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做創業投資,除卻常規的項目渠道,其中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參會,而今年的創投會議和創業大賽特別多,有的是純粹的項目路演,以項目推介、促動成交為主;有的則是略帶表演性質,旨在創投共鳴共舞;有的則是走馬觀花、官樣文章。
以前參加投資峰會或項目路演,基本是高大上的星級酒店或度假村,現在則大多都選擇了地方高新區或科技局管轄、投資機構受托管理的孵化器。
而投資同仁們, 除卻項目和募資的寒暄,基本都會交流一下各自所托管孵化器的運行情況,如果手頭沒有兩三個托管孵化器,都沒有交流話題。
而借此機會,也與眾多創投同仁溝通 交流了孵化器目前存在的優劣得失,在此以作分享和交流。
一。
目前孵化器的幾種模式——筑巢引鳳 從運營孵化器的角度來看,因立場背景不同,各有訴求。
第一種孵化器模式是政府或科技主管部門托管模式, 他們會將其托管給當地的大型集團公司或引導落地的投資機構來管理和運營。
政府機構主要以落實鳳凰磐涅、騰籠換鳥、創新創業,落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 為主,孵化器模式也多以引進復制為主,所以在孵化器中看到類似的“車庫咖啡”、“3W咖啡”、“創客咖啡”、“眾創空間”、“黑馬營”等千萬別吃驚,這都 是標配。
每周或每月組織的項目路演、創業輔導、創業大賽則因為地域的差異而呈現很大的不同,有的項目評審或對接方為純粹的投資方,創投 雙方都很對頻,情投意合之下,政府、企業、投資方三者皆大歡喜;有的項目評審以高校老師、技術專家、金融家、咨詢機構等為主,旨在幫扶,也能給創業者以啟 發,不過卻無法解決其根本訴求和燃眉之急。
第二種是創投機構自運營或商業托管的孵化器模式。
這里商 業氣息濃厚,強調商業定位、業績考核,對入駐項目都有嚴格、嚴密的申請、評估、申訴、輔導、投資、退出流程。
在這里入駐的企業或項目自身也有其動力和壓 力,因為商業的土壤和環境足夠優厚。
在這里,只要項目優質,除卻享有免費的房租、稅收的減免、后勤的支持(法律、財務、行政、人事等)、推廣等資源,還可 以獲得真金白銀的投資。
但略有不足的地方在于根據項目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估值,對應的股權代價也比較高,而且有的時候,如果碰到實業集團所運營的孵化器,甚 至要求項目的控股權。
第三種是投資+孵化模式。
以早期投資為主,孵化為輔,到期離巢畢業。
這塊國內 的啟迪孵化器、天使灣、蘇河匯等一批專業的早期投資孵化機構走在了探索前面。
他們從項目海選、取優投資、聚焦哺育、畢業離巢、薪火傳承等方面都積累了獨到 的模式,目前發展迅猛,他們很多優質的項目,在后續的融資中也普遍受到了大量投資機構的認可和追捧。
第四種是今年局部開始的線上線下融聚一體的孵化器模式。
目 前一些線下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依托線下的孵化器資源,開始架構和打通線上共享的平臺,打造孵化器的2.0模式——孵化器O2O模式。
結合各地產業基礎、創 投環境、項目聚群的差異,利用各孵化器的側重,加強其在孵項目方的產業對接、資源共享、跨界分享,圍繞產業鏈和產業跨界互補,打造各個企業群組,對接和協 調各地政策、資金、技術、制造、分銷、物流、信息、人才等資源要素,來促進企業的成長和成熟。
目前這種模式在局部和小范圍的嘗試,因為要實現區域的物理跨越線上即可實現,但牽扯到各個孵化器的利益、立場及政府的態度,則任重道遠,但長遠來看,筆者認為這是未來孵化器發展的一個方向。
筆者粗淺的梳理了幾種模式,當然還有其他的不同形式,但就筆者看來,孵化器和投資方其實都是項目的服務方,都要依托項目的茁長成長而存在和發展,要有甘 為綠葉和配角的心態。
一家投資機構要有拿出手的整體基金回撥和明星項目才會持續募集到下期基金,孵化機構只有孵化出量級的、明星項目才會持續產生正面的集 聚效應,匯聚更多優質的項目和人才。
二。
創業者期望的棲息地——鳳棲梧桐 讓我們轉化視角,從主角——創業者的角度看一下他們內心尋找和渴望的棲息地,因為筆者接觸的入駐企業溝通樣本有限,難免以偏概全,僅作參考,創業者對孵化器的期望和畫像是這樣的: 1。
有投資能力或組織投資的能力。
對 于入駐企業而言,減免的房租和稅收及補貼,對于企業經營擴展而言杯水車薪,在經營收入沒有能力支撐企業快速擴張前,對投資資金的渴望是非常急迫的。
創業者 更多的是精專于企業運營,比較缺乏與投資人見面溝通的機會、渠道和有效的溝通方式,所以更多的寄希望于孵化器能搭建這樣的線上或線下平臺。
當然這也是一個 雙向問題,只有更多優質的項目在孵化器中持續不斷的涌現,才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甚至是投資機構入駐孵化器。
