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尚雯婕是娛樂圈里少有的積極擁抱互聯網的人,沒有之一。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是尚雯婕的偶像,2013年10月,她與雷軍暢聊過一次,談話內容包括小米的創業思路、智能化以及未來趨勢等。
她的經紀人曾在盛大工作過,尚雯婕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酷愛高科技數碼產品。
這些對她做電商形成的產品思路多少有些影響。
尚雯婕的電商產品叫ma puce 6,一款透明的拉桿箱,它出現在9月20日潮牌電商YOHO!有貨的購物嘉年華上。
6個裸著上身的肌肉男叉手抱于胸前,立于ma puce 6旁,酷酷地看著潮男潮女們拍照。
嘉年華最后一天,這一次,褪去了奇異的造型,齊肩的直發,煙熏妝,這次走上T臺的尚雯婕帶來的是她首個進軍電商的潮品到場,依然令臺下的潮男潮女們發出了尖叫。
區別于普通的旅行箱,ma puce 6通體透明,外人對箱內所裝物可謂一目了然,據稱這一創意也來自互聯網。
尚雯婕解釋稱,現在追求個性的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把生活細節分享到社交網絡上,尤其是90后特別喜歡社交媒體,這是一個彰顯自己的時代,全透明旅行箱,不僅是一個潮物,更是一個概念。
“這個透明的箱子就是要讓別人看到里面,它的口號是show my world (宣我),也就是通過彰顯自己讓別人喜歡我。
”其實,明星賺錢的方式很多,商演和為品牌代言就能夠帶來滾滾財源,何苦去做這苦哈哈的電商?更何況從譚維維、楊瀾到杜海濤等觸電的明星來看,成功者少,失敗者多,尚雯婕進軍電商卻顯得如此高調,這是為什么?玩不玩?明星的知名度對于塑造品牌具有天然優勢,這一行為被總結為娛樂營銷。
例如,尚雯婕的ma puce 6就曾被帶到某衛視的節目現場,一旦她在商演或者演唱會場帶著ma puce 6,大眾瞬間就能關注到。
但是,品牌與達成銷售之間又有距離,能否打造出閉環才是將知名度轉換為現金流的關鍵。
知名主持人李靜也是跨界電商先鋒,她能成功,大部分原因歸于此。
一方面是李靜有自己的電視節目,上面有人專門教授女生如何化妝和打扮,收視率有多高,關注度就有多少;另一方面,她可以在節目中植入某些品牌,美容美妝的節目形式,是一種體驗式宣講,宣傳的效果優于狂轟亂炸的硬廣告。
更為重要的是,李靜還做了自己的電商網站樂蜂網,節目進行過程中,部分觀眾是有購買沖動的,只要登錄電視屏幕提示的鏈接,或者掃碼,就能進入購買頁面,這個閉環被打造得天衣無縫。
同為節目主持人,楊瀾就沒那么幸運了。
據了解,楊瀾的珠寶品牌lan,價格不菲,在2013年底時,被自媒體人龔文祥爆料“成交額慘淡”。
除了高大上的產品定位顯得曲高和寡外,lan既沒有娛樂營銷活動,也把交易場所放在天貓,產品設計的調性與環境不相符,也讓lan難以找到精準的用戶,慘淡經營在所難免。
在淘寶天貓,有一類明星們開的店被稱為“星店”,先后有超女譚維維、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等在上面做過星店。
據了解,杜海濤的家居品牌“熊先生”在選款上還依賴于杜本人去市場淘,店鋪的頁面上,T恤、書包、甚至電子產品等與家居無關的商品展示得比較隨意,除了杜本人常常給自己當麻豆這個優勢外,其余的運作方式都顯得很不專業。
反觀李靜,她對產品的要求極高,李靜孵化了一個品牌叫“靜佳”,前端有研發,后端有生產,她對團隊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伺候好了我,我的消費者便會滿意了”。
