種思路來做的。
下一篇:“科技+體育”的創業機會來了,風投資金進場加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縣城做什么生意好賺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