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 我記得曾經有個同行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一直受益匪淺: "Put your product out there as LOUD as you can." 。
這句座右銘,一直影響著我對媒體報導的態度: No press is bad press. 早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談到新聞媒體的時候,大致有這么幾個問題: 一個是不知道怎么讓媒體來報導自己的公司;一個是不愿意讓媒體報導,怕自己產品想法過早被別人抄襲;還有一類比較少見,就是有太多媒體報導,不知道怎么應付。
正巧我今年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索性就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能登上各大媒體,絕對是一個快速幫助創業公司傳播自己產品和理念的捷徑。
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產品,如果你的產品很爛,那媒體是基本幫不了你什么大忙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 1.你產品剛開始做的時候,就可以動手寫產品上線的新聞稿了。
新產品上線的那份新聞稿,你可以比較注重于做這個產品的目的,要解決什么問題,產品的遠景目標是什么。
這份新聞稿可以是你公司博客的第一篇文章。
我時不時會把提前寫好的新聞稿拿出來對照自己那時在做的事情,看看是不是符合我當初設定的理想,是不是把我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最核心的功能上。
有時候如果團隊整天都在埋頭做產品,會不知不覺的把力氣花在一些不重要的功能上。
這個時候,你應該把頭抬起來,對比一下當時新聞稿里是怎么寫,然后重新調整團隊的側重點。
2.學會講故事。
會講故事和天花亂墜般的吹牛完全是兩回事情。
有故事性的文章往往講人話。
這些文章不講大道理,不堆砌數據。
相反,他們會提供實際的用戶場景,他們會注重解釋為什么做這個產品,而不光光是簡單羅列這個產品的功能。
還有講故事的時候角度很重要,要注意有亮點。
比如大家介紹團隊的時候,都喜歡把團隊里牛人的簡歷拿出來曬曬,你可以選擇不同角度。
比如說,我們團隊喜歡一邊喝Whiskey,一邊聽Jay Z, 一邊寫代碼。
3. 如果你既不認識媒體記者,也沒有任何背景,那就你就從投稿開始吧。
挑一個自己最熟悉最有熱情的行業,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自己對某個行業的理解。
你不用怕別人覺得你的觀點會太幼稚,再有名的人寫的東西都會有人不同意。
還有文章要寫的有趣,不要干癟。
寫完之后,你就可以去微博上“騷擾”那些記者了。
現在各大媒體的記者都有個微博,要找基本都可以找到。
多次投稿之后,你就可以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名聲,建立起一群喜歡你文章的粉絲。
這樣也可以讓媒體記者認識到你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以后說不定會找你約稿。
這樣你的關系網就建立起來了。
4. 不停的AB測試媒體。
不同的媒體會有不同的讀者群。
你會發現有些大媒體帶來的用戶數或者用戶質量遠遠低于那些規模比較小但是內容有深度的媒體。
有可能的話,你可以給不同媒體一個不同的連接,這樣你就可以追蹤哪個媒體帶給你的用戶數最多。
在google analytics,你可以看到哪個媒體帶來的流量bounce rate最低。
之后,你還可以做cohort 分析,看看哪個媒體帶給你的用戶活躍度最高最長久。
還有,有些媒體只報導最新的產品,有些還報導產品的更新和后序功能。
你多聯系幾次就基本可以摸清各個媒體風格。
5. 不要找公關公司。
公司初期,你的資源有限,不應該把錢或者時間花在找公關公司上。
你作為公司ceo的必須要學會怎么把自己的東西推銷出去。
推銷給媒體是第一步。
如果你這一步自己都不會走,那你將來把產品推銷給用戶,問用戶收錢,那豈不是更天方夜譚嘛?不用怕,這個東西不難,做幾次就熟悉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熟悉自己的產品了。
6. 在規劃產品功能的時候,如果可能的話,盡量保證每一兩個星期都發布一些可以值得媒體寫的功能或者線下活動。
這樣的話,你的產品在媒體上曝光頻率就會增加。
一個經常可以上媒體的早期創業公司,無形中對用戶和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好現象。
7. 不要忘記自己的團隊。
你作為ceo,理所當然的會被媒體報導。
每次有媒體報導的時候,你記得要把團隊成員一起介紹進去。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只做幕后英雄,而把出風頭的好事都讓給別人。
團隊成員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媒體,這對他們的士氣也是一個不小的鼓舞。
所以千萬不要只顧自己出風頭,而忘記了那些在背后默默耕耘的老黃牛們。
早期創業公司最重要的一個數據就是成長性。
你每個星期用戶的成長數,直接影響到你的融資的可能性。
所以不用太忌諱因為經常上報紙而被人抄襲這種事情。
我屬于那種喜歡走高調路線的人,也不大在意有沒有人會抄襲我的產品。
我相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抄襲,重要的是如何永遠領先對手一步。
所以各位ceo,請用好手里媒體這張牌。
下一篇:創業需精神支柱和厚臉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硅谷企業家總結57條創業經驗:產品至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