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7月的一些Offer數字沒有我同學,我朋友,我親戚,都是經過我們OfferCome手里7月發的offer。
只統計60W以內的,60W以上的方差大,無參考價值。
為了隱私,薪水都有±1、2W的浮動,股票浮動更大一點。
估計某些客戶的親能隱約看到自己發的offer。
1、說明1)ABC三檔A檔:BAT;B檔:其他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及美團、小米;C檔:傳統行業轉互聯網、IT軟件公司或者ABC輪融資的互聯網公司。
2)績效的含義10%、30%是指他在上家公司的績效,在同齡人中的大致排名。
3)薪資偏高我們挖的多是骨干,薪資都比普通人偏高,可做同齡人上限的參考依據,不能作為均值。
二、2014年互聯網人員薪水評估1、預設條件工作三年,一線開發崗,一直在AB檔工作,不含某些技術較搓的B檔公司。
C檔公司因為方差大,不做評估。
不含前端、運維開發、測試開發(此三類崗位,按下述薪水*0.8~0.9即可)。
三年以上的,方差大,不做評估。
2、開發崗3年經驗跳槽后預估績效前5~20%,能快速解決常見問題,熟悉主流方案,能帶1、2個新人干活,我們都能給他談到40W,部分能力很強或愿意高強度加班的,我們可以談到50W(含股票);畢業三年,績效前40%,一般可以給他談到35W,能否到40W看運氣和客戶緊缺度;績效前5%,方差太大,不做討論;——注意,上述是跳槽后的預估,不是現在薪水。
現在薪水大家受限于應屆生起薪,漲幅等,一般不跳槽,3年到20K*15、16就不錯了。
3、PM能做好執行,能準確地改進功能,能看出競品的優缺點并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抄好,能跟開發過需求不吵架的,這樣的PM, 30W是合理的;能做產品方向的判斷,能帶1、2菜鳥做出這產品,并被競品抄襲,能忽悠好研發加班還不抱怨的,這樣的人,40W起,能高到多少,看眼緣和急需程度了。
最囧的是,優秀的PM大多把創業、改變世界作為夢想,因此做的好的多去創業了,優秀的研發大多以解決技術難題、處理更復雜的技術環境作為夢想,因此大多留在大公司了。
優質PM,不是缺,是罕見。
我司一個實習生,本科畢業B檔公司產品經理一年,A檔公司35W挖走,當然,他在A檔公司里也屬于前10%。
4、其他職業測試、前端、運維等研發崗都說了,*0.8~0.9就可以了。
別的崗位,別的崗位,我們除了UED都不熟,數據少,就不分析了。
三、薪水普漲的原因分析:需求增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波動范圍取決于供需失衡情況。
1、創業團隊太多,且有錢2014年,我們1/3被截胡的候選人都去了創業團隊。
PS:作為對策,我們迅速BD了一些創業團隊客戶。
如果大家有投資額上KW刀的團隊,歡迎推薦。
我們有為這種類型的企業調整招聘方向、策略、方法,快速招到人的成功案例。
1)創業團隊大熱的背景:團隊多,團隊有錢2014年7月份,互聯網融資額1KW美元以上的,公開的,約20家,平均每個工作日一家,約是去年同期的4、5倍。
最近每月都有一筆近億美元的融資。
這不包含未公開的、IPO、收購等途徑融資的。
原因我們就不寫了,跟本文主題無關。
2)對人力招聘市場的沖擊2010~13年,創業團隊對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
原因:1、窮;2、團隊少。
現在的情況是:A、薪水合理當年創新工場招人多是降薪,Android開發,一般給8K、10K,能給20K的是大拿。
而現在,很多創業團隊都可以按照市場價格招人,比如說BAT過來的,一般可以漲個10~30%,然后+期權。
對于候選人呢?沒有太多風險。
某創業團隊CTO這樣講,“他們為什么不來我這?薪水漲了,還有股票。
公司燒兩年沒問題,就算公司最后失敗了,他們跳槽找下一家好了。
他在我這技術又不會落后”。
B、團隊太多、招聘總量太大每個月20家拿了1kw美元以上的投資,如果整個市場維持這個速度(風投13年在美國軟件業投了110億刀,14年Q2投了61億刀)一年就是240家團隊。
每家一年只新增2、30個開發,就是5、6k人/年,且大半的創業團隊都在北京。
實際我們接觸的創業團隊,招聘計劃都超過了2、30人/年。
還有個問題:大部分團隊的錢,燒一兩年沒問題,這意味著,兩年內,創業團隊都不會大量釋放出庫存員工,只會屯人。
2、重復建設這半年新興的重復建設帶來了很多需求:BAT移動端的血拼百度現在上線的有60款移動端產品?or 50款?這背后從市場卷走了多少個Android、IOS 開發?市場一共才多少優質Android、IOS供給。
。
。
。
阿里的all in是大家都知道的。
下一篇:一名初創公司員工的心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該全職做自媒體嗎?”如果能重來,他們也許不會辭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