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
創業需要經過《創業前的十種學習》(見《創業》6期),闖過《創業時的十道關卡》(見《創業》5期),克服《創業中的十類困難》(見《創業》7期),還要經歷《創業后的十次蛻變》。
創業后應該理解為創業成功后,但是,為了便于敘述,保證全篇的完整和方便理解,我們從創業講起。
創業入列創業入列就是行動。
拿到一個項目開始經營。
為什么要講入列?在網上與網下講創業的人千千萬萬,有的人講創業三年五年,有的人講創業八年十年,還有的人講創業講了二十年三十年。
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聽他們講創業的人已經創業成功,有房有車,而他們卻還在嘴巴創業。
為什么講創業的人沒有創業行動?沒有啟動資金。
沒有合適項目。
等政策等優惠。
還需要學習。
尋找合伙人。
家人反對。
……也許他們真不該創業,因為創業并不適合每一個人,更不可能人人成功。
因為,創業入列的人,只占創業人數的百分之十。
只有堅定信心,堅持行動,堅守戰場的人,才有可能進入百分之十的創業隊列。
因此,創業就是行動:一、學習創業知識。
先弄明白創業基礎理論與基本方法。
二、低少小簡易快。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
三、啟動資金要少。
沒有足夠多的錢所以不能創業不是理由。
我們是平民創業,正因為沒有錢才創業。
所有慘痛的失敗,都因為投資太多。
創業錢多錢少都能干,因此先撿錢少的干。
四、項目就在身邊。
初學創業者不可能一開始就找到合適的項目,不可能找到賺大錢、賺快錢的項目,更不可能找到一勞永逸從事終身的項目。
只要真實、可操作、能賺錢,就可以先動起來,學習創業懂得創業的方法了,再換更適合的項目再換更賺錢的項目再換能做大的項目。
五、最好的政策是行動。
什么時候都有好政策,動起來了,政策才管用。
政策只是外因,內因是你自己,是你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六、從創業中學創業。
書本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創業是學習創業的學校,只有在創業實踐中才能讀懂書本的道理,理解創業的理論。
七、創業是一個人的戰爭。
不懂創業的人合伙,只能是瞎子牽瞎子,大家都跌倒;創業成功后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不需要更多的人去分走他千辛萬苦掙來的錢;企業做大了需要合作,但他們需要的是“門當戶對”的合伙人。
八、創業就是溝通。
創業就是與人打交道,連家人都不信任,還能夠讓更多素不相識的人相信你嗎? 九、創業就是學習。
就是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在創業中學會創業;就是學習創業的方法,學習賺錢的方法;就是將身邊的一個項目拿過來,在運行的過程中邊做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
十、創業就是行動。
創業沒有理由,不講條件,要創業就先干起來。
大的干不了就干小的,多的干不了就干少的。
退一萬步什么項目都困難,什么方法都不會,那就擺攤。
打工一個月,怎么也有幾百上千元收入,這些錢擺攤,哪怕天天虧損也能堅守二三個月。
二三個月的練習,再木訥的人也開始賺錢了。
因此,進入創業隊列并不難:眼前、身旁、手邊的項目拿過來,動起來。
行動讓我們踏上走出大山的羊腸小道。
行動是創業之父。
創業上路上路是入列的延伸,就是離開師傅、老師、幫扶和依靠,獨立自主地經營一個項目。
跟嬰兒學步一樣,放開父母的手自己走。
之所以要將創業上路專門提出來,是因為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因不能獨立行走而失敗。
為什么上不了路: 一、不懂創業基礎知識。
以為創業就有錢賺,卻不知道創業是一項復雜、多變、艱難而尖端的技術活。
二、缺乏社會經驗。
獨來獨往,宅男宅女,不參與社會活動,不參與群體活動,不了解生活不了解社會。
三、性格缺陷。
或沖動或偏執或怯懦或內向。
四、不能堅持。
或蜻蜓點水——想得簡單做得簡單;或小貓釣魚——不專心不專注;或猴子掰包谷——喜新厭舊。
五、缺乏學習能力。
不會思索,不動腦筋。
六、動手能力弱。
或嬌生慣養,或動口不動手或好逸惡勞。
七、選擇項目只看宣傳不調查。
賺大錢,賺快錢,好賺錢或簡單賺錢的項目就富翁購物一樣掏錢。
拿回家才發現難度太大、問題太多、技術不會、另需配套、資金不夠,或者只是一個實驗品,甚至是騙局。
八、沒有學習。
自以為簡單,但是一做起來困難太大,問題成堆根本無力解決。
九、偷師學藝。
聰明過頭,學到了皮毛,不懂真髓,做出的東西與師傅相差十萬八千里。
十、偷懶。
雖然也跟師學藝,但卻一知半解,不能獨立操作,也不能解決困難。
十一、只學了技術。
以為創業就是技術,只學了技術。
但是技術是創業因素的十分之一,還有十分之九技術之外的“技術”需要學習:選貨、價格、質量;交流溝通、人際關系、外部環境、經營管理、產供銷人財物;禮貌禮儀、售后服務;技術設計、工藝流程、生產銜接、設備配置……怎樣創業上路:一、先學習創業知識。
開卷有益,學習不會造成經濟損失,只會讓你的創業更穩,更安全。
為了讓理論學習更扎實建議找老師,找朋友,參與創業群討論。
同時進行個人測評、市場調查、項目研究、創業設計等紙上談兵的創業準備。
二、創業試驗。
經過理論學習后,試著將它應用。
可到朋友企業里幫忙,到認準的項目企業打工,或少一點試做,邊干邊將理論一一對照、分析、實踐。
三、跟師學藝。
到選定的項目方跟師學藝。
