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茶飲行業的火爆圖景下,洗牌在加劇 先來看組數字:咖門和美團點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飲品生態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奶茶果汁店全年開店數達到9.6萬家,關店7.8萬家。
茶飲生意的火爆,這一年以來,都是能感知得到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客群結構的改變,80、90后甚至00后成為消費新主力,他們愿意嘗試新品,需求更加多樣化,同時更具有品牌意識,追求產品品質。
另外,隨著新中產的崛起,大家都有錢了,有統計數據,上層中產每月可支配的收入將會達到1萬2千元—2萬2千元的規模,服務消費的支出、對高價值產品的支出都在增加。
這時候,開茶飲店成了很多人眼中門檻不那么高的好生意—產品非常容易模仿,毛利率能達到60%左右,何況,它正在浪潮之上。
但洗牌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一些過往或新近的從業者,如果只為機會而雀躍,忽視了商業基本功和行業變化,很容易就成了市場洪流中被最先洗掉的那一張。
一輪關店潮來臨,這些店可能會先死掉如今去商圈逛逛,很容易看到的現象是:一條街上飲品店能開到七八家,生意火爆的卻只有那一兩家。
有人說跟風就是“跟瘋”,茶飲店一下開太多,高于市場容量,關店潮是一個必然結果。
比如,一家開在購物中心的新茶飲店,開業后立刻引爆了市場,不少消費者慕名而來。
但是,火的只那一家,旁邊店的員工依舊閑得無聊,苦苦堅持了一個多月后關門大吉。
這樣的事不是個例,咖門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大家普遍表示新一輪的洗牌已經來臨。
那么,哪些店可能最先在競爭中死去呢?①“歷史的遺老”終究會被淘汰最早的奶茶店,奶精、糖水、低端的茶粉就可以勾兌一杯奶茶,毫無營養可言,甚至對人體有害。
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當以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深入供應鏈端,原材料上與茶園、果園深度合作并把控,被新式茶飲教育過的消費者,還會為奶精茶粉買賬嗎?喜茶創始人聶云宸表示,接下來,“品質之戰”會繼續升級,原材料和產品的品質會繼續升級,以前茶飲的茶味可能是粉末勾兌,現在越來越注重茶的品質。
很多新品牌跟風入行,會逐漸淘汰一批品牌和店鋪。
而仍然在賣低端產品的奶茶店會是最快死掉的一批。
②價值模型缺失,最終會使價值缺失裝修風格抄襲A品牌,產品借鑒B品牌……在茶飲行業,這種“集大成”的店并不在少數。
好吃嗎?服務到位嗎?有自己的特色嗎?被餐飲行業稱為靈魂三問,第一問就是指產品。
產品是基礎,缺乏這一基本功的店,無論如何包裝、炒作,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資深茶品牌顧問、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說,創立前期,投入的著重點在建立價值模型,從能為用戶提供哪些產品出發,這是非常重要的。
品牌初期最先要確定目標客戶群,包括選址和產品是什么樣的,如果產品不是太差,檢討目標客戶群是不是錯的,但是如果產品不行,就很容易死掉。
雖然目前茶飲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但是選擇好的茶葉、水果,保證出品的穩定性,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一番“笨功夫”。
③跟風開加盟、盲目擴張者上個月,一個新品牌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加盟活動,還進行了在線直播。
名字抄襲,聲稱明星入股……靠一套完整的套路,吸引了不少加盟商。
目前,有不少專門做加盟賺快錢的品牌,無論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并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和檢驗。
這種品牌,往往通過明星的噱頭吸人眼球,再運用社交網絡的炒作和發酵,把品牌炒得喧囂塵上。
喧囂過后卻是一地雞毛,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加盟方卻只能關店。
當然,一些品牌的初衷并不是要做加盟的,幾家店開的也不錯,但是看到了市場的風口和機遇,耐不住寂寞,就開始不顧自身實力,盲目擴張。
煮葉創始人劉芳分析,如果跑得太快,內部人員發展和培訓跟不上,或者自我膨脹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都是非常危險的,也會是死得最快的那個。
④面目模糊、沒有特色的門店目前的茶飲行業,無論是原物料還是制作方法、配方,品牌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區隔。
比如目前最為流行的奶蓋茶,幾乎每個品牌都有。
跟流行趨勢沒錯,但是一味的跟風,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占領消費者的心智,難以給他們留下印象。
在奶蓋茶風靡一時的時候,奈雪の茶憑借茶+軟歐包模式形成了“奈雪現象”;Teasoon專做白領的生意,在選址上做區隔;煮葉請來原研哉做設計,在空間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味模仿別人只會被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做出一定的差異化才會被消費者接受。
無論是產品、服務、環境或是任何一個關乎消費體驗的環節,做出差異化和特色才能夠吸引消費者。
當然,商業的事情從來都沒有規律可循,即使你成功避開了這些缺陷依舊不夠,還需要不斷的創新和持續的發展,保持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上進心。
對于這一輪關店潮,你有什么看法嗎?
下一篇:商場的化妝品和美容院的化妝品區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面對過萬億市場,中式米飯快餐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