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如是金融研究院(ID:RuShiYanJiu),作者葛壽凈 。
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定價與預計漲跌幅(基本面及財務面全覽圖見正文) 數據來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注:按預計漲幅空間排序。
券商預測定價上下限為各家券商定價的最高價與最低價。
預計漲跌幅空間為后四項定價均值相對發行價的空間 7月22日(周一)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與投資者正式上市。
對此,市場各方態度不一,分化嚴重。
有的認為科創板是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最大看點,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值得參與;也有人認為應理性看待火熱朝天的科創板,對于注冊制這一重大變革應持有謹慎態度,甚至有傳聞某券商首席發表創業板的鐮刀韭菜論,還因此受到了問責通報。
本文為《首席看首席》第2集,梳理了市場上多家機構和個人的觀點,內容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投資態度,科創板及其首批企業是否值得投資;二是投資要點,首批25家公司質地如何;三是投資策略,打新、投資節奏、個股選擇有哪些注意事項;四是外部影響,對A股存量板塊有何影響,立足第三方視角,進行研究綜述與點評,希望幫助各位投資者為科創板開市投資做好準備。
投資態度(一)對科創板投資的態度首席點評:科創板制度層面改革創新,多方尤其監管層多舉措呵護扶持,各方對科創板中長期投資主要持樂觀態度。
但短期,板塊初設,有很多不確定性,上市前期無漲跌幅限制下價格波動風險也較大。
在這過程中,普通個人投資者可能較難把控,謹慎為佳。
1. 看好觀點:應當投資科創板,資源匯聚表現不會差,整體機會大于風險監管層切實措施呵護,疊加科創板的高戰略定位及改革突破,有望長期較好。
上交所在7月19日呼吁市場機構,摒棄割韭菜的交易方式。
基于企業基本面進行判斷,理性投資,科學決策。
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愛護科創板,落實國家戰略,維護改革成果。
上交所在7月15日發布通知,科創板戰略投資者在持有期內,不得融券賣該股。
針對可能存在的過度投機、異常波動甚至股價操縱行為,上交所主要有三方面的準備:一是引入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避免不合格投資者跟風炒作;二是在連續競價階段引入價格申報范圍限制,同時實行市價申報保護限價,并對盤中異常波動實施臨時停牌制度;三是公開了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并將在新股上市初期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監管。
上交所總經理蔣鋒:科創板積極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努力提高、改善投資者回報,讓投資者更好的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申萬證券策略首席王勝:不要對科創板過度亢奮,科創板最大的變化就是退市,只要把退市制度執行好,確實淘汰掉弱者,資源配置有效,最后無論是成分指數還是綜合指數,科創板都不會差。
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張夏:二級市場持有科創板企業將帶來中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科技周期可能取代信貸周期成為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之一,伴隨著科技周期觸底回升,科技板塊有望迎來兩年的上行周期。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科創板的退市率應該是A股的10倍。
退市的常態化會將“垃圾”清理掉。
2. 謹慎觀點:慎重投資科創板,普通投資者難把控也有很多機構和個人認為科創板前期不設漲跌幅限制,波動加大,尤其又是板塊開創階段,機構主導之下,普通投資者需要正視其中風險。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我不主張大家一窩蜂地去投科創板。
