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大有大的戰術,小有小的活法。
“辛苦籌備的良品家重慶店終于開業了,歡迎朋友們來購買秋衣、秋褲、家居服、毛衣、褲子……”記者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這條廣告時,滿腦子都是問號:良品家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品牌?初來乍到,沒有大肆宣傳,這家不過50多平方米的小店,營業2、3個月已經略有盈利。
讓記者更沒想到的是,在MUJI、名創優品等眾多大品牌的眼皮底下,良品家不聲不響地開到第7家門店,基本上開一家賺一家。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把實實在在的錢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互聯網到實體門店的距離韓迪做過11年的互聯網產品經理,經歷過360、新浪微博、易到用車等企業,也創過業,一次是移動社交產品,一次是外賣O2O平臺。
在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B2的良品家,他時常充當店員,與店里的顧客聊天。
很難想象,一年多以前的他還是純粹的互聯網人。
雖然2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但持續做C端業務的韓迪,感知到了消費趨勢的變化。
比如,喜歡MUJI的消費者,不管是穿的還是用的,都偏好于同種風格的產品。
換句話說,就是零售行業從做所有人的一種生意,開始轉變為做一部分人的所有生意。
于是,作為MUJI“鐵粉”的韓迪,準備從線上涉足線下,成立一個兼具極簡風和性價比的家居品牌。
從某種角度而言,韓迪理解的實體零售跟互聯網的工作方法論異曲同工,即先找到用戶,然后針對用戶需求拓展業務。
2017年,韓迪創立了良品家,跳入的第一個坑便是供應鏈。
韓迪對于首次涉足線下,還是非常謹慎的。
一開始就拉了前同事加入創業隊伍,這位前同事的母親在山東做紡織,通過這層關系介紹了幾個工廠資源。
緊接著,韓迪又在服裝重鎮廣州招了一個有經驗的買手,借買手的工廠資源,讓良品家的項目得以啟動。
產品經理韓迪的思路是,將需求描述清楚,由工廠做出產品。
具體來說,是瞄準28~40歲人群,以實體門店為主陣地,定位親膚產品,包括貼身衣物、家居服、鞋子等,所有的產品設計以及品牌建設都將圍繞著目標人群。
可是,面對從小生意起家的工廠,韓迪發現自己這套互聯網行業的語言體系失靈了。
以秋褲來說,韓迪團隊的設計方案是,秋褲長度比市面上的產品稍短一點,避免秋褲堆在腳脖子上,然后有棉質和莫代爾材質2種面料。
韓迪找了一款棉質秋褲作為樣本,量了一個褲長尺寸,告訴工廠“你們做這么長就可以了,莫代爾材質的也一樣。
”沒想到,當韓迪將工廠生產的樣品掛到店里之后,才發現棉質和莫代爾材質的秋褲竟然一長一短。
顯然,工廠只把韓迪舉例的棉質秋褲做成了要求的長度。
機械性是中國代工行業的優點也是缺點。
這種特點讓他們可以快速反應,同時也讓他們在轉型升級從OEM到ODM甚至自創品牌上,困難重重。
辦法總比問題多。
吃過“虧”的韓迪逐漸摸索出跟工廠方最有效率的溝通方式,要么拿出一個成型的樣板,將需求盡可能地細化到每一步,要不然當面給工廠演示一遍。
目前,良品家合作的工廠有將近200家。
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韓迪也逐漸將互聯網與傳統供應鏈在思維與溝通習慣上的摩擦,降到最小值。
讓門店轉起來韓迪算過一筆賬,線上流量日漸高企,在淘寶上讓一個新客戶下單,平均要花500元,手里有100萬元,才能拉幾個有效訂單?可100萬卻能開至少2家門店,且更有利于樹立品牌形象。
獲客成本一目了然。
所以他一開始就毅然決然地走線下模式。
但門店的成本也是實實在在的銀子,作為初創品牌,韓迪要用最小的成本讓門店轉起來。
第一招,用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錢獲知用戶的喜好?這個棘手的問題在韓迪這里可謂手到擒來。
他用自己的互聯網技術,寫了網絡爬蟲程序,輸入關鍵詞后,抖音、小紅書上哪些產品火,淘寶、京東上的熱銷數據等,韓迪信手拈來。
了解用戶需求之后,韓迪的設計團隊會對候選產品進行微創新。
簡單來說,就是對成熟款式加以人性化的改進。
比如良品家的秋衣,衣領會更低,袖子也會收進去,避免消費者穿低領衣服會露出秋衣的尷尬情況。
從某種角度而言,良品家看似對原創設計能力要求不高,卻通過數據和大眾審美這兩種方式,打中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第二招,該省就省怎么做到高品質與低價格的平衡?韓迪認為可以節省掉不必要的加工環節。
比如,MUJI的法蘭絨睡衣一套398元,而良品家的法蘭絨睡衣只賣219元。
事實上,良品家的睡衣選用的是MUJI同款面料,差別在于縫合技術。
