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6年底,這是個資本的寒冬,更是創業者的寒冬,浮華散去,泡沫之下,才能露出了真正的價值。
一個個被錢吹大的泡泡破了,補貼大戰沒了,掃碼一條街也早已成為了一條普通街道。
這兩年,為了項目更深入接觸了很多商業理論,從swot、五力原型、定位等經典理論,再到風口豬、羊毛出在豬身上等新銳概念,最后發現還是經典商業理論更適合打造企業和產品的核心價值。
風口豬,沒風了,豬怎么辦?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狗不買單怎么辦?正如一句老話,大道至簡。
越能深入挖掘到本質,越可以幫助你了解真相。
其實在任何一個風口和熱點的時候,追逐風口的絕大多數項目都成了GDP貢獻者,反而是為風口項目服務的周邊產品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君不見,電商火了快遞公司發展起來,APP火的時候刷榜和積分墻公司賺翻,打車大戰時的刷單公司賺翻,O2O大戰時候不僅刷單公司,連印宣傳小卡片的印刷廠都開足馬力,外賣搞起來了,電動車、頭盔、餐盒公司生意興隆;單車大戰是今年最大風口,預計現在是自行車廠家發財,明年是自行車回收賺錢;直播興起,賣話筒和自拍桿的也賺了一票。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意和賺錢,這些周邊公司也不說啥A輪B輪融資、也不談新三板納斯達克,就是悶著聲的把這些行業獲得的投資錢裝到自己口袋里。
老鐵,這事沒毛病吧,還不快雙擊個666! 突然想起來,創業也兩年了,這種感覺還真的有點奇妙。
那就趁這個機會想想這2年的收獲和感悟吧。
2016年對于我自己的項目而言真是一個奇妙過程。
我們2015年營收不到10萬,甚至在2016年初的時候也才一個月10萬元左右,面對每個月的虧損,再看看賬面上的余額,讓我對于是否能扛過2016年這個冬天都有了疑問。
幸好當時很及時的把工作中心從找投資放到找生意上,從要用戶轉到要收入上。
畢竟,先能活下來才有未來,能夠自己養活自己才能走的更遠,畢竟我們不是一個風口領域,玩不起找錢、跑量、再找錢、再跑量的資本接力棒游戲。
也正是因為這種轉變,又過了1年,我們還活著。
我們在2016年的營收超過千萬,能夠養活自己并且不斷壯大。
而我現在經常和朋友說的,是再給我500萬,這個營收快能翻10倍。
朋友說你現在不是賺錢嗎,還要錢啊。
我記得那個著名投資人說過來著,資本的作用是助推器,幫助企業提速。
項目發展模式是正確的,那么提速可以盡快占領市場樹立品牌,降低競爭成本,提高市場門檻。
項目發展模式是模糊的,提速可以盡快驗證模式是對是錯。
項目發展模式是錯誤的,提速的目的就是盡快作出假象能夠忽悠有人接盤。
不忘初心。
這個詞最近幾年的曝光率一下子高了起來。
好像是因為有資格說這個詞的人變多了。
也有一句話叫人在江湖(官場、商場、情場、名利場)身不由己。
很多時候,初心是不足以打動投資人、用戶和市場的。
所以這個詞叫不忘初心,而不是堅持初心、死扛初心,還是很準確的。
很多時候你無法完全堅持初心,但是別忘了就成啦。
最近也看很多人的采訪,都說自己希望老了的時候和孩子可以吹nb說你老子當年如何如何如何,是不是當你說起年輕時候夢想的時候,會更撩動自己認為可以平靜的心弦? 我做童玩兒,最根本的一個出發點,這是一個好事,一個對家長和孩子有價值的事情,可以讓家庭獲得更多快樂的時光和記憶,可以讓家長節輕松選擇各種高質量高性價比的親自商品和服務,節省時間和金錢。
這算消費升級嗎?管他呢,反正我們的目標是提高家長親子消費決策效率,幫助家長選適合的,優質的,同時盡可能節省時間和金錢。
在信息多到爆的當下,每個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未必都有那么多時間和專業知識在中篩選各種信息和商品的真偽優劣,更不希望因為自己挑不準看不懂選不對而花冤枉錢。
童玩兒就是要讓家長選的省事、用的省心、花的省錢,給孩子高品質和高性價比的親子商品和親子服務。
你問我怎么做?有錢就快點做,沒錢就慢點做,總之要踏踏實實的做。
