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慌和喪時代前些日子,李文星事件爆發,boss直聘一夜之間成了眾矢之的。
自媒體人們紛紛聲討,呼吁對招聘平臺們展開嚴查,仿佛這些平臺遠比殺人的傳銷組織和某些不作為的公安要可惡一百倍。
這件事情的背后,是招聘app們為了快速爆發、野蠻生長,而大大降低了審核和互動門檻,對平臺上涌入的各種虛假可疑公司熟視無睹,是一種監管的不作為。
對招聘領域來說,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
可沒有好消息的,又豈止招聘行業一家?慌和喪,這兩種情緒互相交織,橫亙了整個上半年的互聯網創投圈。
慌。
前些日子,風頭正勁的付費社群產品“小密圈”忽然被傳下架。
盡管公司一再聲稱這只是“技術性升級”,并且在朋友圈征得新名“知識星球”。
但產品“涉及色情和敏感信息”的傳言還是不脛而走。
一時間滿城風雨,同類產品們風聲鶴唳、噤若寒蟬。
這絕不是先例。
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個被資本們吹上天的“風口”,在政策監管的鐵腕面前煙消云散,資本的投機炒作不堪一擊。
滴滴火了,但是很快最嚴厲的網約車管制接踵而至,而來自國家的反壟斷調查一直在繼續。
直播火了,國家一句必須要有試聽節目許可證,就讓200家直播公司轉眼倒下或即將倒下,而諸如黃鱔門等事件打擊力度之快之大超出預期。
p2p火了,互金最嚴整頓也來了,破產跑路無數,從紅嶺清盤到陸金所傳言,現在你還敢進嗎,進得了嗎?內容領域火了,但是自媒體當家花旦咪蒙都可以關進黑屋30天,更何況毒舌電影這些熱門號一夜倒下,一時間人人都在猜測、下一個被關的會是誰?游戲火了,王者榮耀火遍全中國,于是官媒的聯合聲討也來了。
……在這樣一種誠惶誠恐的局面下,很多人的情緒已經開始轉為“喪”。
當然,也有人根本沒把風險放在眼里,先撈到錢再說,能撈到多少是多少。
這邊互聯網金融風聲鶴唳,那邊他玩ico 6得飛起,虛擬貨幣的暴富神話一時又讓人看不明白了。
很多人在問,2017年的風口究竟是什么?在我看來,不論風口是什么,最大的關注點應該是政策。
因為只有定了調,我們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倡導,什么即便暫時沒有禁止、長遠來看也一定會面臨系統性風險。
而很多人的關注點,已經開始從“究竟做什么賺錢”,轉向“什么即使賺錢,長遠來看也絕不能做”。
二、上一個周期的邏輯凜冬將至,上述苦惱絕不僅僅只在互聯網一家。
有人說,一個人賺了很多錢是能力問題,但是一個人賺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錢,就是時代的問題,是踩準了風口,享受了大趨勢帶來的紅利和泡沫。
回顧這一個經濟周期,這樣的“紅利”非常明顯有三個:金融、房地產和互聯網。
再往細一點兒說,是金融的“寬松和創新”,是房地產的“投機和炒作”,是互聯網的“泡沫和野蠻生長”。
本質上說,很多人吃的都是“監管紅利”,是在政策寬松或滯后的情況下,通過“鉆空子”斬獲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紅利。
中國的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稍微漏出一點風,乘以13億人,成就的都是億萬資產。
但是今天,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金融全面進入“規范和整肅”的時代;伴隨著房市嚴控、租售同權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國家已經給出了信號:這次是動真格的,中國的錢有大用、不能統統吸進樓市黑洞。
而在互聯網領域,最嚴厲高效的監管正在步步走來,以前野蠻生長的方式可能行不通了。
