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2011年開始,我讀完了300多本書,還不包括那些沒讀完的,以及我在網上閱讀的東西。
閱讀的書籍涉及佛教、商業、哲學、物理,作家的類型也很多,有女權主義者、有把妹達人(甚至還讀了特朗普的書《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
我讀了老書,新書,有插圖和圖表的書,有許多書讀后沒有收獲,不過我還是深愛著幾本書。
90%的不是小說。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下面這些心得。
1、 真正的好書少之又少,所以是無價的所謂的好書有兩種,每一種都很稀少。
第一種書內容好,它們所傳達的信息很獨立。
文筆只需要足夠好,就能讓你追隨。
第二種書加工精良。
這類書與內容的關系并不大,但是寫得如此好。
當我在兩者之間選擇時(我必須選擇),相比后者我會更加偏愛前者。
我讀書可不是為了追求浪漫。
(也就是說,有些書之所以喜歡是因為優美,以散文的形式呈現,或者是Barnes、Keegan、Solnit這樣的人寫的。
)不論你選擇怎樣的方向去閱讀,碰到真正的好書都是一件幸事。
2、 相反:有許多書很垃圾我最不喜歡的書就是“廢話連篇的商業書”,也就是說寫書的人只懂理論,從沒有真正做過。
作者讀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告訴他別人做了什么,他們是某件事的顧問,他們是某個領域的學者。
他們是空頭教授,是空頭企業家,或者是組織的頭頭,他們將別人的實際商業行為筆記組織起來,然后以“專業知識”的名義兜售,例如,有一些不切實際的人類學家,只去過剛果一次,就寫什么“剛果生活”。
總之:這種垃圾書在機場書店里有很多很多。
很不幸,我讀了許多這樣的垃圾書,后來才徹底拋棄,就像拋棄大話連篇的愛人,他曾經許諾要將月亮摘給你,結果卻將臟衣服扔得到處是。
3、 閱讀很容易就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消耗和拖延你如果能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一點教訓,那就選擇這一點吧。
閱讀能讓腦袋變得更聰明,最成功的人對書本永不知足,有許多報告都這樣說。
然后呢,我們就會碰到許多一心只想成功的人(甚至還想創辦一家專門談論成功的企業),他們之所以閱讀,只是因為聽說讀書能讓人成功。
真失望,這樣的觀念還在延續。
我不是說成功的人不閱讀,許多成功人士的確愛閱讀,我很肯定,他們甚至還將自己的成功寫下來,不過閱讀并不是成功的秘方。
2015年年末時,我開始創辦自己的企業。
我讀了幾十本書,與營銷、企業家精神、顧客區分、銷售、產品、設計及其它東西有關。
然而到了要做決策時,真正重要的卻是實干——這是我自己的經歷。
到了某個點,研究只會干擾真實任務。
一路上,你會顛覆不斷,沒有任何書可以幫你,這些麻煩比你什么都不干、一味只讀書,書中所說的麻煩還要多。
關于這點,企業家Gary Vaynerchuk曾經一針見血說過:“在你真正做某件事之前,到底需要讀多少專家所寫的書呢?你可以只讀那么一些,到了某個點,你只需要做就行了。
不要成為一名學生。
”4、 如果你閱讀只是為了提升自我,那就圍繞特定問題尋找答案從治療書籍到工程書,再到解決設計問題的書,解決特定問題時,這些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去年,我最喜歡的書是《The Will To Change》,因為我剛剛分手。
如果早兩年閱讀,可能不會有那么大的收獲。
當你為行動找到了足夠清楚的答案,那就不要閱讀了,開始行動吧。
否則就會變成“學術練習”,這是一位創始人說的,他創辦過兩家企業。
5、 有些人真正做過某件事,有第一手經驗,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我尊敬一些人,他們寫的自傳、回憶錄是我最喜歡的,比如《Zero to One》(Thiel),《Big Magic》(Gilbert)、《Fashion is Spinach》(Hawes)、《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Horowitz)《Man’s Search for Meaning 》(Frankl),至于其它最喜歡的書,全都屬于我所讀過的幾十本自傳。
相比傳記作品,我更喜歡自傳。
我想了解這個人,我想了解他們的思想變遷軌跡。
相比那些空洞無物的垃圾,我更喜歡第一手資料,雖然文筆平庸。
有一些我所喜歡的書并不是自傳,不過仍然記錄了第一手資料,比如《Rework》和《The Law of Success》(Hill),后面這本書有一章談到了領導力,它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管理哲學理論之一。
還有幾本書也是我推崇的,和第一手資料處在相同等級,它們對人類思維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Csikszentmihalyi)和《Blink》(Gladwell)。
6、 背景與時間是王道可能最終我會喜歡上某一本書,但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或者現在不是好時候。
我曾經與某一個人交流,他借了一本《Nausea》(Sartre)給我,不過這個人警告我說:“可能不適合現在的你來讀。
”他說得沒錯。
也許某一天這本書會為我帶來一些東西,但當時不能。
對于哲學,正是這樣的。
20多歲時,我曾經嘗試進入哲學殿堂,穿過那道沒有鎖上的側門,結果怎樣?我如同卷入一場爭論,只有詞匯,沒有背景,哲學對話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
幾年之后,我再次回來,帶著我想問的問題尋找答案,收獲就大多了。
7、 偏見、風險、沒有任何作者完全客觀,要承認這些作者也是人,對于你所讀的東西,要小心。
不論你持有怎樣的觀點,總能找到可以形成共鳴的作家。
有女權主義作家,也有討厭男人的作家,還有自我破壞的作家,她們喜歡使用“女強人”這樣的字眼,不斷倡導“戰勝男人”。
你會找到憤怒的作家、性作家、妄想作家、抑郁作家、來自各行的作家。
如果你想尋找一名作家,驗證自己的想法,總能找到。
請注意,這樣做不會讓任何觀點變得正確。
當我們閱讀時,應該謹記這一點,當我們為某個問題尋找答案時,并且對想要的答案已經有了一套想法,那就更要小心了。
有一點我們經常會忘記:任何一部作品只是代表個人之見。
它并非包羅萬象,只是他們的生活體驗(有時更糟糕,只是他們想兜售的東西,根本不管你是誰)。
閱讀是個人的事對于某人來說某樣東西可能毫無價值,對某人卻又成了救星。
我的一位朋友讀了Rupi Kaur的《Milk》和《Honey》,欣喜若狂,熱情推薦給我。
我讀了大約6個部分,沒有興奮,從她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到失望,沒辦法,這些書不合適我。
部分是書的個性、價值造成的,部分是背景原因,還有就是我們在旅程中所處的位置導致的。
閱讀是一次有趣的逃避,而且還可以增益智力,不過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幫助我們提升,不能偏離進步。
我最推薦的書雖然我不斷強調說閱讀是十分個人的事,而且還要看你正在尋找什么,不過還是有人經常問我有什么好書可以推薦。
下面就是我的選擇:哲學:《活出生命的意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Frankl;《Fashion is Spinach》,作者Hawes。
心理學:《當下的幸福》(Flow),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哈佛幸福課》(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Gilbert。
管理學:《Laws of Success》講解領導力的那一章,作者Napoleon Hill;《創業艱難》(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作者Horowitz。
工作方面的書:《Big Magic》,作者Gilbert;《Rework》,作者Fried、Hansson;《Zero to One》,作者Thiel。
與人際關系有關的書:《All About Love》,作者Hooks。
寫得很美的書:《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作者Solnit。
下一篇:創業六年,給你10條創業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投資加盟連鎖品牌成功三步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