現有的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基本是按照核準制得到了偏高的估值,而科技類企業本身具有不確定性,連專業人士都很難給它定價;所以最終定價怎么定出來的?是交易——就是有人掙,有人虧,最終確定了價格,估值也就確定了。
這個交易的過程一定是極少數人賺錢,絕大多數人虧錢的過程,這是開創階段的必然。
華泰聯合證券王驥躍:普通投資者應慎重參與。
目前科創板的新股定價合理,原先讓利給中簽投資者的利益部分劃給發行人,價差減少意味著打新獲利空間減少。
另外,科創板開板前5天不設漲跌幅限制,波動風險加大。
東北證券:投資者需關注可能產生的股價波動風險。
科創板股票競價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跌幅比例為20%。
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在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科創板股票不實行當日回轉交易,投資者當日買入的科創板股票,在次一交易日才能賣出。
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程成:科創板是鐮刀打架的戰場,韭菜連生存的土壤都沒有,沒有券商配資,也沒有質押,一天能跌40%,股權大佬的天下,普通投資者不要玩。
(二)對首批25只新股投資的態度首席點評:科創板首批企業初期可能受到資金追捧,價格波動可能較大,但整體收益空間可能并不大。
中長期來看,估值重塑,個股走向分化,甚至需提防破發退市風險。
1. 看好觀點:積極投資首批企業,資金追捧下收益可觀科創板開市初始,首批企業可能會受到更多資金追捧,申購收益率相對可觀莫尼塔鐘正生認為從當前已過會和待上會的25家企業情況來看,其體量相較于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初始情況、及創業板當前企業整體情況更大。
科創板25家企業上市后的預計市值也高于創業板多數企業。
對于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初期的漲跌幅,監管層已相繼出臺多個文件平抑科創板企業上市后的炒作力度。
招商證券張夏預計科創板正式上市交易首日大概率會有較多資金追捧,可能達到數百億成交額,但科創板投資機會背后需警惕風險。
在市場化導向下,我們認為應重點關注長期估值重塑下,個股流動性分化,以及破發、退市等風險潛伏。
聯訊證券認為頭批新股申購收益率可觀,投資者可積極申購。
中長期新股發行價格將會更趨向市場化,走勢將更國際化。
以美國股市為例,科技類板塊長期受益了明顯優于主板。
國盛證券認為從估值上看,科創板首批企業正受到追捧。
在以前A股主板的IPO中,很少有企業突破23倍市盈率上限。
從目前科創板的定價來看,已公布發行價格的5家公司市盈率均超過30倍。
2. 謹慎觀點:打新預期不容樂觀,長期投資靜觀其變科創板準入投資者經驗豐富、決策趨于謹慎,長期價值分化,現仍難以預估。
廣發證券戴康認為,注冊制機制決定初期收益率不會過于樂觀。
但成長性不能以個別指標衡量,未來定價權在投資者手中。
國信證券分析師程成:建議不要打新,目前科創板開戶數320萬,最近幾只新股網上有效申購大約290萬,考慮到市值不夠等因素,幾乎所有進場的人都是為了打新的。
滿場子都是鐮刀,沒有韭菜。
國開證券認為可參考當年創業板剛剛推出時情況。
參與科創板的散戶資金較少,且投資者經驗相對較為豐富,其投資可能會更謹慎一些,預計首日表現弱于創業板。
科創板上市首日有望獲得較高漲幅,但平均漲幅或低于創業板。
由于其總體發行估值偏高,定價較為充分,如果首日平均漲幅較大(高于50%),則需注意隨后一個月內價格回歸的風險。
長期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表現也將有巨大分化,其中具備長期投資潛力的公司必然仍是少數。
此外,還有機構通過構建模型,對25只新股進行了漲幅預測。
光大證券金工團隊基于回歸模型排序、基本面排序,并結合整體估值溢價水平,最終得出首批25只科創板新股的漲幅預測。
其中,根據估值水平的溢價程度分為悲觀(10%)、中性(20%)、樂觀(30%)三種情形。
在中性假設下,預計科創板首批25只新股的平均漲幅為29%,漲幅區間為14%至53%。
預測漲幅靠前的公司是安集科技、瀾起科技和西部超導,預估漲幅分別是53%、53%和41%。
投資要點首席點評:首批25家科創企業大多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估值定價較高,市值多在50億元以下。
基本面看,大多為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很多核心產品的毛利率很高;財務上看,業績增速大多非常快,盈利能力相對較高。
