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曾經網絡上有個非?;鸬膯栴}:給你一個房間,溫度合適,有食物、有手機、有WIFI,但前提條件是不能出門,你能待多久?2020年春節注定是最難忘的春節,國人不約而同都在守候著我們自己的家園。
面對無法判斷的疫情,為給自己和他人創造安全的環境,大部分快遞人都很坦然,而那些不甘心宅在家想創業的人,卻在思索著此時的商機。
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500人被隔離,差一點從歷史除名。
但是2003年5月10日晚上8點整,秘密籌備26天的淘寶網正式上線——這一天,剛好是阿里巴巴被隔離的第四天。
后來的故事我們很多人都看過:從“非典”中走出來的淘寶爆發出巨大的戰斗力,2007年,淘寶分裂出淘寶商城,2012年淘寶商城改名天貓,此后阿里大電商在中國乃至全球都獨領風騷。
無獨有偶,當非典突如其來時,京東的業務遭受沉重打擊,但是,京東及時做出了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決定。
對于這次轉型,劉強東沒有覺得公司受到多大損失,而是覺得京東終于可以真正直面消費者,大路朝天,所以2004年這一年是劉強東睡得最踏實的一年。
與非典相似,今年的疫情本身就牽動了一系列社會運轉模式調整和人們行為模式改變,那么這些變化又會給商業世界帶來哪些機遇和變革呢?對快遞人又有哪些啟發呢?無人配送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隔離依舊是首選方案。
1月28日,美團外賣宣布此前在武漢試點的“無接觸配送”服務項目,增加落地城市擴大到100個,預估本周遍布全國。
“無接觸配送”就是指客戶在提交訂單時,可根據“訂單信息備注名稱”,與騎手商議貨品置放的特定部位,如企業前臺、大門口等;送到后,騎手將根據電話、APP等方式通告客戶自主出餐。
以2003年非典為例,隔離導致線下面對面機會驟減,旅游、航空、餐飲和文化娛樂行業均受到負面影響,但藥品、食品、紡織、電信等產業出現了商機。
此外,電子商務趁機崛起,它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在后續十幾年里持續對中國商業社會帶來深刻影響,在極大地改變消費者生活習慣的同時,還間接帶動了第三方支付、快遞乃至團購、外賣等一眾行業的壯大。
隔離在家,外賣和電商需求大增。
但與2003年非典不同,步入2020年,外賣和電商早已是成熟的商業模式,隔離的意義不在培育用戶線上下單的習慣,而是有望推動線下配送模式的變革。
沒錯,就是無人配送,包括無人機、無人車、配送機器人、無人倉、自動駕駛等等。
就算沒有疫情,放眼當下,物流行業也正在從傳統人工操作時代逐漸跨越至智能管控時代。
自動化、無人化應用逐漸從前端的分揀、運輸環節延伸到末端配送環節。
無疑,疫情的蔓延無疑會加速這一進程。
新物流環境下,末端模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物流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其末端模式,同時考慮時效和成本、多元化末端網點的功能和形式,并通過科技化的手段來逐步升級運作和管理模式,以求在市場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在此驅動下,阿里、京東、順豐、三通一達、美團、餓了么、蘇寧均在推出自己的無人機無人車系統,順豐甚至推出了無人車/無人機/快遞塔/智能柜組合的末端完整解決方案。
同傳統物流配送相比,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間的人與人直接接觸外,無人配送至少有以下兩方面優勢:其一,配送業務時效性增強,不會受到運送車輛不足、交通擁堵等制約因素的影響,甚至還能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翻山越嶺、跨越河流地進行配送,顯著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其二,增進用戶體驗,這不僅體現在普通用戶對于黑科技的驚喜方面,無人配送還能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讓那些不方便的居民也能分享送貨上門的快感。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無人配送還處于探索性階段,其安全性與應用范圍還存在不少問題,而相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健全,故而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當下捉摸不定的疫情,或許將為無人配送的大面積興起提供一個極佳的契機。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天上飛的送貨無人機與地上跑的送貨機器人交相輝映,會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
社區商業疫情將人們“關”進了一個房子里,吃著零食、刷著手機。
有人感嘆,終于到了啥也不用干,在家躺著就能給社會做貢獻的時候了。
但是躺著躺著,人們發現,居然“刷無可刷”了。
自2003年以來,中國商業社會的線上化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們早已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滿足各種需求,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對整體商業模式的線上化“助推”空間有限。
但所謂“偶然事件改變歷史”,作為重大突發事件,疫情的流行在打通一些“商業模式瓶頸”方面仍能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說,病毒把人們從公眾場合“趕至”社區,社區成為集中的銷售觸點,商業價值便水漲船高。
進入2020年,社區商業仍面臨諸多瓶頸,如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等,均面臨教育市場和改變“用戶習慣”之難題。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為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的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以蘇寧菜場為例,依托蘇寧小店,主打“線上訂貨、門店自提”模式,實現了菜品豐富度和取貨便捷度的平衡,對特殊時期不愿去大型超市的用戶而言,是很好的替代選擇。
還有以快遞最后一公里服務為主的快寶驛站,通過自己的公眾號寄遞系統,實現自有用戶的沉淀,從而建立自己的社區團購系統,整合現有社區資源,反過來補給末端平臺。
疫情期間,助力用戶消費習慣養成;疫情過后,自會開啟新的藍海。
除了社區商業之外,線上營銷與社交營銷深化發展也有望成為亮點。
面臨健康威脅時,人們愈發感受到個體的渺小與無力,其情感連接需求也會愈發旺盛。
此時,社交營銷疊加電子商務,有望迸發出新的活力。
結語: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在“惶恐”中重新審視生活、在“隔離”中重新連接情感;我們開始敬天憫人、相信人心;我們嘗試重新平衡工作與生活、思考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發現,整個商業社會慢了下來,在家里度過更多時間,似乎也沒那么壞。
所有的“變”,只因人在變;所有大型事件,都會加速人的改變。
巴菲特最經典的一句話,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17年后的今天,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到底會怎樣改變末端商業格局,你不想親身探索嗎!
下一篇:適合窮人創業的商機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20會有什么商機?創業風口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