野蠻生長就是互聯網的原罪,怎么個野蠻法?三、互聯網原罪的十字口訣有人說,在中國最掙錢的方法,其實都寫在《刑法》里。
這句話雖然過于夸張,但反映在互聯網上很明顯的一點是:創業者們要想異軍突起、迅速逆襲,老老實實一般是行不通的,往往要行走在“灰色地帶”,打下三路和擦邊球。
可以說,過去幾年互聯網產品的快速爆發,除了日常剛需工具,其他多半是迎合人性的黑暗面,做多巴胺、伏隔核、心流機制的操控家,簡言之就是十字口訣:黃毒假抄懶,斗貼裝謠灰。
1、黃,就是色情的力量。
性的威力永遠是不言而喻的,從傳說中的草榴,到約炮神器的橫行,從直播平臺上晃動的乳溝,到cj上看不盡的大腿……互聯網產品即使沒有明確的制黃販黃,也常常作出大量的性暗示和感官刺激。
遺憾的是,這一點對于我們這個習慣了故作清高的民族卻是異常奏效的,特別是對大多數的底層屌絲用戶、幾乎立竿見影。
這從約炮神器上一度驚人的用戶數據和色流詐騙嚇人的成功率中可以得證。
2、毒,就是利用各種類似賭博的上癮機制、讓用戶沉迷其中。
這一點在游戲領域極其明顯,網上一直有傳言,《王者榮耀》的團隊一個重要的研究是,如何在5分鐘內讓你上癮。
3、假,電商平臺相對傳統商家,往往可以給出驚人優惠的價格,但其中一些卻可能是假冒偽劣。
特別在發展的早期,往往成為重災區,價格便宜往往以品質摻水為代價。
4、抄,擅長抄襲、美其名曰“改良式創新”幾乎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通病,或者盜版、打著信息公開分享的名義侵犯創作者權益。
截至今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幾乎抄襲了西方所有流行或不流行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甚至連綜藝、內容和包裝設計都能抄即抄、拿來主義。
即便本土偶有創新,好不容易從0到1的新創公司只要稍有成就,也會轉眼被大公司和資本裹挾的對手們(背景優越的團隊)“抄死”。
盡管國家一直喊著萬眾創新,但實際創投圈完全在失控的叢林狀態,對創新的不友好到達了史上最嚴酷的程度。
5、懶,即利用用戶的懶惰,提供更加簡單高效、可以依賴的解決方案。
這是大多數工具性產品的出發點,只要用戶對工具產生依賴離不開,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為什么迅雷、暴風越改版越讓人受不了,廣告繁多、界面復雜?說到底還是商業訴求在作祟,一開始是用戶體驗第一,等用戶依賴了就翻身做主人、商業訴求力壓用戶體驗。
6、斗,發動群眾斗群眾,利用各種矛盾造熱點、搏眼球、吸流量。
從微博的圍觀到貼吧的爆吧,從知乎的撕逼到網易的評論,從直男癌與田園女權的征戰,到地圖炮、階層炮、年齡炮、行業炮的炮火連天……各大平臺可謂諳熟了中國人喜好站隊互踩、在與人斗其樂無窮中發泄無聊和尋求優越感的心理,網路暴力伴隨群體潛意識四處橫行。
7、貼,簡言之就是補貼。
互聯網經濟總想制造“價格優勢”,從低價到特惠到免費到倒貼錢,背后是資本們的人傻錢多、一擲千金、燒錢補貼搶市場。
8、裝,利用人們的裝逼心理,滿足用戶的虛榮心。
從臉萌到足記,從“你的思維更接近東方、西方”到“你是歡樂頌中的誰”,從星座解讀的橫行到各種心理測試題,無不抓住中國用戶的一種心理:想要裝逼又必需表面低調、所以借你產品來釋放一下。
9、謠,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國人對各種謠言八卦總是具有特殊的癖好。
早年微博的各種曝光、匿名社交平臺的橫行、各種八卦號的一度爆火,都論證來這一點,窺私欲具有著不可阻擋的誘惑。
10、灰,就是將各種灰色產業合法化。
滴滴剛開始,很多時候就是把“黑車”合法化;p2p的橫行,很多是給過去的民間高利貸披上了合法外衣。