從目前進展來看,網上發行中簽率相對較高,但網下發行占比超過70%,網下A類機構投資者是主要玩家。
總體來說,中簽率遠高于A股。
(一)首批25家公司投資要點梳理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基本面全覽數據來源:wind,各公司招股說明書,官網,如是金融研究院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財務情況全覽數據來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東莞證券從行業、估值、募資情況等對25家首批上市企業進行了統計歸類。
行業屬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數量占一半以上。
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有13家,數量占比52%;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分別有5家,數量占比各占20%;生物產業有2家,數量占比8%。
市盈率:發行市盈率六成在30-50倍。
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區間在18.80-170.75倍, 均值53.40倍,中值46.15倍。
30倍以下的只有一家公司:中國通號(18.80倍),數量占比4%;30-50倍的有15家,數量占比60%;50-80倍的有8家,數量占比32%;80倍以上的只有一家公司:中微公司(170.75倍)。
以發行價計算的市值情況:近一半公司市值在50億元以下。
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以發行價計算的市值區間在20.81-619.50億元,均值94.47億元,中值65.25億元。
市值50億元以下的有12家,數量占比48%;市值50-100億元的有8家,數量占比32%;市值100億元以上的有6家,數量占比24%。
募資情況: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實際募資合計370.18億元,較原擬募集資金合計310.89億元多59.29億元,實際募資均值14.81億元、中值10.78億元。
實際募資5-10億元有12家,數量占比48%;實際募資10-20億元有11家,數量占比44%;實際募資20億元以上的有2家,數量占比8%(二)目前申購中簽情況進展各家機構對于網上網下中簽率及投資者打新收益率進行了綜合統計及預測。
中金公司表示網上中簽率相較此前新股平均水平提升約70%左右,單個網下投資者獲配比例顯著提升。
申萬宏源在對科創板進行一系列合理假設前提下,預期當科A類和科C類中簽率差異較小時,2億元產品規模下,19年科A類、科C類收益率將分別可能為8%~11%、 7%~10%;當科A類和科C類中簽率之比為2.5倍時,2億元產品規模下,19年科 A類、科C類收益率將分別可能為8%~11%、3%~5%。
而長期看,隨著網下參與數量上升至穩定階段,收益更多取決于二級。
廣發證券戴康認為科創板打新A類中簽率約0.3%,收益率約5%-10%區間。
網下打新A類投資者成主要玩家,科創板中簽率遠高于A股中簽率。
來源:Wind,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如是金融研究院招商證券表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網下中簽率明顯高于目前A股新股申購的中簽率,前四家公司網下各類投資者的中簽率均超過 0.37%,但網上中簽率僅0.06%左右。
而目前A股各類投資者網下申購的中簽率中位數僅為0.03%左右,網上中簽率為0.3%左右。
可見網上和網下新股分配比例的調整導致中簽率發生了較大變化,科創板公司網下中簽率近似為目前 A 股總體水平的12倍,因此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考慮市值配售等因素,科創板打新的預期年化收益在頂格申購參與網下打新,在產品規模為2~5億、科創板上市企業漲幅40%~80%的情況下,A類、B類、C類機構收益率范圍分別為1.39%~6.93%、1.28%~6.4%及0.95%~4.74%。
考慮到保險類產品規模相對較高,如果在產品規模為2~10億,科創板上市企業漲幅40%~80%的情況下,收益率范圍則是0.64%~6.4%。
平安證券指出,科創板4家完成網上網下申購的公司平均網上中簽率為0.053%,高于年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數 0.031%,低于年內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數 0.07%。
