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外灘國際金融峰會,被稱為中國“VC教父”的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發表了堪稱當下大眾創業風潮中最清醒的演講。
創業成了時尚,成了運動。
放高利貸的叫P2P,乞討叫眾籌,統計叫大數據分析,忽悠叫互聯網思維,做耳機的叫穿戴設備,看場子收保護費叫平臺戰略,攪局叫顛覆性創新,借錢給靠譜朋友叫天使投資,不靠譜的投資叫風險投資。
現在的VC、創業,一窩蜂做手機,用小學的知識就可以肯定這個結果不是很好的。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來了,但是風來的時候,豬也真的飛了,有些是飛了,但是有人連褲衩都被風吹掉了,變成裸體了。
創業是一個非常自我的過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從外部的推動有助于提高創業的存活率,但是未必能夠提高創新的成功率。
第一次創業的人,至少90%以上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創業成功者大部分年齡在30歲到38歲之間,而且創業成功最高的概率是第三次創業。
我想講三個問題,第一,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代;第二,創業成功是個小概率的事件;第三,成功的創業有哪些共性。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神奇的時代,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里講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為什么是最好的年代?很少有一個國家的總理能夠對所有年輕人談創業,在多種場合下去鼓勵創業。
現在是錢多人傻。
其實中國真正的VC發展是在2007年,創業板推出以后,中國的VC投資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再加上政府四萬億的推出,現在各級政府,包括我的家鄉安徽的四級城市都有政府主導的VC投資的基金。
但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因為在這種環境下,投資人、創業者變成了一種集體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最需要的踏實、堅持和忍讓變得越來越淡漠。
因此這也是一個最容易失敗的年代。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也是一個偶像崩塌的年代。
雷軍是現在年輕人很崇拜的一個英雄,但是就在上個星期的一個會議上,有年輕人提出來說小米手機不行了,因為在過去兩個月里面,華為手機連續超越小米手機在中國的銷量。
更為可怕的是在6月18日,小米大量在網上推銷,銷量依然下降。
因此,在這個年代,偶像的崩潰只需要一天時間。
這是一個自拍和自拍桿年代,這是一個最冷漠的年代。
這不是我說的話,這是哈佛校長說的,這個時代我們都在無休止地關注自己,不停地發自己的相片,這種自我的迷戀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導致了社會公德的崩潰。
創業成了時尚,成了運動。
放高利貸的改叫P2P,乞討改叫眾籌,統計改叫大數據分析,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做耳機的叫穿戴設備,看場子收保護費的叫平臺戰略,攪局的叫顛覆性創新,借錢給靠譜的朋友叫天使投資,給不靠譜的投資叫風險投資。
無論是政治的還是經濟的,基本上都會導致一個災難性后果,遠的來說,大躍進、文革,現在的VC、創業,一窩蜂做手機,用小學的知識就可以肯定這個結果不是很好的。
小學的時候老師說,過橋的時候大家不要齊步走,因為那個時候容易發生共震,橋容易斷。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來了,但是風來的時候,豬也真的飛了,有些是飛了,但是有人連褲衩都被風吹掉了,變成裸體了。
那么從本質來說,創業是一個非常自我的過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比如說很多創業者說你這個投資人怎么一點都不同情我們?我們每天晚上兩三點才睡覺,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應該給我們鼓勵鼓勵。
我基本上是這樣說的,我也是兩點鐘睡覺,但是我從來沒有說過你需要來給我鼓勵。
當你做出創業選擇的時候,你就應該明白創業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投資人不是你的心理醫生,你必須知道創業是一種堅持,偉大更多是熬出來的。
從外部的推動有助于提高創業的存活率,但是未必能夠提高創新的成功率。
從歷史和統計數據來看,創業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為什么是這樣?因為一個企業的成功需要在很多的鏈條上,在很長時間里面做出很多正確的決策,但是一個企業的失敗只要在一件事情上決策失誤就可能造成。
我們在學數學的時候,如果要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不存在,只要證明在某一個場合下這個定理不存在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我們要證明一個數學定理的成功,要窮盡所有的可能。
那么一個企業的成功跟我們證明一個數學定理的成功是非常相似的。
創業是一個小眾事件,通常只適應那些特定的人群。
企業家精神是什么?熊彼特說:第一個,首創精神,要有成功欲,要有冒險精神,要以苦為樂,要精明理智,要有事業心。
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些東西的組合的,你可能有其中某一些東西,比如說你可能有很強的成功欲,你也有冒險精神,但是你不能夠以苦為樂,你可能非常精明理智,但是你沒有事業心。
所以,這些只有都組合起來,才是一個企業家的精神。
從時下來看,創業的動機大多是源自對財富和名聲的渴望。
我們在過去幾十年投資中間發現,如果說你要賺錢,每個創業者都需要有夢想,但是有一個有趣現象,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確實有了實現某種夢想和對自身超越的東西。
