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首先引用多年朋友江勇的一條感慨——“可是你偏又這樣,在我不知不覺中悄悄的消失,從我的世界里沒有音訊,剩下的只是回憶”——朗訊、北電、阿爾卡特、摩托羅拉、諾基亞,這些都是我做記者時經常聯系的巨頭企業。
現在,都沒了。
十年變革,消失的何止這些巨頭,更有多少處于發展快車道上的中期企業,也被淘汰。
今兒斗膽暢言,說說如何正確地作(zuo第一聲)死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每當有不錯的企業掛掉,總有大量的專家出來分析案情,總結起來大抵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戰略失誤。
其實,能拿到A輪B輪乃至上市的企業,人家最不缺的就是正確的戰略。
創始人的能力自不多說,光是各種VC股東,就擁有最前沿的信息和良好的戰略判斷。
因為我只是一個老兵不是專家,因此我不信戰略致死。
我認為,他們都是自己作死的,真是no zuo no die啊。
病癥一:純純的精英化團隊看到這里一定有人大笑,先打住。
幾乎所有高科技創業公司,在拿到幾千萬熱錢的時候,瞬間就燃了。
開始擴大團隊(這很對),并開始大規模的升級團隊(你就可勁兒的作吧)。
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必須多年工作經驗來自大公司(贊)中層員工必須有大公司背景(開始作)基層員工必須高學歷(使勁作)前臺也必須女神范兒門面級(作死了)其實對于好多崗位,人才能力過剩才是慢性毒藥,會帶來成本的大量增加。
根據本人創業經歷,純精英化團隊的人力成本將超支50%左右,100人的企業,每月多產生成本幾十萬,這都是續命錢。
(對比案例,請思考沃爾瑪、麥當勞的員工體系)病癥二:相互攀比的高福利先來摘抄幾條招聘信息:公司位于CBD公司辦公環境像花園,我們提倡咖啡廳式辦公人均辦公面積超過8平米我們有足夠的空間讓員工肆意打造個性化辦公區域等等。
發現了嗎?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往往有錢之后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標榜自己的高福利,期望能吸引高級人才。
但是,初心呢?本質呢?吸引人才的不是一份有前途的事業嗎?也許這個觀點有點偏激,但是萬事怕較真。
北京為例,五環外地鐵邊辦公樓,5元每平每天,三環內一般10元往上,百人公司,每年房租相差百萬。
地段不變,人均4平的緊湊型辦公,和人均8平的咖啡廳式辦公,每年房租相差百萬。
白墻通桌和個性化定制,成本相差百萬。
那么多個百萬,就在自我感覺良好中消耗,除了所謂逼格高以外,還能帶來多少企業效應?此外,相互攀比的報銷額度;變著花樣的下午茶點;越跑越遠的團隊outing;酒店、溫泉里開的管理會議……不必要的高福利導致管理成本大幅增加,緊要時刻你不死誰死?病癥三:創始團隊養老心態科技行業變化快速,為了應對變化,要有錢有人有心態。
但是為了維持虛高的成本,多少企業選擇了守舊?每次金融業震蕩,所有企業都在喊屯糧過冬。
但是多少高科技企業因為一時爽快而造成賬面資金快速消耗,而無法應對?細節才是魔鬼。
透支資源的企業,本就如中空朽木,必倒在一陣不大的山風之中。
最了解公司的,對公司最負責的,一定是創始團隊。
但是高科技公司的創始團隊,最擅長的往往是提前進入養老。
拿到投資,或者敲鐘上市后,必定有創始團隊成員開始游學、旅游,寄情山水以求補回當初苦逼創業造成的青春缺失。
但是有人會說,可以請高級管理人員回來主持工作啊。
非也,職業經理人能力沒得說,心態有大問題。
創業過的朋友都有感觸,每天睜眼,永遠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今兒欠了多少錢(工資、房租等等),我要如何工作才能補回來,哪有時間享受和放松。
這樣的心態,職業經理人有?【結論來了】三個病癥,好比人之三高,平時沒啥感覺,一個誘因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下一篇:創業前你應該知道的10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初次創業,該怎樣評估和應對風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