要虛心,要把師傅當師傅,要記筆記,要勤動手,要多動口,要事無巨細都做,要從頭到尾都會,要從小到大都懂。
四、跟店實習。
跟師學藝只專注于技術,對店鋪經營仍然一竅不通。
只有專門跟店實習,才能將剛學的技術在應用中變扎實,在經營中發現和解決經營的問題,全局地把握經營方法,學習與顧客交流、溝通和注意外部環境及人際交往等。
五、借店創業。
自身能力太差,學習力、思想力太弱的人盡可能在師傅的其它店里去借店創業。
無店可借時,則建議延長在師傅店里實習的時間。
六、擺攤。
資金不夠,膽量不夠,能力不夠的人,可試行擺攤創業。
擺攤還可以先給自己安裝一個保險:先試,業余擺。
節假日、星期天、下班后試,就在自己住地附近,先看別人賣什么,什么好賣,就去小商品批發市場小量購來試銷。
每天能賺到100元了,辭工專職做,隨著潮流走,各大城市流動。
經過精心的準備,有老師的指導、同學的攜扶,師傅的幫助,長期的學習及跟店實習后再創業,就能夠平穩地上路,而且創業的路上并不孤獨。
不過,創業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長,比我們想象的要難;需要許多的時間,需要大量的精力,需要比打工多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智慧;需要我們定下心,沉下身,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這時的創業,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爬過一座座山坡,淌過一條條小河,一個一個地戰勝困難,我們就能夠一步一步地走近鄉村大道。
創業成功創業成功的標準是:經營一個項目養活一家人。
創業成功就是創業的收入與我們打工的收入相當。
為什么?如果創業收入比打工收入低太多而且短時間內不能達到打工的收入,則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如果創業收入大大高于打工收入,則我們很難辦到或根本辦不到,讓我們的創業胎死腹中。
因此,我們只能用這樣一個最低的標準:通過創業獲得的收入能夠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讓創業收入與打工收入相當,我們可以用較少的成本、較短的時間達到。
所以,它只是一個初級目標,只是為了讓我們盡快達到,然后再越過它往前走。
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設計了三種可能:馬上到達、三五個月、一年或更長。
馬上達到有三種情況:一、創業前做好了充分準備,項目適合當地市場。
二、做過,有從業經驗,或曾經用此項目成功過。
三、學習項目時不僅僅學好了技術,更學會了銷售、服務、售后以及全套的運行方法。
三五個月達到有三種情況:一、創業前準備不足,但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在創業時邊做邊學。
二、做過,但做的時間不長,或幫人做時沒有用心,自己做了才發現許多地方不明白,沒有弄懂,需要時間再學習。
三、雖然跟師學藝,但學習時間短或學得不深或未能完全掌握或只學了技術未學創業方法,到自己做時還得邊做邊問邊學。
一年或以上達到有三種情況:一、創業前沒準備或雖然準備了,但準備不充分不到位,創業時需要更多的時間從頭學習。
二、跟師學過,但動手能力弱,或思想的能力差,思考面窄,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在實踐中重新理解,反復學習。
三、項目不是很好,但憑著堅韌與頑強獨自鉆研摸索,或尋找到足夠多的幫助。
能夠用一年或更多時間去做一個并不很復雜的項目,它需要一種強大的,超越于常人的精神與意志的力量。
雖然他們在最初創業時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但是他們往下的路卻會走得更順。
必須強調的是:我們是平民創業。
認清我們自己,找準我們的位置——初次創業、學習創業、小本創業。
只有設一個最低的目標,才能讓我們盡快達到,達到了,我們才有了創業的基礎能力,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據地,才能夠接著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要達到經營一個項目養活一家人的目標,理論上講非常簡單,行動起卻困難重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因為個人的原因半途而廢。
其實,只要沿著創業入列、創業上路的目標,創業成功只在堅持。
在創業的路上,邊做邊學邊分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時時刻刻用心,點點滴滴積累,一次一次重復,一天一天總結,我們就會從自己的經歷中,從自己的實踐中,提升能力增加收入,抵達成功的彼岸。
經營一個項目養活一家人的成功,在大款大腕面前極其渺小,但對于我們卻無異于脫胎換骨:我們攥住了自己的命運,我們打開了生存的空間。
走過坎坷、泥濘的小路,我們已經走出云遮霧罩的的大山,走到了石板鋪成的大路上。
再往下是機耕道、鄉鎮公路、省道國道、高速公路……
下一篇:什么原因導致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活不過5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哪10種人不適合投資創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