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太在意孩子
分類: 最新資訊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3-15
閱讀 :141
前兩天,同事參加了女兒的家長會,收到了孩子的一封信:“媽媽,我很愛你,但什么時候,我可以自己在家待一天?”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對女兒難道不夠好嗎?從女兒出生后,自個兒就放棄了一切社交,一下班就回家,想要多給女兒些陪伴。對待自家的小公主,她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基本上把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女兒身上。只是,隨著女孩長大,她變得不像小時候那么粘人,甚至總是有意無意躲著自己。即便女兒告訴媽媽自己想要的是個人空間,但她還是忍不住在意女兒對自己的疏遠:真的是因為孩子長大了,不需要自己了?還是現在的自己,真的很討人厭?其實,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這些孩子總會說“你別管我”、“你怎么這么煩啊”、“我就想一個人待著”……這些矛盾的根源,不是誰脾氣不好,而是意味著親子相處“過了界”。當了很多年英語老師的董宇輝曾指出親子相處的關鍵:“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因為你大事小事都要干預,避免他犯錯的同時,你也避免了他的成長。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攥得太緊,孩子的壓迫感也會特別重。”月滿則虧,愛滿則溢。過于在意,會綁住孩子的手腳;愛得太深,會壓斷孩子的翅膀。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學會振翅高飛。在《心理撫養》一書中,教育科研工作者李玫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一米八幾的小伙子,是家中獨子。由于父親長期在外地上班,居家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母親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他身上,自然也很嬌縱他。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都不讓他干。看似是幸福的成長,但這個孩子,卻被養廢了。即使長大后,他當了兵,卻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生活不能自理。部隊里考核內務整理和訓練活動,他沒有達標,不是反思自己怎么能做好,怎么能提升。而是滿口抱怨:“這里的要求又多又高,我根本沒辦法做到做好。”這個母親,出發點雖然是為孩子好,希望在自己的幫助下,孩子可以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這種看似在愛孩子的行為,卻正在讓孩子慢慢喪失自理能力。家,可以無限制地包容他的缺點,縱容他當個小孩子,但是社會卻不會。況且,孩子們,也未必想讓你事事操心。在綜藝《少年說》中,就有位女孩曾對母親喊過話。她說,每天放學回家后,桌子會擺好各種喜歡的水果;早上起床,自己根本不用整理書包,背好就可以走;衣服什么的,也不用自己挑選,媽媽會自動搭配好,放在床頭。一開始,她非常享受這份愛。但是在班上輪到自己當值日生時,同組的組員都不讓她動手,還毫不客氣地說:“反正你掃過的地,我們還得再掃一遍。”這時,她才對自己的自理能力感到羞愧,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媽媽可以放手,讓她自己學會成長。你看,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中脆弱。面對生活方方面面的挑戰,他們都有能力、有膽量、有條件,去嘗試。所以,與其時時刻刻看管著他們,還不如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孩子遮風擋雨,不如培養他們抵抗風雨的能力。這兩天,《煙火人家》中的母女關系,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孟明瑋是典型的“中式父母”,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女兒李依錦身上。女兒上學時,她總是不放心,常常偷看女兒書包。有一次,她從書包里翻出一張“我喜歡你”的紙條,便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她早戀,甚至還把這件事捅到學校,給青春期的女兒造成了很大的陰影。當李依錦和男同學打架時,她會不問緣由責罵女兒,只是害怕女兒變壞、脫離她的掌控。哪怕李依錦已經30歲了,她還是會翻女兒的包,冤枉女兒未婚先孕。她一直試圖讓女兒待在,自己認為的正軌上。沒想到,這不僅給女兒的工作造成了麻煩,也給女兒的戀愛造成了負擔,把對方越推越遠。反觀,她妹妹孟菀青,則被網友們稱作“夢中情媽”。孟菀青對待女兒陶姝娜,亦師亦友亦姐妹。遇到問題,會給建議,但更主張女兒自己做決定。遇到爭議,不是責怪,而是愿意聽聽對方怎么說。而她養出來的陶姝娜,不管是面對事業、愛情,還是生活,都顯得勇敢而堅定。看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就會在哪里體會到痛苦。”父母過度控制,孩子一生痛苦,甚至沒有自我。相反,好的父母會成為孩子的“容器”。當孩子想要嘗試時,給他們勇氣;當孩子想要依靠時,給他們支撐。讓孩子的情緒、活力和攻擊性能在父母的關系中流動。這樣的父母,能給孩子一片天地,讓他們自由生長,能給孩子適當引導,幫他們樹立三觀。讓他們在成長中,學會獨立;當他們可以面對時,學會放手。而他們養出的孩子,也能思想獨立、靈魂自由、有勇有謀。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先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許,你想養育什么樣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樣的人。王瀟就是如此,“人大畢業”“央視主播”“暢銷書作家”,她身上的哪個title,都顯得閃閃發光。但即使如此,當了媽媽的她,也沒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用創業,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價值。創業后,她陪女兒的時間明顯少了。但她既不想讓自己后悔,也不想讓女兒憋屈。她害怕自己有一天會和孩子抱怨:“當初媽媽因為你,放棄了很多。”而更愿意用親身經歷,告訴孩子怎樣的人生,才足夠精彩。她雖然不像其他媽媽一樣,時刻陪在女兒身邊。但她愛讀書、愛健身、始終積極向上的性格,也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女兒。如今,小姑娘剛過十歲,就嘗試了不少運動,去了不少地方旅行,看了不少開闊思維的書。而當別人問起小姑娘,長大后最想成為什么樣子?小姑娘的第一反應就是:“成為媽媽那個樣子。”或許,王瀟那種為了理想而努力的樣子,在女兒眼里,就是最美的。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寫過的一首詩:如果你愛我,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你便無法來愛我,這是愛的法則。 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身為媽媽,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自愛。當你經營好了自己,才能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而當你懂得尊重自己,能夠給孩子留下成長的空間,也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喜歡胡適先生的一段話: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孩子,我并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并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好的親子關系,是一同成長,但不是成為共生體。真正聰明的父母,都學會了富養自己、散養孩子。當你開始富養自己,才能產生包容而富足的愛,才能讓自己此生無悔。當你開始散養孩子,他們才能在獨立的社交、學習和選擇中,得到歷練、收獲成長、感受愛意。點亮文末【在看】,愿你能處理好和自己的關系,亦能處理好和孩子的關系。作者 | 納豆,我在彈指間環游地球。個人公眾號:四五頁(dreaminggirls3)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