光大證券表示A、B、C 三類投資者網下中簽率基本趨同,A類投資者網下獲配份額占比高達 82.55%。
興業證券表示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網上發行中簽率相對較高,但網下發行占比超過 70%,意味著新股市場化定價將逐漸增強。
投資策略首席點評:打新收益猶存,但不會很高,且會迎來分化,需結合公司基本面判斷。
優選估值折價、小市值的公司,政策工具初期能有效防范破發。
而在具體投資節奏上,前期(尤其是前五日)市場波動較大,根據公司基本面、財務面和預計漲幅空間(本文有總結概覽圖),普通投資者謹慎擇時賣出可能較好。
中長期,新板塊會逐漸與存量板塊走勢協同,但由于注冊制屬性,在有進有退中,個股會走向分化。
(一)打新收益預期海通證券傅律君表示考慮到科創板企業上市前5日交易不設漲跌幅限制,預計價格回歸價值的速度和效率將快于當年的創業板。
如果一些投資者主要著眼于單純的“打新”操作,那么選擇首日兌現新股收益或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策略。
相對應的,對于沒有中簽新股的投資者來說,如果首日出現暴漲,則追高可能是一項不明智的決策。
中金公司認為發行市盈率相較此前的新股有所提升,超募現象再現,可能影響科創板的打新收益預期。
在市場化詢價后,科創板的新股申購風險可能有所提升,由一二級市場價差帶來的A股此前新股在上市初期“只漲不跌”現象在科創板出現概率降低。
未來在參與科創板投資中,無論是新股申購還是二級市場投資,均需要注重科創板企業的基本面情況。
招商證券認為一級市場打新收益猶存,低發行價能保證收益率確定性。
華泰證券認為科創板打新收益率將分化,優選部分PE相對折價、小市值新股。
從港股和A股市場化定價與交易時期的新股發行后表現獲得啟示:1)在經濟上行期提升新股短期漲幅預期;2)小市值新股短期漲幅高;3)相對可比行業估值水平較低的新股漲幅空間大。
廣發證券戴康認為,科創板首批初期難以重現創業板開市首日平均106%漲幅,但短期內破發同樣難以出現。
科創板首批平均網下配售比例高達62.3%,遠高于創業板歷史水平(中樞15%左右),稀缺性下降,新股回報率會打一定折扣;一級市場打新策略下不能完全反映投資者樂觀預期,二級市場估值溢價空間依然存在;第三,回溯創業板市場化定價時期,新股破發率與整體估值呈現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負面影響巨大,初期臨時停牌、連續競價限制等政策工具初期將有效防范破發情況出現。
(二)投資節奏1. 前五日無漲跌幅限制,需謹慎,期間擇高點賣出可能較佳。
科創板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風險波動較大。
根據個股預測漲跌幅空間,在前5日分批賣出為佳。
廣發證券預計科創板企業上市后短期股價的波動較大,對于低波動率要求的投資者來說,可等到短期高波動期過后再擇優布局。
申萬宏源王勝傾向于認為,上市之后,五天時間沒有漲停板,第一天不要過度亢奮,靜觀其變,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正常情況下,波動性應該不會太大,這是一個尋找合理估值中樞的過程。
到第五天,需要密切關注,因為第六天開始就有20%的漲跌停板。
聯訊證券認為投資者可短期關注網下打新基金。
短期市場追捧度較高,參考創業板首批表現易沖高回落。
未來板塊有成長較好公司,但是投資者也需要關注科技企業的風險因素。
招商證券張夏團隊預計科創板正式上市交易首日大概率會有較多資金追捧,可能達到數百億成交額;由于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高漲的投資熱情可能會持續數日,加劇短期波動,并可能對現有A股交易活躍度略有影響。
光大證券給出建議,在賣出時點上,建議在前5個交易日賣出;首批新股批量上市,可根據回歸模型給出漲幅排序。
對于排序靠前的新股,采用盯市策略,等待可能的拉升機會,對于排序相對靠后的新股,建議首日以均價策略賣出;2. 中長期市場定價加強,個股走向分化對標創業板和中小板開板經驗,投資節奏可能是“先漲后跌,中長期再走牛,并迎來個股分化。
”指數走勢預判:科創板指數可能先漲后跌再走牛。
1)對標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經驗,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都滯后板塊開閘幾個月才有數據,指數都是先漲后跌再走強,并與主板走勢逐漸趨同。
2)對標國際,美國和中國香港推行注冊制后,中長期看都迎來了近4年的牛市。
