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及投資”的九點認知先說觀點:1、創業的過程和結果都是隨機的。
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死亡是大概率事件。
隨機不是創業者的敵人,恰恰是創業者的天賦,否則就沒創業者什么事兒了。
因為隨機性和小概率,絕大多數創業成功學,其實都是幸存者偏差匯總。
假如照葫蘆畫瓢,既不會提升成功率,又失去了寶貴的“隨機性”。
2、創業本質上是一個“試錯+求解”的過程。
關于試錯:例如亞馬遜,看起來高度重視數據指標和嚴謹流程,其實是樂于接受動蕩、試驗和混亂無常的精神。
在亞馬遜帝國,并非一切都是精心設計、至臻完美的。
貝索斯不僅能夠容忍這一點,甚至樂在其中。
他明白,每一個重要的新思想,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誕生于不同的源頭。
“我們的職責是挖掘千人不曾設想過的新選擇,然后看看顧客喜不喜歡,”貝索斯如是說。
關于求解:無論是通過智慧、勇氣、力量,還是運氣,最終你要找到一串密碼。
這個密碼未必復雜,甚至看起來只是一個極小的套利機會。
我稱之為:別人算不過來的賬,你能算得過來,而且可重復。
3、不能混淆“創業”和“投資”。
小概率的創業,不適合如投資般大筆下注。
有人向巴菲特咨詢一個投資項目,老巴問他有多大把握,那人說大約六成。
老巴問他:你干嘛不拿一個只有六成打開概率的降落傘去跳傘?巴菲特是用投資的眼光評判創業項目,他對高度確定性的追求,自有他的背景、立場和道理。
我們不能以此作為創業投資的標尺。
但反過來,創業者也不能用巴菲特投資高確定性項目的集中投資方法,對小概率的創業項目大筆下注。
這里并非指創業不該全力以赴。
All in這個詞兒,其實挺模糊的。
創業者應該全身心投入到創業項目中,毫無保留,并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但并不是那種借錢、抵押房子、甚至連命都不要的All in。
天底下能有幾個馬斯克那樣的瘋子呢?4、創業生態系統=球童+球探+俱樂部。
球童是創業者,球探是VC,俱樂部是PE或者行業巨頭。
由于創業成功的隨機性和小概率,有天賦的球童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涌現出來的。
行業巨頭很難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去定向培養。
我們姑且稱之“測不準”。
中國當年選拔少年球童去海外培訓,指望湊齊11個喂大力丸然后去打世界杯,就是試圖用牛頓的方法,解決愛因斯坦的問題。
這也是我們教育的病根兒之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VC出現了。
少年球員們展現出來的天賦相對可以量化,但真正成為巨星,還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這時,球探已經值得開始下注了。
然后就是賣給俱樂部。
即使在人類社會,我們也要相信大自然的規律,在復雜系統里,“設計、目的”這樣的概念是行不通的,必須讓位于“自然選擇”。
不懂得“突變”和“自然選擇”,就不會理解創業投資。
5、有資源、有人、有錢,未必有利于提升創業成功率。
道金斯在《盲眼的鐘表匠》說,生物演化不是完全隨機的,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
上帝扔骰子,但從演化看,似乎又不是亂扔。
有兩種演化方式:一種叫“單步驟篩選”,完全隨機,下一代和上一代沒關系,不斷試錯。
一種叫“累積選擇”,下一代繼承了上一代大部分信息,只做小小的變異,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的改進。
對于“隨機性”,大企業未必有優勢。
谷歌、騰訊、阿里這類企業內部創業的死亡率,一點兒都不低。
大企業投資初創公司,其實是利用他們的隨機性來實現“單步驟篩選”,然后加上自身的“累積選擇”。
所以,大公司即使自己要內部創業,也要將團隊單獨放出去,讓他們窮點兒、苦點兒,像沒爹媽的孩子。
6、創業不該苦大仇深、試圖一夜暴富,而應為了理想和樂趣。
法國足協Berbehe認為:“青少年運動員成為職業球員只有一小部分, 更多的球員參與足球是為了健身娛樂, 這也是法國足球人口基數龐大的重要原因。
”沒有基數,就沒有天才的“涌現”;就像沒有生態豐富的大草原,就不會有獅子。
扎克伯格說,創業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改善人類生活,然后創立公司。
但我們的大多數創業者是為了發大財,成大業,出人頭地。
沒有街頭那些光腳踢球的快樂孩子們,就不會有馬拉多納和梅西。
7、創業者分作四種類型(這里是我的四象限法)。
第一象限,是頂級創業者,極為罕見。
第二象限,指善于在實驗室不斷試錯,實現“求解”。
相當于培種育苗。
然后要么賣掉,要么被VC和PE搭配職業打手,殺出一條血路。
