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自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之后,中國就迎來第三次創業大潮。
中國經濟向“新常態”演化,一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形態正在形成,房地產市場也步入以變革和創新為引領的“新常態”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國樓市調控將從行政化轉向市場化,房地產企業將從“數量擴張、價格競爭”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的競爭模式。
作為可以打破行業的壁壘和一切相連的房地產,在互聯網+和創業大潮的雙輪驅動下,又將產生多少創業機會? 房企轉型的機會 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大多采用以資產重型化為特征的經營模式,即:房地產開發總攬全包,囤地增值、低成本信貸,獲得超高利潤。
隨著房地產市場告別過去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傳統重資產盈利模式面臨挑戰,“重運營、輕資產”正在成為萬科、萬達等品牌大開發商們的共識。
可以看出,隨著房地產企業的轉型,不管是住宅項目還是商業項目、養老項目、產業項目,運營能力越來越重要。
但除了少數的房地產大品牌企業,90%的房地產企業在運營方面缺少足夠的專業能力和底氣,這就為大量的、以前處于邊緣地位的運營商提供了滲透進開發市場的機會。
其實,除了財務和產品研發這兩個核心環節,許多房地產企業開始把營銷、建安、設計、人力……等環節外包,而那些擁有這方面專業和資源的創業者們,是否準備好了呢? 讓房子和人一起走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剛買完新房,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入住,在入住前和裝修前的這段時間,還要花錢租房子住。
而一些老業主擁有閑置的資產,卻需要盤活。
你想出去旅游,但屢經“玩得開心、住得鬧心”的無奈。
未來,中國的消費需求非常旺盛,缺的是承載這些需求的場所。
這就為商業地產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機會。
比如:房子不動的特性會成為了享受的障礙。
如何讓房子動起來,讓一個客戶的房產可以跟著他走? 去年,世茂曾提出了宅急住、宅美住、宅安住、宅游住、宅優住的服務體系。
其中宅急住是讓世茂業主可零租金入住所購世茂房產的同等社區,同時也盤活了老業主的閑置資產。
宅游住就是:你買了世茂一套房子,就在全中國任何的地方都可以擁有住宅,這個房產可以給世茂后臺轉換成世茂幣,轉換成任何世茂房產基礎的兌換幣種,可以隨時轉變不需要付出額外的費用,不用考慮這個房子賣掉或者租出去操心搭理,未來會有世茂后臺完成一鍵式消費。
但僅僅世茂一家房地產企業,顯然無法滿足市場上太多的需求。
在互聯網+的時代,全方位整合是一種必然。
創客空間的潛力 不久前,毛大慶創業引發了人們對眾創空間的關注,尤其是美國紐約的創業型公司WeWork成功完成3.55億美元的融資,其市場估值達50億美元的消息,更是讓創客一次深入人心。
WeWork的操作方式是:選擇新建開發區等地點,用折扣價租下某寫字樓的一兩層,然后將辦公場地劃分成許多小塊,再每月向那些希望大家緊挨著辦公的初創企業和小公司收取會員費,并向其提供配套服務。
可以說,WeWork辦公模式非常適合國內一些初創企業和小型企業的發展。
而政策對于眾創空間的支持也給類似WeWork辦公模式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如何將閑置房產激活,一直是政府頗感頭疼的問題。
大批存量的寫字樓,政府改革后遺留的樓堂館所,都是難以解決的存量不動產。
另外,中國大多數城市將面臨商業物業供應大潮。
借鑒國外的經驗,將這些弄不出去的房子轉變成其他性質,例如變成一些社會上的醫療結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北京北三環一些經營不下去的寫字樓與商場被改為寶島婦幼醫院后,反而生意非常好。
正如DTZ戴德梁行華北區投資及顧問服務部主管劉兵表示的: “辦公新模式讓入駐企業辦公地點的選擇更加靈活。
入駐CBD、金融街(12.8 -2.88%,咨詢)等傳統辦公密集區,有助于初創公司近距離接觸高端客戶。
但與此同時,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的居民區、生活區等非辦公密集區利用相對較低的租金也將吸引年輕公司的入住,有助于活躍非傳統辦公區的中小規模寫字樓市場。
另外,此種租賃模式也為辦公租賃市場帶來連鎖機會。
” 智能小區待普及 移動互聯網出現后,物業突然變成熱門行業。
據《商業價值》記者了解到的消息,許多物業小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交流工作,萬科物業各地公司還特意成立了一個部門,叫“合作與服務發展部”。
為什么那么多人開始找物業公司?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房子已經成為最大的入口,而大量的房子信息資源都在物業公司手中。
據記者了解,這兩年,萬科、花樣年、龍湖等房企,甚至小米這樣的外行也開始布局社區O2O。
比如阿里云和萬科,在打造物聯網+遠程監控管理+社區社交的未來型智能小區的雛形。
在這樣的智能小區,無人抄表、智能監控、社區互動、物業監督等都會輕松實現。
供電、供水、消防、電梯、空調等設備,運行數據和狀態遠程監控的可視化管理,都融入物業管理功能,實現集中運營和集約化管理。
中國房地產經過30多年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小區。
記者查閱了大量資料,具體的數據無法找到。
而僅僅是北京市,根據2009年北京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中的“截至2013年底,近3000個居住小區完成分類達標試點。
2014年,北京市將再實施400至500個小區試點,使居住小區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70%。
”,可以估算,北京的小區至少在5000個。
事實上,小區的數量隨著城鎮化的進展,還在不斷增加,巨大的市場空間足以吸引各路的創業大軍。
搶占互聯網裝修 曾經,家裝行業問題千瘡百孔,幾乎每個裝修過的人都揣著一肚子苦水——用戶體驗沒有舒適感可言。
痛點就是機會,如今,被稱為“互聯網最后一塊沒有觸及的領域”的家裝行業,如今正被群狼環飼。
為什么是家裝行業?多年來,家裝屬于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競爭格局,沒有標桿性龍頭,處于小規模區域性游擊狀態。
在互聯網大大潮中,裝修是未來家居產業鏈前端入口,也是最下游接近消費者需求的環節。
此時,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再加上極低的行業集中度,讓家裝行業未來發展擁有無限廣闊的空間。
互聯網如何改變傳統的家裝行業?首先,是材料購買的去中介化。
其次,能夠建立家裝公司、設計師、工長、工人的信用評價體系。
第三,還能為線下帶來客流、建立節省成本的管理工具和方式,迅速能夠反饋意見以提升服務。
新的藍海吸引了許多公司進入,據《商業價值》記者了解,目前進入互聯網裝修領域的,就包括小米、萬科、金螳螂(32.38 -2.85%,咨詢)、淘寶、360裝房網等各行各業的公司。
它們以多種形式介入互聯網家裝,通過相對標準化的服務,改善消費者體驗并實現規模經濟效應。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新的競爭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對于想創業的人和公司,機會依然
下一篇:一個在線票務創業公司CEO的取舍之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首先你得講好一個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