往細里看,那些面對c端取得大小成就的互聯網公司們,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爆發和以上10條沒有一點干系?四、紅利的褪盡在階層日益固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所謂“紅利”。
因為只有時代的紅利,才能讓底層和中產們掙脫可怕的宿命,獲得進入“上流城堡”的最后通道。
沒有這樣的紅利,你就算賺得還不錯,也永遠都是做生意、給人打工、掙辛苦錢,富人們早就在“食利”了。
但是很遺憾,在互聯網領域,傳統意義的紅利都在褪盡,而且是從2015年下半年就開始了。
1、人口紅利消失了。
中國人基本上已經人手一部智能機了,新增手機用戶上漲進入了瓶頸期,同時換機的頻率也逐步降低,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進入了存量時代。
新的裝機用戶越來越少了,誰去應用市場下載你的app呢?于是,獲客成本開始激增,互聯網創業“低成本起步”的優勢消失了。
2、心智瓜分大勢確定。
打開應用市場,從工具到娛樂到本地商務,所有顯而易見的通用需求,都已經有一堆產品堵在那里了,特別是其中的“頭部產品”往往已經牢牢占據了用戶的心智空間,即便體驗已經不是最好,其地位也很難撼動。
圍繞不同場景、需求和習慣的心智空間已經被瓜分完畢了,互聯網創業進入了需求稀缺難尋的時代。
此種情況下作出來的產品,要么需求是yy出來的,要么需求不通、天花板太低,要么即便體驗確實更好,卻沉沒在頭部產品投射的陰影中,養在深閨人不知,獲客成本比頭部高出許多倍(沒他錢多,還比他獲客貴)。
3、寡頭壟斷局面已經形成。
過去是bat,現在是at,過去是2vc,現在是2at,騰訊和阿里已經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中無處不在的巨力。
每一條賽道,只要稍微火,很快就會有他們的身影,要么果斷跟進抄抄抄,要么砸錢投資買買買。
而新公司們賴以生存的流量管道,也多數被他們把在手里,想造反?先讓你的產品分享不到朋友圈,先讓你的支付接不上。
4、資本“瘋投”破壞生態。
很多事情一開始是絕對賺錢的,財務模型也很清晰,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部分o2o甚至剛開始的團購。
可惜的是,這都是在良性競爭的理想狀態下。
中國的問題是,一個領域稍微有一點兒賺錢,資本就可能帶著抄襲者們瘋狂進場,從千團大戰到百播大戰到千車大戰,現在甚至狼人殺領域都開始千狼混戰。
這種情況屢屢發生,藍海轉眼變紅海,好好的產品創新轉眼變成燒錢補貼搶用戶的資本修羅場,創業者成了資本的傀儡。
于是,一個紅利滿滿的市場轉眼做濫做臭做死,各種同質化惡性競爭甚囂塵上,要不了多久,一擁而上就會變成一哄而上,創業者紛紛倒下,資本收割了速度離場。
不要小看這一點,這世上到處是背景優越、團隊豪華、被資本看好卻沒有方向的團隊,資本美其名曰“我就是投人”,如果沒背景的你不小心發現了一塊沃土,他們就像蒼蠅聞著肉香一樣撲過來了。
5、最關鍵的是,十字口訣不靈了。
五、十字口訣不靈了1、黃,最嚴管制正在到來,你確認你敢碰色情這塊燙手山芋?更可怕的是,中國有一個據說有從業人員50萬的“色流”群體,控制著成千萬甚至上億美女頭像的賬號、馬甲和機器人,業務范圍涉及微商、酒托、騙子、小廣告、小視頻、特殊職業經紀……四處收割智商稅。
在這種背景下,只要你的平臺有一點點性暗示的成分,色流的賬號們都會像尸群一般洶涌而至,到那個時候你確認你管得過來?就算你自己規規矩矩,色流也會把平臺給毀了。
2、毒,還在想怎么讓人沉迷上癮那一套?看看人家《王者榮耀》,賺錢賺成那樣還不是被三大官媒聯合聲討。
人家是騰訊尚且如此,你一個小公司如果做了特別讓人上癮的游戲,恐怕大浪過來時,你不見得能像馬化騰爸爸那樣守得住吧?3、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還敢賣假貨,真是閑自己活太長。
4、抄,問題是抄無可抄了。