第三象限,指執行力超強的創業者,例如地推高手什么的。
VC和PE經常很聰明,在手中已經有“解”的情況下,請職業打手沖鋒陷陣。
第四象限,既不能“求解”,也不會打。
但可以講故事,忽悠投資人,或者配合投資人忽悠下一個投資人。
8、創業者無需兩個“眼”,甚至可以只有一個“假眼”。
如今創業者,比起以往幸福太多了。
早先創業者其實極為艱難。
我照例用圍棋里的概念來打比方:你要做活,必須有兩只眼。
以我的觀察,具有這種能力的人,萬里挑一。
但是現在,因為如下原因,你可以只有一只眼即可:a、有大平臺依附,例如微信、淘寶等;b、可以做出點兒有價值的東西,未必賺錢,然后賣掉公司;c、啥都不是的假眼一只,也能去忽悠,騙點兒錢。
9、創業者必須是斯多葛主義者。
蓋茨當年從哈佛退學創業,曾經答應父親若不行就回去讀書。
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創業時的心態是,不行就回去讀博士。
全力以赴,但真要是不行,地球還會轉,日子還能過。
斯多葛派強調順從天命,安于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恬淡寡欲,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幸福。
塔勒布寫道,文獻中對斯多葛學派的傳統理解大多是,他們無視命運的捉弄,始終貶低世俗的財富。
他舉了兩個例子:當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遭遇了海難后,他稱自己十分幸運,現在了無牽掛,可以全身心地研究哲學了。
塞內加在遭遇不幸事件后,其作品中也反復出現一個關鍵短語:我一無所失。
斯多葛主義讓你渴望災難的挑戰,而且斯多葛學派看不起奢華,塞內加曾這樣描寫過一個過著奢華生活的家伙:“事實上他負債累累,無論他欠的是另一個人的債,還是命運的債。
”這樣看來,斯多葛學派是具有純粹的強韌性的,對外部環境——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具有免疫力,不因命運的決定而變得脆弱,因而它是強韌的。
隨機事件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我們(我們太強大了,以至于不會失去什么,同時也沒有貪婪到想從中獲利)。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具有理性和堅韌性的All in,否則和賭博何異?“創業死亡概率”的計算原理。
既然創業是小概率事件,而我們總是說要遵循大數定律,在有概率優勢的時候才出手,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創業呢?我在此前的文章里說過這個話題:為什么在賭場越努力越不幸,而創業卻越努力越幸運?一、成功學的概率計算引用一個雞湯段子: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復嘗試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這個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會做的人,100個里不會有一個。
由此也證明我們的數學教育多么失敗,以及概率教育多么必要而且緊迫。
我們要倒過來想,假如要實現“至少成功一次”,反之則是一次都不成功(每次都失敗)。
基于這一點,繼續計算如下: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著單次失敗率是99%;按照反復嘗試100次來計算,那100次每次都失敗的概率是99%的100次方,約等于37%;所以,我們的成功率應該是100%減去37%,即63%。
一件事倘若反復嘗試,它的成功率竟然由1%奇跡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議的63%。
前面說過了,勝率不占優時,不要反復押注。
如果這么做,根據大數定律,會輸得精光。
為什么在賭場就不能這樣計算呢?原因在于:1、你在賭場輸的是錢;2、上面這個成功學概率計算里,你輸的是時間、精力、機會;3、在創業生態中,你其實就是一個籌碼。
對投資者而言,一旦成功,可能一次回本兒,甚至有更高回報。
在上面那個成功學的反轉公式里,是假設你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機會成本、金錢成本都忽略了。
作為創業狗,你的“玩兒命”被認為是不要錢、用不完的。
在賭場呢?你的錢有限,即使有幾盤贏了,按照大數定律,只要你賭下去,你仍然會輸。
創業呢?你一旦成功,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你就獲得了一種經過不斷試錯、被驗證的認知,這時候你的成功概率已經大于50%。
創業是努力創造一種可以重復的大概率事件。
創業是先試驗,后放大,被收購后則可能有更大的放大。