2。
孵化器周邊有配套解決企業制造、分銷、物流等關鍵經營環節的資源。
如果一家入駐的企業為了解決制造或找個分銷倉庫,需要跨越半城,則這樣的孵化器也難以持續吸引更優質的項目,筆者接觸的幾家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離產業資源或客戶太遠。
這樣孵化器優選的項目就局限于互聯網、文娛等方向了。
3。
能定期的組織企業家、投資人、專家等就戰略、投融資、運營管理、股權激勵、政策解讀、人才招聘、企業游學等活動,如果能讓前幾期孵化的項目方現身說法、分享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經營問題就更棒了。
而一些機構獨有特色的私董會或導師團也非常受在孵企業歡迎,既可以汲取營養,又拓展了視野和人脈,有效降低了企業在融資、市場、管理等方面的試錯成本,提高了其成長機率。
4。
孵化器的物理距離與客戶、員工居住、出差、推廣活動等距離適中。
筆者看到很多高新區設立的孵化器空空如也,這里離生活區和車站太遠,流失了很多項目。
如果打車都需要40分鐘才能組織一場地推或到車站,這種間接成本已經大大覆蓋了孵化器給帶來的經濟節省。
5。
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關懷、指導。
除卻例行的走訪、慰問、稅收、政策補貼外,企業也非常期望能有政府或孵化器組織牽頭,去其他標桿企業進行學習和交流,在業務經營、內部管理、融資上市等領域給予對接和引導。
以上幾個方面是一些入駐企業和觀望企業的一些反饋和期望,讓我們更加站在企業的角度來思考孵化器的一些創新探索。
三。
結合孵化器的運營現狀和企業的期望,探索幾個突破的方向 1。
孵化器機構化。
許 多孵化器更多是物理狀態,而沒有從法人實體的角度去企業化運營。
孵化器也應該有自己明確的定位、目標和愿景,有明確細分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有健全的制 度和考核機制。
尤其是其核心的投資-孵化流程的標準化:項目篩選、入駐、資源對接、投資、投后管理、退出畢業、離巢反哺等,還要有一套細化的操作標準并手 冊化。
專業的操作,即可提高孵化成功率,又可有效降低風險,也會成為吸引優質企業和項目的專業品牌。
2。
孵化器基金化。
孵 化器的基金化,可以與當地的大型企業集團聯手合作,一方面借用大型集團的產業資源來配套入駐企業,另一個可以發起領投基金。
將符合入駐標準的企業,按照入 駐-孵化-投資-投后管理-退出-離巢反哺等流程,助推企業成長和成熟。
同時還可以拓展后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利用股權眾籌等模式,在領投方的引領下匯聚 更多的投資人資源,積極對接資本平臺,銀企合作,引進區域股權交易所、新三板等,實現“退出一批孵化一批帶動一批”的良性循環。
3。
孵化器O2O模式。
通過跨區域的線上和線下平臺的建立,進一步匹配和優化入駐企業,對接和協調資源,加速項目成長,還可有效的減少重復建設,取長補短。
4。
孵化器組織結構和專業團隊的打造。
結 合投資孵化流程和入駐企業的需求來架設組織結構,同時吸納更多懂股權融資、媒體推廣、后勤(法律、財務、人事)的特種兵進來,在創投對接、產品/股權眾 籌、媒體/自媒體推廣、法律、財務、人事等方面給企業以更直接、更有力的扶持和推動,而這些增值服務也可轉化為企業的股權,孵化器可以從長期來分享企業股 權的價值增長。
同時,這種模式也會像吸鐵石一樣將源源不斷的優質項目吸引過來、棲息成長。
5。
孵化器同學會和私董會的建立, 形成長期、私密、共享的朋友圈資源,匯聚更多的人脈資源、產業資源,同時氣質相同的企業也會打上深厚的價值標簽,如國內的聯想系、復星系、啟迪系。
離巢企 業對孵化器感情深厚,會反哺相應的產業資源和參與孵化器的投資基金,而現身說法也會給入駐企業帶來更直接的收益,這種老帶新的互幫互助、扶持共進的薪火傳 承隨著時間的沉淀會逐步內化為孵化器的文化,代際傳承,孵化器就有了自己的魂和持續發展的根基。
創業就是以有限的資源實現無限夢想和可能的過程!好的孵化器也一定會像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一樣,培養出一代代的創業魔法師,在這個創業最好的時代,借助政策和資本的東風,鳳棲梧桐,展翅飛翔!
下一篇:揭秘3年前的美團是如何創業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蔡文勝:未來創業的三個方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