這兩年所有美國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靠譜的不靠譜的,中國人都已經抄完了,現在倒過來老外開始抄中國產品了。
以前是我動則影子動,現在我不動了(美國產品沒啥厲害的創新了),影子只能亂動了。
另一方面,就算你抄,能抄得過那些早早跑在前頭的公司?能抄得過那些資本看好就缺方向的背景顯赫團隊?能抄得過at和他們的小兄弟?玩盜版?版權問題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了,看看b站一夜下架多少視頻。
5、懶,問題在于所有顯而易見的懶惰領域,都已經被瓜分完畢了。
有些領域用戶懶惰需求是沒被滿足,但現有技術條件下、根本提不出性價比更好的解決方案了。
有些領域過于追求效率,以至有些效率過剩了,超過了用戶的需求,比如前兩年大火的語音助理,真有人懶到連打開app打個車都不愿意?6、斗,還記得前幾天的熱文《在北京,每天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嗎?利用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地圖炮及不爽了對吧,確實轉眼刷屏,然后立刻被刪。
政府要的是陽光健康和諧正能量,你天天渲染負面情緒、增強人民內部矛盾算什么?7、貼,關鍵是資本不傻了,貼錢貼怕了,你如果不是那個“被選中的人”,誰會為了成就你當炮灰?8、裝,裝逼這個東西往往只能“流行”難成“經典”,往往就是雕爺牛腩那樣火一把,卻很難成為LV那樣的經典。
裝逼都是有一個衰竭周期的,理論上說周期長度和普及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說普及得越快,他衰減得越早。
第一批用足記做大片的人是逼格滿滿的,但當所有人都開始做大片時,這件事情也就沒什么逼格可言了。
9、謠,看到前段時間韭菜一般倒下的娛樂八卦號沒?10、灰,從滴滴到p2p到直播,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反應過來”的速度越來越快了,監管紅利的窗口期越來越短,可見過去不是反應慢、是為了讓你發展而有意寬松、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看看。
但是現在這個紅利不再了,每一個灰產合法化的舉動都可能因為觸動現有秩序,而迅速迎來有力的管制。
這中間短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窗口期,恐怕不能幫你變成大公司,而且等到拉清單算總賬的時候,這個系統性風險可不低。
野蠻生長的紅利沒有了,也就意味著c端市場新創公司慣常的套路們失靈了,過去還可能利用一點灰色地帶逆襲一下大公司,現在這個可能約等于0了。
那些上一個周期靠著“原罪”起來的公司們已經洗白上岸,而在這個周期還幻想著靠“原罪”發財的創業者投資人們,該醒醒了,勿謂言之不預也。
六、新機會,8個要點新的經濟周期已經到來,這個周期的“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是誰?在《未來5年大機遇,做販賣多巴胺的超級玩家》中,筆者已經指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們迎來了一個“口紅經濟”和“奶嘴樂”的時代,消費和娛樂會上揚。
對于無法在技術領域取得巨大突破、抑或是在線下無法擁有巨大資本資源的草根玩家們來說,這里確實就是機會: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收割娛樂時間和消費升級(相對上流社會是降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又要注意幾個點:1、必須是健康和正面的。
不要以為娛樂的崛起就是多巴胺與荷爾蒙的狂歡,就是軟色情、暴力、游戲的樂土。