創業更多需要的是堅持、是熬、是信仰,而且我們發現現在很多人在網上說我們需要擁抱90后,我們要放棄70后,他們太老了。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從過去的經驗數據中發現一個有趣的例子,創業成功者大部分的年齡是30歲到38歲之間,而且創業成功最高的概率是第三次創業,并不是最早的創業。
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告訴大家,大部分第一次創業的人,至少90%以上都會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如果你能堅持到第三次,你成功的概率會大幅度提高。
一個很有趣并且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就是創業成功的共性有哪些呢?企業的成功和人一樣,也有它成功的DNA。
企業成功第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目標市場要大。
要有長長的雪道,我們既要選擇賽場、賽道,也要選擇運動員,所以你對運動員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就是商業模式的可擴充性。
它的邊際成本要盡可能小,農業的可擴充性是比較差的,工業要好一些,但是互聯網會更加好。
第三,清晰的盈利模式。
現在有很多創業者來找我們,我們問他們怎么賺錢,很多年輕人覺得委屈或者覺得憤怒,說互聯網企業為什么要賺錢?他說你看馬云和李彥宏不是很多都沒賺錢,小米也不賺錢。
我覺得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企業為了未來的發展犧牲短期盈利的利益,還有一種是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賺錢。
其實創業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心里一定要非常清楚你是怎么賺錢的。
如果不清楚的話,你還是盡可能先想得更清楚一些再去創業。
另外一個,要有核心的競爭力,要有制度化、透明化的管理。
制度化的管理可能企業到一定的程度是這樣的,早期未必是這樣。
專注,要有現金流的把握,對商機的把握,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都成了犧牲者,成了先驅,并不是他們沒有遠見,而是遠見太早。
在中國,我們通常講不是領先一步,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中間領先0.5步是最好的。
企業成功的所有關鍵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點,一個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袖。
我們過去十幾年二十年的投資中間也吃過很多虧,2000年的時候,那時候互聯網高峰期,我們在中國投了一大堆互聯網企業,投完以后我們就從美國空降大量的CEO、CFO、CMO等等。
大潮過去以后,回頭一看,這種企業95%以上都死了。
因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與很多投資人直觀宣傳不一樣的是,在創業企業早期當中過早強調團隊,對企業帶來的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因此,對于創業企業來說,一個好的領袖是最重要的東西。
什么是領袖呢?首先,領袖必須是一個聰明人,如果你是一個傻蛋,一定不能成為領袖。
什么是聰明人?大家經常說這個人很聰明,那個人很聰明,但是沒有人對聰明人做一個好的研究和定義。
第一個,聰明人首先要有較強的元認知,有關知識的知識,學習知識的能力。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也不怎么學習,我們學習了好幾天,他看看書幾個小時就學會了,他的學習方法似乎比別人更高級一些,這就是元認知的能力。
第二個,要具有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我們跟聰明人講話,他通常知道我們的結果是什么,我們講到一,他想到三,我們講到三,他想到七了。
第三個就是好奇心。
另外,他一定要有用簡單的語言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最后一個,是對觀點和對別人的態度。
聰明的人應對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人有這種包容能力,真正的聰明就是善于發現別人說話中合理的部分,并且加以應用。
哈佛花了十年的時間去研究什么叫領導力,它的問題提出是在不同領域,在藝術界、在商界、在政界、在學界,發現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這些領導人有什么共同特質?哈佛商學院做了研究以后有如下的發現,領導者都有一個共性,這個共性就是同理心。
中國人一句話是比較接近的,是換位思考,但是同理心強調的不僅是換位思考,它強調你不僅能夠思考問題,而且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做出決策。
另外它發現,領袖是思考與執行力合二為一的。
有好多書呆子,還有一類人有很強的執行力,但是作為領袖要合二為一。
另外一個,就是領袖要具備人格魅力和影響團隊的能力。
還有對細節的關注,國內投資人看到好多企業家說我是董事長,我不關注細節,細節是下面的團隊關注,這樣的企業成功概率會大打折扣,好多領袖對細節特別關注。
領袖身上具備兩種企業。
一種是傳教士的氣質,一個是殺手的氣質。
舉個例子,什么叫殺手的企業?一個企業不行了,有400名雇員,這個企業只需要100人的時候,你要開掉300人,能下得了手嗎?80%的企業領導在這個問題上是非常難的,因為這里面關系到很多人情世故等等。
要有傳教士精神,比如說馬云,我很早在阿里的董事會上,那時候阿里有10年不盈利,馬云發不出工資的時候,他逮著誰就給誰談“讓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而且談起來以后讓別人相信這個東西,有一種超越的傳教士精神,這個對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要成功的創業者,一定是一個好的領袖。
下一篇:從斯坦福創業課程學到的:技術驅動的閃電式擴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花一分錢,復制別人的項目賺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