估值走勢預判:科創板估值前期較高,開板后短期迅速回落,與存量板塊形成估值收斂,然后經歷一段時間的估值差異調整(半年多)后,走勢逐漸趨同穩定。
1)對標創業板經驗,開板時估值差額從14倍收斂到2倍,然后經半年的估值差異調整,走勢逐漸趨同穩定。
2)對標同樣是增量改革的滬港通,滬港通正式啟動后估值走勢也是從收斂到調整趨同穩定,相關性提升。
市場情緒走勢預判:成交額占比在高位短期迅速回落,并維持低位,之后隨著不斷擴容,逐漸回暖。
中小板和創業板經驗看,開板初期成交額占比都在10%以上,不到7天就迅速冷卻,連續1-2個月都在1-2%左右,9-10個月后才逐漸有回暖跡象。
而科創板的定位和熱情更高,估值定價整體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科創板前期熱情的延續性可能比創業板和中小板更好些。
圖表: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1年內市值漲跌幅資料來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光大證券認為初期批量上市結束后,后續發行上市的新股可結合初期上市新股的交易特征,修正新股首日預測模型,調整新股賣出策略。
聯訊證券認為未來可關注科創板相關指數基金。
招商證券張夏團隊預計短期炒作過后,市場將逐漸回歸正常區間。
二級市場交易會進一步由“高波動“向“強分化”推演。
天風證券認為科創板將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理論上,科創板上市企業也會有較高的科技屬性與估值水平。
科創板推出的19年,市場節奏類似縮小版的09年。
(三)首批25家企業優質標的選擇推薦中信建投認為,重點關注高端制造行業科創板公司。
高端裝備制造投資將圍繞兩方面進行:一是關鍵材料、元器件制造。
目前我國在關鍵材料、元器件方面仍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較大,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關鍵材料、元器件實現自主可控尤為重要,目前科創板過會企業中的睿創微納、福光股份和天宜上佳即為此類型。
二是智能制造。
目前國內老齡化速度加速,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B 端需要“降本提效”。
隨著我國消費升級,C端則需要更為個性、智能、可定制化的產品,這將共同推動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
目前科創板過會企業中的天準科技、華興源創和杭可科技即為此類型。
來源:Wind,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如是金融研究院中信證券表示科創公司雖然各有千秋,但是研發和盈利仍是重要考察維度,優秀的科創企業至少需要在其中一個方面表現突出。
可分別從以下三個角度優選科創板企業,1、2018年扣非ROE>30%;2、2018年研發支出占比>20%;3、2018年研發人員占比>60%。
海通證券傅律君認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包含了一家大盤股——中國通號。
它的上市象征意義重大,料將斬獲多項“第一”:登陸科創板的第一家大型央企、科創板“A+H”第一股、第一只頂格打新100%中簽的科創板新股等。
興業證券認為,以軍民融合發展為改革導向的軍工行業是孵化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土壤,軍工行業是顯著受益科創板推出的重點行業之一。
國盛證券認為安集科技有媲美主板企業的穩定,沒有超市場的預期亢進,也沒有研發失敗低預期的低谷,是穩步向上的選擇。
天準科技財報數據完美,但需關注未來前景。
近兩年度業務及數據完美,但客戶過于集中或給公司帶來潛在的風險,要投資或許要隨時關注合作商的動向。
未來前景消費電子增長或許一般,智能物流潛力較大。
外部影響首席點評:科創板開市,主要會帶來利好的溢出效應,與利空的資金分流影響。
前者主要是可比標的間的比價效應,進而帶來估值趨同。
電子設備、醫藥、金融IT的低估值標的受益較大。
而資金分流,大多機構都認為這方面影響有限較小。
(一)A股溢出效應由于科創板存在比價效應,并可提振市場情緒,優化市場估值定價,所以科創板推出后,在現有二級市場中衍生出了科創主題投資機會,也就是溢出效應,大致有四類,分別是:科創影子股、同類可比公司、頭部券商和創投機構。