哪怕最后做不下去了,起碼這段時間,在做一件好事,一件對家長、孩子、親子從業者、親子廠商都有價值的事情。
在這2年里,坑踩了不少,水趟了不少,總是有點經驗的。
而且,很多經驗不是因為加上個互聯網、加上個o2o、加上個共享經濟的title就完全變了。
我覺得一些最基本的層面,如果作互聯網或者無線互聯網創業是必須要考慮。
第一,趨勢:順勢而為,否則就會被歷史淘汰。
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長期看是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后生產力,當然兩種生產力形態在短期內的會出現角逐,交替占上風,比如歷史上的大華夏,草原游牧民族能夠幾次打敗更高級生產力代表的農耕民族,但是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說的維度有點大了啊,具體來講,更先進生產力的表現是可以讓人過得更舒服,說白了就是提高了某方面效率。
人類總會選擇讓自己過得更舒服的方式,這是幾千年人類文明沒有變化過的演進軌跡。
所以,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讓用戶的生活更舒服,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礎。
舉例?這個就不舉例子了吧,能舉出反例倒是更有意思。
第二,人性:趨利避害,否則會被用戶拋棄。
有一個朋友和我聊天,說做產品先是要了解人性。
這里說的人性,不是本惡本善這種辯論幾千年還沒鬧清楚的東西,而是一個可以總結的共性。
趨利避害其實是人性中很基礎的一個總結。
從這個里面可以衍生出很多人性,比如欲望、虛榮、貪婪、占便宜、恐懼、虛偽等等。
正如第一點提到的,人總是希望自己可以過得更舒服,所以第一直覺會選擇讓自己可以過得更舒服的方式。
利和害在每個人心中都是在動態調整的,誰都希望自己可以無害而獲大利,所以2元中500w和保本年化收益15%都是打動人心的東西。
不過有收獲必須要有付出,花2元買彩票中500w和花1000元買彩票中5塊錢的情況都會發生,為什么還會那么多人投入到博彩甚至賭博中去,因為都希望自己是哪個可以無害而獲大利的人,殊不知無論是博彩和賭博,都是被其他人算計或者計算好的,靠這個發財的,更多是開賭場設博彩的莊家,當然少量投機者和好命的人也可以賺到錢。
說回來,項目是不是可以讓用戶感覺有利而無害,或者利大于害,是很重要的。
第三,成本和利潤:跟上了趨勢、把握了人性,如果成本控制不住,不能賺錢,那只不過也是過烏托邦。
現在的各種上門O2O就是典型,上門意味著單位服務時間的成本會更高,但是都用1元拉客,說是所謂的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這個觀點還真有點意思。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你對我有利,我就選擇,對我沒那么大利,我就不選擇,這是核心。
所謂消費習慣,很容易會被這個人性打敗地。
團購都做了幾年了,得出的結論就是價格敏感性用戶的忠誠度真心低啊,誰給的價格低就買誰的,團購公司想老子都讓你占了這么久便宜了,你也該讓我賺點了吧?用戶想了,我都占了這么久便宜了,沒便宜了誰吊你啊。
花錢當然可以買用戶只是讓用戶認識你,更關鍵的是你對用戶有沒有價值,有什么樣的價值。
你要是老賠錢讓用戶收益,用戶當然喜歡啦,但那不叫生意,那叫慈善。
當有一天慈善家說我要做生意了,我以前天天給你們好處,所以你們也要來買我的東西讓我把錢賺回來,一般正常人會怎么想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團購、滴滴這類業務,在用戶增長紅利之后,能想到的盈利方式,我覺得除了廣告,就是靠延長賬期利用平臺積累的不動資金,做一下資本層面的操作獲利,比如買個理財。
第四,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的本質:降低信息產生、傳播、獲取的成本,從而提高信息的產生、傳播、獲取效率。
