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有一篇文章,介紹了2014年哪七類人的錢好賺。
且不論有沒有數據做支撐,我們先來看看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3類人,也是排名靠前的三類。
第一類:懶人。
確實,即使沒有大數據做支撐,我也相信懶人的錢至少比勤快人的錢好賺。
我本身就屬于懶人這一類,平時宅在家里,吃飯都懶得出去吃,通常都是叫外賣。
可是外賣的時間固定不了,有時餐是送來了,人已經餓得不行了,基本上達不到我的要求。
因為對于懶人不可能花那么多時間去收集那么多的餐館信息。
沒辦法,自認倒霉吧,誰叫我心甘情愿淪落為懶人呢?當然,作為懶人的代價是:我必須支付更多的錢來享受這種“懶”。
第二類:忙人。
對于那些晚上9點還在辦公室加班的都市小白領們來說,時間似乎是不夠用的。
工作占據了他們大部分時間,那么他們是樂意付費讓其他人幫他們完成一些瑣碎的事情的。
第三類:想賺錢的人。
這個似乎不太好理解。
我們怎么能夠從那些正好也想賺錢的人身上賺到錢呢?其實這并不矛盾。
你想想,如果能夠為他們提供一種賺錢的方式,他們賺了錢,我們從中拿取一部分,這是非常合理的。
那么可不可以把這幾類人的錢一并賺了呢。
有可能。
為什么不讓想賺錢的人去為懶人和忙人服務呢。
想賺錢的人賺到了錢;懶人、忙人的需求滿足了,豈不是一舉兩得。
應該叫一舉三得,因為最終我們同時也把這三類人的錢給賺到了手。
前提是,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懶人、忙人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需求,想賺錢的人可以接取他們發布的需求并提供相應服務。
如果有這樣一個平臺,結合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我是極其愿意用的。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比如在家里上網打游戲,突然想喝可樂,或許再來點薯片,我肯定不想中斷我正在做的事情專門下一趟樓買零食。
何況我是懶人!最好的場景是,拿起電腦旁的智能手機,打開某個應用軟件(假設這個軟件叫"F"),然后我通過"F"發布了我的需求,并設定時間半個小時以內送達,或許這需要我花費一些額外的成本。
同時,在附近的另一端,某個想賺錢的童鞋在他的智能手機上查看到了我的需求,并愿意為我提供服務。
這樣一來,一樁你情我愿的買賣就通過F做成了。
當然這樣的模式當然可以復制到忙人,都市白領等。
服務場景也不只是買包薯片、可樂這么單一。
我認為手機應用模式越單一越好,服務涉及范圍則可以很廣。
如果我只能在一個手機應用上訂餐,那么想吃零食了怎么辦?想在超市買水果怎么辦?那是不是我要下載更多的應用才來滿足我的需求呢?很多手機應用提供的服務非常單一。
比如說送餐的App就有好幾個,同質化太嚴重,應用場景太單一。
造成這種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這樣的App需要和線下商家合作。
沒有商家,就沒有服務。
那么可不可以去商家化呢。
就像剛才臆想的手機應用“F”,它大概不需要和商家合作。
"F"的一端是有需求的用戶,另一端是想賺錢的用戶。
當然這兩種情況也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理論上講,這樣的服務是能保證效率的,這和商家提供的一對多服務不同,這是一對一的服務。
同時,它可以滿足用戶不同方面的需求,因為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盡可能地發布你的各種需求,總有想賺錢的人來為你提供相應的服務。
缺點是你可能會因此額外付一些費用。
如果真有這么一款應用,我是樂意接受的。
畢竟,它可以滿足我生活中的需求;在我愿意的時候,我還可以為我附近通過"F"發布需求的人提供類似服務來賺錢。
老實說,我可不愿意過那種朝九晚五的生活。
下一篇:2020會有什么商機?創業風口在哪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000市縣的萬億商機:本地生活、文化教育與電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