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一款名為“脆冬棗”的零食成了良品鋪子今冬的“爆款”,單品銷售額逾3000萬元。
“脆冬棗”的爆紅,有些意外,卻又在預期之中。
意外,是新顧客流露出來的疑惑。
這款冬棗,其貌不揚,又非進口,怎么就能賣到供不應求呢? 但這一切,盡在良品鋪子董事長楊紅春的預期之中。
在市場里摸爬滾打近10年,楊紅春相信,消費者選擇購買哪種商品,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楊紅春對“脆冬棗”的信心,源于公司對該棗進行了持續(xù)三年的研發(fā)。
這款棗產(chǎn)自河北滄州,含糖量高,口感甜脆。
但有一個致命弱點,鮮棗成熟期只有一個月,即便是冷藏,保質期也只有兩周,過時即腐爛。
這種棗,人們喜歡吃,但商家不敢進貨。
有沒有辦法能延長棗的保質期又不破壞其口感?從2008年開始,楊紅春帶領研發(fā)團隊經(jīng)三年攻關,終于研制出“低溫脫水”工序:先真空低溫過油,讓棗脫水的同時營養(yǎng)盡量不流失,以保持甜度。
再離心脫油,降低棗中含油量,以保持脆度。
經(jīng)此工序,棗的保質期得到了極大延長,同時糖分保持在60%以上,幾乎接近鮮棗的口感,一問市即獲好評。
“脆冬棗”只是良品鋪子創(chuàng)業(yè)8年來的一個縮影。
自2006年在武漢開第一家店開始,8年來發(fā)展到1400家店,2014年銷售額達25億元。
有人說,良品鋪子的極速擴張是“踩對了點”,但楊紅春則認為是商業(yè)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結果。
與許多企業(yè)家不同的是,楊紅春的名片上寫著兩個職務:一個是公司董事長,另一個是公司商學院院長。
站對了臺風口 關于創(chuàng)業(yè),雷軍有句名言,“成功靠勤奮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找到能讓你飛起來的臺風口”。
所謂“臺風口”,就是要跟上時代的趨勢,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情。
如果說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是雷軍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臺風口”,那么中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高速增長則是讓楊紅春飛起來的“臺風口”。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報告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保持年平均9.8%的增長速度,到2006年時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人均收入的增長,必然伴隨著人們對消費升級的渴望。
就在這一年,從一家上市公司離職的楊紅春在武漢開了第一家店鋪,專賣休閑食品。
“店鋪能發(fā)展起來,就是抓住了消費者需求升級的機遇。
”楊紅春注意到,生活好起來后,人們對吃的要求也在提升,講究是吃好而不是吃飽,對食品的品質尤為看重,哪怕是吃零食,也要吃得更有營養(yǎng)、更健康。
因此,楊紅春給自己的食品店起名“良品鋪子”。
賣休閑食品,并不是楊紅春的首創(chuàng),當時一些商場和超市也在賣。
一個新生的零食小店,該如何去跟包括家樂福、沃爾瑪在內的大小商超搶生意? 楊紅春調研后發(fā)現(xiàn),消費升級后,人們購買零食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的需求, 一是源于感性,突然就是想吃點什么; 二是源于理性,認為吃哪類食品會補充營養(yǎng); 三是旅行需求,在旅行途中,人們通常都喜歡吃點什么; 四是社交需求,拿上一袋好吃的零食看望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論是哪種需求,人們都希望商家能提供“多、快、好、省、美”的服務,于是一種以小包裝、精選裝、個性裝為特色的零食在良品鋪子亮相后,因挑選更便捷、食用更方便備受市場青睞。
“我們做的不是買賣” 把握了時代機遇的良品鋪子,發(fā)展迅猛,8年來由最初的60多個品種發(fā)展到現(xiàn)在近1000個品種,由最初的1家店發(fā)展到現(xiàn)在1400家,由最初僅限于武漢市區(qū)發(fā)展到現(xiàn)在覆蓋湖北、湖南、江西、成都、鄭州等多個地區(qū)。
在很多人看來,良品鋪子生意越做越大。
但楊紅春卻說,他們做的不是買賣,而是在研究人的需求。
人的需求,大體分為五類,衣、食、住、行、樂。
良品鋪子所做的,是“食”里面的一個細分領域——零食。
“細分領域的市場比較窄,我們只有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才有可能獲得消費者認可。
” “把工作做深”的第一步,就是研究人們對零食究竟有怎樣的需求。
為此,良品鋪子組建了約100人的研發(fā)團隊,專門研究什么樣的零食最受消費者喜歡。
比如辣椒作為一種調味品,在不同的省市所需調配的辣味是不一樣的。
湖北人喜歡醬辣,湖南人喜歡鮮辣,江西人喜歡酸辣,成都人偏好麻辣,安徽人則好咸辣。
再如,同樣的花生,湖北喜歡蒜香型、五香型口味,而在湖南則是原味花生賣得最好。
即便是同一座城市,在不同地區(qū)所需的口味也有差別。
以武漢為例,光谷和江漢路商圈,以年輕人居多,他們的口味偏重,辣味、甜味要重一些,而老小區(qū)的居民則更喜歡清淡的食品。
“我們總在想,為什么消費者一定要選擇你?”楊紅春喜歡用類似的反問,“逼”著自己不停地思考顧客究竟要想什么。
“參與食品生產(chǎn)每一環(huán)節(jié)” 顧客想要的食品,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安全,二是口感好。
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楊紅春決定從食品的源頭著手。
在傳統(tǒng)的零售模式中,通常是由各個食品廠家直接提供產(chǎn)品,然后在各商超等終端銷售,生產(chǎn)與銷售是兩個不相干的環(huán)節(jié)。
良品鋪子決定顛覆這種模式,將終端賣場深入到生產(chǎn)一線,與廠家共同生產(chǎn)。
下一篇:淘寶搜索排名規(guī)則在變,你憑什么不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甲店經(jīng)營技巧有哪些?如何經(jīng)營一個美甲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