二、看不見的創業成本成功學的雞湯公式看起來很美,但是,創業仍然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
甚至不比賭博好多少。
你需要不服輸,你的體力好很重要,你還愿意投入時間,這些都是你的成本。
你還必須不因為反復挫敗而喪失精力。
每次重新開始的時候,你都如第一次般充滿激情。
每一次機會來臨時你都準備好了。
假如你運氣好,選定了一個正確的區域,下面一定有金礦,然后你重復試錯,聰明地試錯,這些試錯可以積淀和滾雪球般,不斷提升你的成功概率。
人生的錯誤要么選錯領域,要么是算錯了數學概率,要么是反復的次數不夠多,要么是經不起折騰。
所以,吃苦,可能是最核算的、可以反復押上的籌碼,尤其適合年輕的人生賭徒們。
然而,時間,難道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成本嗎?三、天才創業者們的秘密美國斯坦福大學工程教授羅伯特·桑頓說:在創造過程中,天縱其才未必比生產能力重要。
發現一個有用的好想法,你先要去嘗試許多沒用的。
這是個純粹的數字游戲。
有本書專門探討過該問題:如果創新者本人對他們自身想法做出的評判并不可靠,他們怎樣才能提高創作出杰作的概率呢?答案是:他們想出大量的創意。
西蒙頓發現,平均而言,創意天才在他們所在領域的作品并不比同行的作品質量更好,他們只是有大量的想法罷了。
這給他們更多的變化,更高的獲得獨創性的機會。
“一個人能想出有影響力的成功創意的概率,”西蒙頓指出,“同他想出的創意總數成正比。
”例如莎士比亞:我們對他的一小部分經典作品耳熟能詳,但卻忘記了在20年中,他創作了37部戲劇和154首十四行詩。
如何當一個成功的 CEO?在這里,作者霍洛維茨分享了一條重要的經驗:創業公司的 CEO 不應該計算成功的概率。
創建公司時,你必須堅信,任何問題都有一個解決辦法。
而你的任務就是找出解決辦法,無論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還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務始終不變。
他還認為: 當一名成功的 CEO 根本沒有秘訣。
如果說存在這樣一種技巧,那就是看其專心致志的能力和在無路可走時選擇最佳路線的能力。
與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來或者干脆撕掉的時刻,就是你作為一名 CEO 所要經歷的不同于常人的東西。
最終結論“只要肯干,你一定可以出人頭地。
要敢于All in。
”這些都是當下中國流行的人生觀。
結合上面的成功概率計算,我們要奮不顧身地為未來下注嗎?仍然是要看你手中的籌碼。
在我們的一生中,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大多時候扔骰子的次數都是有限的,并且是消耗資源的。
永不放棄,指的是你的斗志,而非押完你錢包里的最后一塊錢。
由此可以探討兩個經常被誤讀的話題:1、錢少的投資者就該買高風險的股票嗎?當你的籌碼是“有限的”錢時,錢少的人和錢多的人,只是數字上的區別,下注應該以比例、而非金額來區隔。
有些人覺得自己錢少,慢慢搞來不及,所以要冒險。
這和想去賭場提款一樣愚蠢。
難道錢少就可以不遵循概率的法則?難道錢少就要去賭場,活生生把自己推入大數定律的絞肉機?這就是為什么“窮人”常自暴自棄,快速地賭掉了最后的籌碼。
2、創業者是在賣“命”。
你要分清自己到底是創業者的All in,還是投資者的All in。
接著上個話題,“我手上就兩千塊,即使按照巴菲特的回報率,我這輩子也買不起房啊?”回答:1、假如你用錢做籌碼,你就要遵循錢的概率原則;2、你還可以有另外的籌碼,以另外的下注方式,賣命。
也就是:賣掉你的命運,以及動腦、吃苦、拼命。
但是,絕非讓你不要命。
創業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即使你的智慧、精力、時間是零成本,即使你不斷試錯、不斷探索,讓你的成功率越來越高,最后跑出來的也不多。
大公司的創新,很多時候不比創業者成功率更高。
所以他們買入那些跑贏了的創業公司。
某種意義上,他們就是買創業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好命”,避免自己付出大公司極高的試錯成本。
所以,最后的四個建議是:1、就投資而言,在一個籌碼明晰的賭場里,必須依照概率來下注。
極少有人能逃脫大數定律。
2、創業的成功是隨機且小概率的,是一個試錯和求解的過程;3、我們不能混淆小概率的創業,和大筆下注的投資。
創業的All in,和投資的All in是截然不同的;4、做一個斯諾葛主義者,我們一無所有,亦一無所失。
下一篇:《創業須知》寫給創業或有野心的人的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 他的一生值得讓所有創業者學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