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什么是創業?這個問題太彈性,就像有些人會問什么是“商業模式”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回答起來還真不容易。
實際上還有一種“被創業”,是給那些曾經在職場的loser們,安個好聽的名字罷了。
在我看來,創業就是能為用戶解決一些問題,或者創造一些新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份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同時創造社會價值,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
其實歷史上有很多人都對創業的含義做出過分析,我認為比較準確的是美國學者霍華德·史蒂文森在1975年指出的:“創業就是在超越可控資源的情況下去追求機會。
”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腦子有問題”的一批人,因為腦子正常的人都在上班,沒有褒貶,這是一個事實。
他們不走尋常路,不按套路出牌,他們想法特異,他們天馬行空。
從邏輯上來說,他們的與眾不同,有可能失敗也有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他們與大多數人有一樣的思維方式,那么一定不會成功,否則那大家都變企業家了。
面包其實挺重要小蘋果的吐槽,“大部分應聘我們咨詢顧問的人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工資大概多少?一聽,我基本上就放棄了。
初創型公司,如果不了解公司的愿景和價值觀,只看眼前利益,這樣的話,還不如在大公司呆著呢。
創業,是有理想的人的游戲。
”看到這里,我想反駁一下。
你憑什么就認為,初創型企業的員工就應該拿著低薪,每天餓著肚子給你賣命?因為你給的那些虛無縹緲的股權嗎?大多數所謂私營企業的股權是沒有什么價值的,因為它一不能兌現,二不能分紅。
如果有鐵桿員工跟著你,那是因為對你的信任!他們相信你能夠帶領這個企業成長,能夠帶領大家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你不能把這種信任當做理所應當,你能不能付得起酬勞,你沒有收入,你融資困難,那是你領導者的問題,你沒有資格要求別人來一起為你承擔,否則是不是虧本了,員工還要倒貼啊?你有家庭,人家也有老婆孩子要照顧!而且這個薪酬并不是你自己負擔不起,你就可以任意扣減,因為這是有市場價的,長期嚴重低于市場價的叫剝削,長期大大高于的,類似施舍,兩者都不會長久!其次,什么是理想?我覺得“理想”這詞兒現在已經成為創業論中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何談高下,何談貴賤?不少人的格局明顯類似“擺地攤”,你不能把做點小生意,也好意思稱之為創業吧!不是你想創業就能創業很多咨詢公司或投行的員工都有著令人羨慕的高學歷,很多還是從小被人追捧的學霸,工作之后更是人人羨慕的拿著高薪的成功者。
你不可否認,這部分人確確實實是傳統意義上的“聰明人”,但是我認為,其實這些人很多確實并不適合創業,這是因為他們“聰明”,他們“腦子沒問題”。
通常MBA或者管理學課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教你,怎么去做一個優秀的員工,很少會教你如何去做一個boss,而認為學了MBA就比別人適合做boss,不知道是誰在想當然?其實這塊是很難“被”教授的,有天生的因素存在,有一部分機緣巧合,也有一部分是需要依靠實踐獲得。
咨詢公司或者MBA出身的人,他們學習和計算能力非常強,一般非常理智,這是訓練的結果。
他們會用各種數字和模式去計算各種風險,以及可能性,或者進行“加權概率情景分析”!但是創業除了需要理智,有的時候還需要激情,有的時候需要腦殘。
因此事實上MBA或者咨詢公司的同學,下海創業的反而是少數,因為他們太理性了!這世上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夠通過理性計算出來的,就如同愛情一樣,去計算我多喜歡你一點點,或者你愛我深一點點嗎?“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有些人會覺得:“我給很多公司咨詢過,看過非常多案例……”,所以他們會自我膨脹,但是如果他們真正自己去做的時候,卻為什么會出現無數的問題呢?因為“創業是在超越可控資源的情況下去追求機會”,超越可控資源這說白了就是資源短缺。
但是能夠出得起錢咨詢的,大都是已經成功的企業,所以這些咨詢公司的人深入了解了企業內部,只看見里面人的水平不過如此,看不見這些成功企業腳下,非常慘烈的“尸體”們。
因此能夠在成熟體系內如魚得水和你能創業成功,這是兩件事情,沒有必然聯系。
同樣的,能夠帶領企業走過初創期的創業者,也不一定代表他未來能夠引領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更不代表這個創業者就能夠去咨詢公司,或者大型企業中做好中高層管理者。
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同時做到“守業創業”。
那到底誰能創業?有很多人對創業猶豫不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轉換成本”。
離職創業是比較聰明和有想法的一類人,他們付出的轉換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且可以說,離職越晚,他們所要付出的轉換成本越高。
這類人,很多會選擇精益創業。
對于技術人員來說,既往項目開發能夠積累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管理者的經歷會讓你對團隊資源配置更有心得;而行業從業經歷,又能讓你看的比其它創業者更高更遠。
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很有可能會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獲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因為創業是“集體活動”。
但是同樣,他們也存在劣勢。
擁有很多現有資源的人通常是既得利益者,在大企業中待的時間太久,他們的思維會被條條框框限制住,做事也同樣瞻前顧后。
很多人認為這是小問題,但是我認為,這偏偏是最大的問題。
創業者思維和想法的限制,往往是決定創業企業能否繼續前行的關鍵。
其實所有的錯都是領導者的錯,不需要找任何借口解釋!努力去把握和超越可控的資源,這對于創業者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
多數情況下,只有對現實強烈不滿,只有特別不安于現狀,只有希望超越可控資源的人,才是真正的創業者。
創業者不僅僅要有冒險精神和獨特的個性,還需要有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去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動員一切可用的資源,管理可能發生的風險。
在行動之前,先問問自己,你是否已經決定放棄現在,去尋找未來?是否已經決定脫離多數人的軌道,去選擇一種特別的人生?是否已經決定不理會他人,而堅持自己“不正常”的想法呢?
下一篇:李想2萬字長文談十大創業經驗:從高中肄業生到80后總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千萬不要因為沒錢才開始創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