《王者榮耀》被圍攻和直播管制的例子已經表明:互聯網正處在十多個政府部門最嚴厲的管制之下,更有朝陽群眾隨時監督,你簡單粗暴只怕越來越走不通。
所以未來能夠做大做強的娛樂一定是健康益智、寓教于樂的,像象棋、健身一樣遠離紅線、不易被指摘。
那些一味引人沉迷、荒廢正業、低俗色情的娛樂模式,會和過去一樣容易速火,但只怕死也死得更快。
健康積極的娛樂將貫穿在我們的整個社會生活中,內容、培訓、商務……各個方面。
但健康積極的娛樂談何容易,這一娛樂話題實則沉重。
以陌生社交為例,在北京,一個叫陶劍的創業者發下重誓,他要做“真人真頭像、一人一個號”的絕對真實社交平臺,與虛假欺騙賬號戰斗到底。
但在眾生喧囂、灰產橫行的今天,實現這一點何其艱難,陶的創業項目像像進行了異常嚴厲的多重交叉身份審核,僅他親手干掉的詐騙、傳銷賬號就有11000,甚至還成功配合公安部門進行了傳銷人員的追緝。
盡管平臺的用戶真實性已經達到99.97%,一個明顯的代價是前期增長不可能那么快,在其他平臺放開注冊門檻加色流刺激動輒百萬千萬用戶的時候,其產品總用戶數超過了50萬。
陶劍認為,這樣嚴苛的開局確實艱難,但是真實口碑一旦建立起來,后期的發展應該會快,因為人心思“真”,真實誠信是有效社交之本。
然而,在處處是“一夜暴富”神話的今天,又有多少創業者和投資人經得起這樣慢工細活的忍耐?2、警惕潮流性。
娛樂爆發也好,消費升級也罷,需要警惕的是其潮流性,即往往“火一把就死”,而不能從流行到經典,這樣的速生速死是不可能支撐起一個新時代大公司的。
所以你應該去做“標準化”的產品,要設法搶占心智成為頭部,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娛樂消費生活方式的檔次標準或基礎設施。
3、越高端,流量越分散。
很多人喜歡說服務中高端人群、做消費升級,但是很遺憾,我們發現在中國,越是做“下三路”接近底層的需求,往往用戶流量越集中,約炮、打車、便宜貨、傻瓜型游戲……但是越往中高端做,越是作用于人性的優點和人們的自我提升,這個流量就越分散。
因為越是底層的需求越是相似,越容易成為人們的最大公約數,也越容易平臺化。
但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分散,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情懷興致,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逼格檔次,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健康品味,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充電方式……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是小圈子化,所以你很容易觸到人群的天花板,如何精準捕獲分散的目標客群,如何做高毛利,這些都會非常重要。
4、中產的錢不好賺。
很多人認為,屌絲就是免費,中產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就是人傻錢多有錢任性。
但是實踐中,中產的消費可能更加理性和謹慎,更善于精打細算,一方面他們有足夠的信息源來做這樣的“計算”,另一方面中產面臨著“向上上不去、向下卻隨時可能滑落底層”的困境,很多人都是接近上流的精致外表、接近屌絲的可支配收入。
所以如何征服他們的心,可沒有那么容易。
5、做小弟的思想準備。
在這樣的情勢下,真的不要天天想著做大平臺、想著顛覆bat、想著改變世界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先學會容易騰訊和阿里的體系中、老老實實從小弟做起比較重要。
想想看,牛如喬布斯,當年不也一樣不得不暫時對蓋茨“稱臣”?創業首先是生意,找到現金活下去才有勃勃野心。
6、快速變現,輕資本依賴。
