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今天我們討論的成本是EBITDA之內的成本(不考慮投資成本),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能耗、推廣與人力成本。
一般情況下,這三項大約要占總成本的60%以上。
能耗:剛性成本。
設計規劃是能耗控制的開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后期運營層面的控制只能作為補充。
以中央空調為例,很多百貨店能耗很大,但是該冷不冷該熱不熱,完全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這就是前期設計建設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我曾經在一個項目中,僅照明系統就設置了六個級別:夜間值班、局部裝修、賣場清潔、營業準備、正常營業、以及場外廣告。
做好前期設計、后期管理,節約20%的能耗也是有可能的。
推廣: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效果很難評估甚至無法評估。
推廣,因店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需要企業一把手親自把控。
有人迷信推廣,我卻不迷信。
我認為推廣要建立在里在商品、服務之上,所以我主張:新開業門店多花一點,以后少花一點。
本地多一點,外地少一點。
內部多一點,外部少一點。
內部推廣通常比外部推廣更有效,很多企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內部公眾公共關系很重要,尤其在零售行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
花整版廣告費,不及每一個供應商、員工說企業好。
你在內部不善待供應商、員工,或者對他們說假話,賣假冒偽劣商品,所有的廣告費就像是丟在了水里。
因為供應商、員工都在說你壞話,壞話的傳播力比好話更強。
另外,我認為,推廣是細水長流的工作,而不是一時一刻的功效。
人工:最難控制的成本,也最有學問,最考驗能力早期的零售行業人工成本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人工成本水漲船高,已經成為最大成本。
記得我在杭州大廈購物中心的時候,用了大概600多人,當時同等規模商場用工人數在1000以上。
我到武林銀泰員工總數500多人,離開時是300多人。
2001年,寧波銀泰在編合同用工從744名減少到327名,短期用工從123名減少到28名。
人數變化可以如此之大,可見人工成本有多大彈性。
我一直遵循四個原則,原則一:人越少越好,為了少裁員,盡量少招人,招人容易裁人難。
裁員,絕對不是少了一個人這么簡單的事。
培育、對其他員工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成本。
原則二:人盡其用,提高人效。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其實不大,每個人都能在企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我們管理者所做的就是擴大他的長處,控制他的短處。
減少員工數量,增加人均工資與福利,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投入和產出比就提高了。
原則三:除了帥才和個別技術崗位人才比較難以培養,其他所有崗位都可以內部培養。
原則四:基層員工薪資高于同行,中層管理人員的薪資可以與同行持平,而高層管理人員的薪資最好低于同行。
為什么呢?對于中高管來講,除了薪資,職業發展、行業口碑、專業素養是他們的綜合考量因素。
從高管中節省下的成本,足夠讓基層員工薪資高于同行。
基層員工薪資只要略高于同行,就能招到非常優質的基層員工了。
而好的基層員工可以培養出好主管,好主管可以培養出好經理。
況且,銷售由基層員工直接創造。
人工成本的控制要從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入手,架構越清晰流程越簡單人員越精簡。
我現在看到很多企業架構極為復雜,流程非常不清晰,造成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過多頭重腳輕,費用可想而知。
另外還要提一下裝修成本。
1994年之后的黃金十年,百貨店通過裝修“品牌上臺階,銷售上臺階”,很多百貨店從中受益,從此,裝修之風盛行。
近年,裝修之后達不到預期效果了,為什么?因為品牌基數沒有增加,品牌上臺階的基礎不存在了。
如果是閉店裝修,還有可能將顧客、供應商、優質營業員拱手相讓競爭對手。
裝修不僅要把控裝修本身的成本,還要把歇業造成的損失,以及對供應商、優質營業員、顧客重新召回的成本都考慮進來,這是一個策略問題。
成本控制是內功,更能體現企業的管理能力與水平,尤其在經濟下行的時候。
下一篇:留住顧客 如何打造極具吸引力的店鋪視覺品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服裝店面裝修設計理念的十大轉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