廣發證券戴康認為與創業板首批相比,科創板首批企業分布更為集中,綜合性價比更高,預計初期對可比行業產生較強的比價效應:第一,創板首批大多集中于電子設備制造業與專用設備制造業,占比高達68%,且在凈利潤規模和盈利能力上均占優;第二,科創板首批中醫藥生物行業具備高ROE和高研發投入,預計比價效應效果較佳。
與可比A股相比,科創板首批整體質地與可比公司相近,比價效應下,優選科創板優質公司映射下的低估值可比龍頭:第一,“整體質地相近、定價略低于可比公司”表明映射效果將取決于個股預期漲幅大小,預期越高,可比A股映射確定性越高;第二,科創板映射A股優選策略為低估值、質優可比龍頭,并優選“公認”科創板公司及比較未來價格預期,科創板流動性頭部效應可能更加明顯。
民生證券認為科創板標的具有稀缺性,增量資金有望提振市場情緒。
投行收入增量較為確定,頭部券商優勢明顯。
財通證券認為隨著科創板的設立,市場將對于信息行業的公司估值更加合理化。
建議重點關注金融 IT 龍頭,比如豐富產品鏈且具備高市占率的恒生電子;人工智能領域深耕二十年,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等的科大訊飛;驅動企業商業模式與管理方式的用友網絡。
招商證券認為科創板的設立對現有 A 股,特別是估值體系和制度預期,產生一定影響。
短期來看,市場對于科創板第一批優秀標的估值預期較高,通過比價效應,使得A股中優秀科技公司估值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A股分流影響大部分機構認為科創板不會大幅分流A股存量資金。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科創板申購不會大幅分流市場資金。
天風證券認為對 A 股市場的影響與09年創業板類似,也可能表現出:示范效應、分流效應以及風格效應。
科創板上市后,短期對市場的流動性沖擊可能比創業板明顯,類比創業板首發28家公司首日漲幅、成交額占市值比重,粗略計算,科創板首發25家公司首日交易額,占全A股交易額的比重在7%左右,可能持續5日,比當時創業板時間要長。
從制度層面看,當前無預繳款制度與網下配售鎖定期,科創板對市場資金的占用要明顯小于當年的創業板,但上市后5日的流動性沖擊可能更大。
招商證券認為由于申購新股不再需要凍結資金,且首批科創板新股單日申購規模相對當前市場日均成交額并不高,新股申購對市場的分流效應有限。
廣發證券戴康認為科創板分流效應有限可控,分流將主要體現在風險偏好較高資金與偽科技股流動性分化上。
科創板分流資金大小由一級市場資金(看實際募資金額)和二級市場資金(看日均成交額)組成,分流對存量影響取決于體量對比:第一,科創板整體超募率僅19.07%,遠低于市場預期(首批創業板公司平均超募率為124.6%);第二,假設科創板開市首日平均換手率與創業板開市相同(88.9%),悲觀情形下,預計首日成交金額約為265億,考慮實際換手率大概率可能低于預期,分流效果可能進一步弱化;第三,具體分流效應大小仍取決于與開市前后時期存量市場日均成交額對比;第四,由于科創板產業集中度高,因此分流資金呈現結構化,可能主要體現在偽科技股,而這些小市值科技股對大盤影響微不足道。
來源:Wind,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如是金融研究院華泰證券預計科創板短期換手率、交易額占A股比重較高,對市場有分流效應。
并且發行估值越高,開市后換手率越高,分流效應越顯著。
參考創業板開市半年內換手率變化,預計下半年科創板換手率有望逐步下降,日成交金額占A股或創業板的比重有望逐步回落,分流效應逐步回落。
太平洋證券認為科創板第一批公司上市發行價超預期,對流動性整體沖擊不大。
由于科創板門檻限制將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拒于門外,且申購環節高比例為線下配售,對存量市場沖擊力極小,數量級低于北上資金波動規模。
注:《首席看首席》是如是金融研究院重點打造的第三方研究綜述產品,旨在用最精煉的方式為大家梳理最完整的市場觀點,為各位投資者進行二次篩選和評價分析,力圖去偽存真,捕捉核心信息。
我們的產品幾乎涵蓋了市場上所有的公開觀點,主體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行、外資投行、國內外智庫、媒體等機構以及知名的首席經濟學家、投資人、專家學者、財經作家等大咖,內容涵蓋宏觀經濟、市場大勢、熱點主題、產業發展、公司分析等各個維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希望我們可以用一篇報告幫你看懂百家觀點。
下一篇:十種投資理財方式的優劣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俗話說“窮不過三代” 那么從窮到富攏共分幾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