過去幾年,大量公司的衰落,其實是因為創業者把大多數時間都放在了融資上,和投資人觥籌交錯四處周旋,卻始終沒有功夫聚焦在產品、員工和市場一線上,而后者才是真正的重要。
這樣的結果也造成了一種逆淘汰,誰背景好會融資,誰就能一直跑下去,哪怕產品和商業模式很多和一坨屎一樣,大不了直接抄襲做的好的就行了。
這樣的逆淘汰到最后,走出來的公司都是重度資本依賴型公司,都是資本家們的提線木偶。
沒有顯赫背景的草根創業者們顯然不能這么玩兒,所以拜托你不要講“先燒錢、做免費大平臺、流量成規模了再變現”的故事,這個故事太奢侈不屬于你。
你要做的是簡化商業模型、縮短盈利鏈條,盡快地悶聲賺錢,這樣哪怕有大家伙進場,只要有錢賺至少你活得下去。
不要在想什么“英雄不問出身”了,那都是投資人套你點子之前的說辭,人家心里可都是對你的背景明碼標價著呢。
7、創新和壁壘更重要。
時至今日,從0到1的創新的重要變得史無前例,因為玩“模仿加微創新”,你不僅玩不過bat,玩不過tmd,恐怕一個陌陌也能把你抄死。
草根玩家在別人主場的賽道上再怎么創新,別人只要稍稍動一動產品、玩一玩資本、分分鐘就能把你弄死。
所以,兩種思維會比較重要:一是第一性原理,不比照市面上已經有的產品,而是回歸用戶需求本初;二是破壞性創新,減少主流對手長期專注、持續發展以至效率過分的部分,把關注點放到其他價值訴求上,并且不斷深耕,由于雙方基礎理念結構不同,強敵不大可能轉而追隨。
但即便這樣我也要說,中國現在最關鍵的是專利制度,是創新保護,否則我苦心孤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殺手锏,申請專利用了一年半,你憑著資本人傻錢多分分鐘把我干了,這個局還有什么意義,以后還會有人創新嗎?保護中小創業者,從保護創新開始,救救創業救救創新!8、找趨勢,不追風口。
喜馬拉雅上衛哲老師一句話非常好:要尋找未來的趨勢,而不是追風口。
趨勢是長期的必然的,而風口則是可以通過短期炒作、資本哄抬制造出來的“熱點”。
截至今天,相當多的風口已經被證明是“偽需求泡沫”,根本不是未來趨勢,你去追不是送死嗎?更何況,當一個領域成為風口的時候,往往之前已經有幾十家企業在那里深耕了半年一年,主流投資人估計都進去過了一遍,這個時候你才反應過來要追,還來得及嗎?當一個事情已經成為風口時,它多半已經和你無關了。
所以創業者的核心是找準趨勢提前布局深耕細作,時機成熟風自然會來。
只不過,很多人是心理還沒過斷奶期,沒有融資就不敢創業,所以一定要2vc,一定要追風口。
七、未必是壞事總結一句,對于大多數草根玩家來說,可以融入大公司生態、具有創新壁壘、圍繞年輕一代(準)中產階級、盈利路徑短、現金流清晰、低資本依賴、健康積極可持續的娛樂和消費,或者大公司體系下的2b服務,會存在越來越多的機會,甚至存在平臺級大機遇的可能。
但是回到開頭,今年是創業者尤其需要“講政治”的一年,只有一個最重要的背景,19大的召開。
畢竟,經歷了前景如此混沌不明、幾乎看不到多少大機會的16年,我們迫切地需要知道,這個國家下一個重要的棋子將落在何方?科技趨勢,政治走向,市場規律,社會思潮,這四大合力的系統性結果,才能讓我們看清新一個周期下“時代的紅利”究竟為何。
最后來一點打氣的話:過去的路都不靈了,但這未必是壞事。
大爭之世,英雄方能崛起于草莽之間。
對于新來者來說,最大的優點或許是“沒有包袱、沒有慣性、沒有原罪”,因為上個周期能走得通的模式現在都不靈了,你輕裝上陣,很多事情從頭開始,這帶來了寶貴的重新洗牌的機會。
不要怕寒冬,因為生來就在寒冬中,沒有什么可以失去,除了“思維的鎖鏈”。
祝好運,再過個五年,我們看誰是新經濟周期中的馬云、馬化騰、王健林。
下一篇:互聯網創業者起步時至少要花多少成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媒體創業還在靠心靈雞湯?資訊類短視頻應該是你接下來的方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