之前大有互聯網神話論的趨勢,尤其是某些人造勢忽悠傳統企業,仿佛沾上互聯網或者無線互聯網,你原來賣不出去的貨就會脫銷,原來降不下來的成本就會消失,然后讓這些企業交點學費或者咨詢費,然后花錢去搞一下,再然后就是然并卵了。
網絡的本質是一個信息傳遞的介質,它本身不能直接創造價值(某人:帶寬包月不要錢啊,流量費不要錢啊!我:非要抬杠是不是!滾粗),但是它能提高信息產生、傳播、獲取的效率,降低相應成本。
也就是說,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把你希望傳達的信息更快的傳播出去,而最終的ROI不一定真的能降低,因為你傳播信息的成本低了,而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也低了,就造成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也就是你產生的信息被用戶獲取的難度增加了。
換句話說,誰也可以喊一聲,大家都在喊,用戶聽到的喊聲太多了,甚至覺得有些吵鬧和嘈雜,在這種環境下,用戶為什么能聽到、注意到并且記住你的喊聲呢?不是你喊就會有人聽的進去。
你看,連信息有效傳遞都沒有解決的那么美好,怎么能指望互聯網解決你所有問題呢。
因為你做了個可以送水果到家的網站,所以就有用戶使用,想清楚,用戶到底是因為你有個網站才會用你,還是因為你能送水果到家,還說因為你賣一斤草莓要補貼20塊錢。
如果用戶是因為你補貼20塊錢才用你的網站,那么你不在虧錢補貼,用戶不用你的網站,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如果因為你能送水果到家,那你還有機會,不過水果配送的成本和超市水果攤的成本那個高,如果你的成本高于超市水果攤,你就應該定價也高于水果攤,那用你網站的用戶就是那些不在水果攤和超市買水果的人,會不會一下少了很多目標群體?如果你的成本低于超市水果攤,那恭喜你,你在顛覆水果零售產業。
第五,產業現狀:基于上面所說的網絡的本質,那么網絡的最大價值是打破信息的壁壘和不對稱。
這就和你要進入的產業現狀有很大關系了,如果這個產業存在信息壁壘和不對稱,那么你用網絡就能過降低原有成本,從而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盈利點。
舉個正向的例子,機票。
機票本身就是一種高度電子化和標準化的信息,攜程做了一件事是可以讓你不用機票代售點就可以查到機票信息并購買,打破了機票信息原有在機票代理網點和購買者之間的不對稱。
去哪兒網更進一步,讓你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機票信息并購買。
舉個反向的例子,上門洗車。
在洗車和汽車后市場中信息壁壘和不對稱有沒有明顯和急迫。
所有上門洗車的公司都說自己作上門洗車是為了積累用戶而不是賺錢,因為都能算出來上門洗車是不能賺大錢的,然后讓這些用戶除了洗車之外還在我這里買保險、做保養、買配件輪胎和機油,用這些來賺錢。
這件事本身從網絡角度并沒有什么價值,在哪里可以洗車的信息車主都是知道的,開了幾年車總有一兩家常去的吧,而且很多人都辦了洗車卡了,維修保養一般也是有固定的地點比如4s點或相熟的維修店,你能給用戶提供的保險、保養、配件信息和用戶之前就有的信息有什么不一樣?如果沒有,只是因為用戶花了1元錢甚至不需要花錢洗了一次車,就要放棄之前建立的消費習慣和信任,找你來做保養買保險,這是啥邏輯呢。
所以,想搞什么互聯網+創業可以先評估一下,是不是能讓用戶過的更舒服,獲得更多好處,還能賺錢,產業現狀也ok.缺一個,都要好好琢磨琢磨。
如果都覺得沒問題,再去想想是不是紅海啊,有沒有巨頭啊,市場天花板在哪兒啊,什么角度切入啊,盈利模式啊,能不能適應創業狗的狀態啊…… 2016年過去了,致敬所有項目還活著的創業者同仁們:2017年,挺住,活下去!也許在下一個風口,就正好能把你吹天上去!
下一篇:爆款遇冷、合伙人分手、現金流斷裂……創業踩雷你該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創業公司的失敗率高達90%?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