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真正的創業者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金礦,對于某些人來說,他們很少會有挫敗感,因為這些人腦子里總是充滿了各種創業靈感,他們能在每個街角發現潛在的商業機遇,腦子里永遠有太多想去追求的創業想法,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太多資源去實現所有這一切。
即便是一家比較成熟的創業,每天同樣也會遇到各種挑戰,創始人腦子里永遠也會被各種問題所充斥,比如該把研發資金投在概念A上,還是投在概念B上?當然產品可以同時支持四個垂直行業領域,現在哪一個投放呢?諸如此類的決策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金錢,以及精力都是有限的,當你的腦子里被太多想法所充斥,就需要一個好的框架,幫助梳理一下思維,現在就不妨看看下面這幾個步驟吧:步驟一:明確每個不同選擇的風險和回報產生大量創意想法,通常發生在你和聯合創始人,或是有多個合伙人一起創業時,實際上很多創業想法幾乎難分伯仲,因此你需要一個方法去評估它們,這就是我們要引入“風險vs.回報”這一概念的原因。
你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評估每個創業想法需要投資什么類型的資源才能確保獲得成功,以及每個創業想法能讓你得到些什么。
舉個例子,相比于開發一款“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開發一款App應用不僅成本較低,而且耗時較少,但是一款成功的SaaS產品所帶來的收入要遠超過一款App應用的收入。
也許有人會說,有些成功的App應用同樣能帶來巨大收入,在此,我們并不是要去強調太多細節,而是想要說明如果你有很多創業想法,那么就需要盡可能地去比較風險和收益,針對不同情況(比如緩慢成功型,穩定增長型,以及銷量暴增型)構建財務模型。
是否需要根據公司實際增長率及時改變不同的財務模式呢?筆者建議要看情況,但通常要對最差的情況做好準備,對最好的情況有所期待。
步驟二:分析現有市場實際上,你所期待的業務增長率通常與你所要進入的市場競爭環境相關。
舉個例子,如今的移動App市場已經是非常“臃腫”了,如果你現在還要進入,真的很難脫穎而出。
而另一方面,一些小眾的垂直行業領域里面不僅充滿了很多機遇,而且競爭對手也不多。
Josh Kaufman是《個人工商管理碩士》(ThePersonal MBA)一書作者,當你在不同市場里有了創意想法,他建議可以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有效評估一下:1、你的創業想法應該在這個市場里,有足夠的吸引力嗎?2、其他市場是否更有前途呢?3、如果你改變自己的創業想法,并應用在其他市場,是否會更有吸引力?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再補充三個問題:4、在你的創業想法里,有沒有一個競爭對手相對較弱的想法?5、你的創業想法是否具有先發優勢,還是已經落后他人了?6、隨著業務的發展,你的創業想法可擴展性強嗎?注:筆者假設你已經明確了某個市場,而且對自己腦子里每個創業想法都十分感興趣。
但同時還要提醒的是,在你擔心市場潛力之前,首先需要考慮產品和市場的契合度,因為這是企業失敗的最大的原因之一。
(根據CoFounder雜志的一項調研顯示,超過20%的初創公司失敗是因為自己開發的產品無法契合市場。
)步驟三:你要有能力執行每個創業想法創業想法不是異想天開,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執行力上,因此你需要確保自己有能力執行每個創業想法。
所以,你需要提前先問問以下幾個問題:1、 每個創意想法需要多少員工才能實現?一款移動App應用可能只要一個程序員就能搞定,但如果創建一家“軟件即服務”公司,需要產品開發,技術支持,客戶服務,甚至財務會計。
2、 實現每個創業想法需要什么樣的技能(我們有什么樣的技能)?舉個例子,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是個移動App開發人員,當你有了一個App應用創意,實現起來應該不費吹灰之力;但如果你是個市場營銷人員,也有了一個App應用創意,那么就必須要去招募一個程序員來完成相應的工作了。
3、 實現每個創業想法需要多少資金?你的創業想法越是宏大,那么團隊規模也會更大,資金需求也會更多。
你手頭上現有多少資金?如果要維持公司繼續運轉,需要在多久時間里完成融資?4、 實現每個創業想法的速度有多快?正如在第2條中提到的,如果你本身具有很強的技能,其實相當于已經有了潛在的先發優勢,但是你究竟能否快速實現產品(或公司)盈利呢?上面這些問題,其實都不好問題,都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
或許此時你會發現,即便自己腦子有很多創意想法,但創業這條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即便是在創業之前,也需要做大量研究,如果前期投入的時間、金錢、以及精力越少,你的創業想法最終失敗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下一篇:創業的時代變了,方法變了,但規則沒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這三個核心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