從李靜的成功經驗來看,明星跨界搞電商,一要有品牌,二要有渠道的把控能力,而在淘寶天貓這樣的場所,往往是明星的短板,同品類的品牌進駐很多,競爭激烈,明星們還沒有精力去打造專業化的電商運作團隊,如此這般,明星們的星店怎么看怎么都像在玩票。
玩什么?尚雯婕之所以要與潮牌電商YOHO!有貨合作,很大一個因素在于考量了之前該平臺上明星潮牌的成功案例。
一個例子是陳冠希的品牌CLOT,自2013年與YOHO!有貨合作以來,便做了幾千萬元的銷量,據稱,2014年年底沖到1億元不成問題。
蘇醒也在與YOHO!有貨合作。
快樂男生取得成功后的幾年,蘇醒脫離了原來的經紀公司,自己創業。
他的著衣風格前衛、嘻哈,YOHO!有貨方面判斷,蘇醒適合創一個潮流品牌,在合作中,蘇醒做他擅長的工作——設計和品牌宣傳,而YOHO!有貨負責加工和銷售,雙方按照銷售額分成。
目前,蘇醒的潮牌SPLITMAN銷售額接近100萬元。
類似的合作同樣也用在ma puce 6的運作中,據尚雯婕介紹,她本人是個箱包控,到各地商演之余,必定會帶些箱包回來,在此過程中,她感受到了國內拉桿箱市場的空白,缺乏個性,沒有創新。
透明拉桿箱的想法出來后,具體落地對藝人尚雯婕來說是個難題,尤其是后面一系列的箱包生產質量的把控、選料、怎么達成轉換等問題,是她個人無法解決的。
這一不足被YOHO!有貨補充,據YOHO!有貨副總裁鈕叢笑介紹,對于ma puce 6項目,他們先從淘寶、天貓上買來數據分析,發現國內旅行箱定價在一高一低,中間價位無多少品牌,他們給尚雯婕的建議是走中間定價,整個產品的調性也符合尚雯婕的氣質,做潮款。
隨后,YOHO!有貨的買手團隊去到歐洲、日韓,買回來了近百個旅行箱,從中挑選出數十個時尚感強、品質出眾的,交給尚雯婕團隊,由此來逐步確認材質、輪子等,直到最終讓某國際知名生產商來負責首批產品的生產,這一過程都是YOHO!有貨在把控。
對消費者來說,這款透明的旅行箱如果用膩了,還可以換內膽,這種產品設計被總結為“1+N”,1為透明的箱體,N為內膽,通過不斷更換內膽,如kitty貓主題、變形金剛主題等,旅行箱還可以重塑出百變造型,彰顯個性。
“任何產品成功都要依據兩點,產品本身的創新以及營銷模式革新。
”尚雯婕說,“尤其現在進入互聯網多媒體及社交媒體時代,消費者群體也發生變化,我們需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做市場營銷和產品創新。
”尚雯婕這次跨界做電商的態度如此篤定,此番話有點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的影子,對于獨立開工作室的尚雯婕來說,這次玩電商是動了真感情,尚雯婕工作室里有專門獨立的電商團隊負責ma puce 6。
而與YOHO!有貨的合作方式屬于聯營,讓尚雯婕對于透明拉桿箱的利益被深入綁定其中,這意味著,YOHO!有貨上ma puce 6成交一單,尚雯婕都有銷售分成,這遠比單純為某家企業做代言顯得忠誠和有動力。
如何玩?在YOHO!有貨的平臺上,除了陳冠希、蘇醒、尚雯婕,還有黃偉文(YYYOHOOD)、徐濠縈(OMG)、林俊杰(SMG)等眾多明星,他們之所以進入電商領域,一個背景是潮流消費處于引爆狀態,而明星又是一個與潮流走得很近的群體。
YOHO!有貨副總裁鈕叢笑透露,成立這幾年以來,YOHO!有貨在很少做品牌宣傳的前提下,每年的新客以70%到80%的速度增長。
而來自某投融資企業的數據顯示,潮流消費的市場份額在5000億元的規模。
這些潮牌包括Adidas、IT、Nike等國際大牌,也有設計師品牌,像尚雯婕的ma puce 6屬明星潮牌,只占其中一小部分,這一點也很好地體現在YOHO!有貨平臺的貨品分布上,目前,YOHO!有貨匯集了300多個潮牌,其中明星潮牌占10%,國際大牌占30%,剩下的60%是原創設計師品牌。