韓迪的邏輯很簡單,縫合技術沒有必要達到MUJI一樣的標準,只要衣服縫的結實就可以了,畢竟這方面的差別是普通消費者很難感知到的。
而良品家也通過在加工等環節省下來的成本,讓利給了消費者。
第三招,互聯網工具的效用分散在全國4個城市,有7家門店的良品家,其總部只有8個人。
就拿在零售行業令人頭疼的庫存問題來說,處在創業階段的良品家,根本沒有雄厚的資本可以壓在庫存上。
于是,韓迪動用起“老本行”,用互聯網工具提升貨品周轉率,盡可能地降低庫存的風險。
他設置了一套計算規則,以產品的動銷速度乘以庫存余量,一旦天數小于7天,就會提示補貨,反之則會觸發促銷的報警提示。
促銷或許會少賺一些,但將庫存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錢,意味著良品家能投入更多資金在新品開發上。
韓迪利用互聯網工具提升了對商品流動速度的管控,以合生匯店為例,其貨品周轉率保持在30天左右。
這套工具也盡可能地減少了人員的浪費,將人力成本減到最低。
第四招,店不在大,賺錢就行雖然韓迪想做本土版MUJI,但他并沒有照搬MUJI 700㎡以上的大店模式,畢竟良品家選址在寸土寸金的購物中心,房租等硬性成本都是韓迪不能逃避的問題,“只有小店才能控制住所有的運營成本”。
是以良品家門店面積最大的合生匯店,也不過70~80㎡,其他6家門店基本保持在50㎡左右。
門店面積小,就需要將每1平方米都物盡其用。
比如,合生匯店的庫房只有3㎡,其他區域都用是產品陳列區。
為解決門店產品的存放問題,韓迪利用門店的垂直空間,將門店2米以上,超出顧客常規視線的區域,都做成收納柜存放產品。
再加上,良品家的貨品存活周轉期較快,整個門店便能高效地運轉起來,坪效達到了2000元以上。
別拿小生意不當回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家居消費在生活消費中的比例持續提升,消費選擇也與生活方式相掛鉤,從淘寶上的家居用品總是要打上一個北歐風或是ins風的標簽,就可以看出風向已經變了。
哪里有消費哪里就有品牌的崛起。
前有MUJI、名創優品等行業“前輩”,后有勢頭正猛,一路狂飆到400多家門店的NOME家居。
但換個角度來看,容納了眾多玩家的家居市場容量足夠大,某一個品牌恐怕難以滿足所有的消費需求,這也給了新品牌生存的空間,比如韓迪的良品家。
看著良品家合生匯店每個月20萬元左右的流水,韓迪認為到了實施下一步計劃的時機。
從一開始,韓迪就沒想過跟資本雄厚的大品牌正面剛。
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旺鋪被瓜分得所剩無幾,而良品家既沒有資本加持,又缺乏渠道資源,干脆避其鋒芒,扎根到三、四線城市。
一方面低線城市的房租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良品家本身的產品和價格水平,也能填補低線市場的空白。
只是三、四城市摻雜著渠道關系、消費力等錯綜復雜的因素,“你不知道這個商場談多少房租合適,也不知道人流量有多大,能不能掙到錢。
”韓迪需要給良品家找一個熟悉當地市場的“向導”,分擔開拓市場與資金的風險。
所以當孫斌第一次看到良品家,主動找到韓迪,希望在長沙也開一家的時候,韓迪知道,原本在長沙開兒童樂園的孫斌既有開店經驗,又深諳長沙市場,是合適的“向導”。
幾番商討之下,兩人達成了每月營業額五五分成的協議,且孫斌不需要壓貨,由韓迪直接供貨到門店。
這種風險對分的合作方式,減少了韓迪進入新市場的成本,讓良品家的擴張更為輕量化。
2018年6月,良品家長沙店開業,其銷量最好的2個月,甚至高于了同樓層的海瀾之家和江南布衣。
長沙店給了韓迪莫大的信心,良品家的產品得到了認可,也證明其定位低線城市的正確。
接下來,韓迪比照著長沙店,先后進入了重慶和保定。
事實上,韓迪不僅將良品家指向一二線城市的產品帶到了三四線,同時,他還將模式以及玩法進行了復制。
以至于對于這些城市而言,良品家的產品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消費升級。
但韓迪也面臨著一個困境,快速擴張對資金壓力極大,且低線城市的旺鋪同樣難尋,如果僅靠自然增長,開店速度很難跟上品牌成長的需求。
于是,用戶為王的互聯網術語,在良品家就變成了讓消費者盡可能便利地購買產品。
既然門店有限,可以通過線上小程序擴大銷售范圍。
2018年8月,良品家上線了微信小程序,在門店各個貨架上放上二維碼,消費者掃碼就可進入線上商城,直接購買產品,由各個門店負責出貨、配送。
如此一來,門店和小程序形成了互相導流的態勢,不僅方便了老用戶復購,也擴大了良品家的覆蓋范圍。
目前,小程序的銷售占比達到了良品家整體銷量的10%。
很多人都說生意越來越難做,可是依然有人掙到了錢,韓迪只是其中之一。
歸根到底,在于你有沒有找到做生意的訣竅,研究透小生意的活法。
下一篇:開一家飲食店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開家母嬰店大概需要多少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