陳冠希的CLOT被冠以潮牌。
如果很難用言語描述什么是潮牌,就看看明星們的穿著,不一定非常昂貴,但是絕對引領潮流,陳冠希的CLOT有一款外衣很像醫院的白大褂,在9月20日YOHO!有貨購物嘉年華現場卻惹得潮人們尖叫。
此外,一些嘻哈風格的著裝,體現暗黑文化的衣物等都被劃為潮牌的范疇,潮牌消費非大眾消費,但有自己的亞文化、亞圈子。
潮牌的分眾特色在CLOT的分銷策略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成立近10年來,只在亞洲開設6家實體店,以及只能在香港的JUICE和YOHO!有貨上買到。
而在YOHO!有貨購物嘉年華的年會上,記者看到一個工裝風格的服飾,該品牌創始人從2005年便開始做潮牌,那是當時國內潮牌剛起步,雖然不像優衣庫那樣大眾消費,卻也積累了一批忠粉,他說,他們只做個性,從不跟風大眾,的確,做潮牌的人能對流行趨勢提前三到五年的把控。
一家從英國來的深受印度風格影響的潮牌,整體服裝面料只有黑和白兩種,設計師親臨現場與粉絲交流,這個潮牌不走分銷渠道,在亞洲的合作方僅為YOHO!有貨。
YOHO!有貨從不把自己定位為垂直電商,它們更愿意別人稱自己為分眾潮牌電商,鈕叢笑總結,雜志、展會和電商三位一體的運作方式,讓YOHO!有貨對于潮牌的運作區別于其他平臺。
YOHO!有貨孵化于一本雜志《YOHO!潮流志》,因此媒體是它的基因。
據稱,運作了近9年的《YOHO!潮流志》目前發行量在幾十萬份,其內容主打潮流趨勢。
隨著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影響,《YOHO!潮流志》也做了一個社區,補充了與讀者的互動,同時,也不斷有網友上網詢問《YOHO!潮流志》的某件商品在哪里能買到。
于是,網絡社區里開通了購物頻道。
它是一個有電商功能的社區頻道,每個月的交易額都在上升,運作卻不夠規范,例如當時的倉庫為臨時租來的地下車庫,要精準地找商品還挺費勁,圖片依賴雜志排版人員,沒有專門的客服,發貨時間還沒有保證。
當這個頻道的銷售額達到月度100萬元時,這種稍顯混亂的局面讓YOHO!有貨的上層領導決定把它剝離出來,單獨做一個電商網站,目的是規范化運作。
2011年7月,YOHO!有貨正式上線,次年5月,便開始實現盈利。
現在,潮牌與YOHO!有貨的合作,先有一波雜志曝光的機會,后會出現在YOHO!有貨一年一度的購物嘉年華現場,很多潮牌不去做分銷加盟的事情,到達年會現場把設計師、創始人帶去,跟粉絲現場交流,這種背書的意義在于,它告訴消費者,YOHO!有貨的潮牌絕對貨真價實。
同時,因為運作明星潮牌的關系,諸多明星也來到購物嘉年華現場,走秀、做活動、一系列的造勢,讓這個秀場星光熠熠。
讓諸多原創設計師品牌愿意與YOHO!有貨合作的一個動力是,該電商平臺是一個包銷量的平臺,鈕叢笑說:“賣不出去,所有的庫存都是我們的。
”這種效果源于YOHO!有貨對于潮牌的入駐有一個嚴格的程序,內部稱為“品牌選擇委員會”,包括媒體老總,電商老總以及集團其他相關人。
另一方面,是YOHO!有貨有一個買手團隊,他們對于潮流把控的專業化程度很高,對于原創設計師潮牌的建議從款型,到設計,再到價格帶分布中找到定位。
“假如我們有1萬個消費者,引入100個品牌足矣,何必無限制地讓1萬個品牌在這上面自己PK?我們認為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
”鈕叢笑說。
下一篇:互聯網創業就這24種商業模式,你能做哪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細數四大互聯網創業思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