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融資 > 機構投資人

機構投資人

頂級投資人都是怎么做盡職調查的?

分類: 機構投資人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9-29

閱讀 :915

盡職調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只不過它是否作為一個階段或者項目獨立存在,以及詳略程度、是否出具專門的報告等等有所不同而已。

尤其是投資,簡直可以和盡調劃等號。

今天分享一下自己關于盡調這項工作的體會與思考,既是分享,也是請大家給予指導。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盡調可以被分為行業研究、法律盡調、財務盡調、對人的盡調等等,但分開只是工作開展的必要技巧,并不能成為片面認識它的理由,因此,我會以法律盡調為主,探討整個盡調工作的思考。

所謂關于盡職調查的三個問題,指的是:01為什么盡調這說的是必要性或者原因,以及盡調的目的。

原因有兩個:1. 決策需要信息,但是,2. 信息不對稱&不確定。

股權投資業務的過程就是溝通和說服,而要說服,就需要信息或者數據或者叫證據。

投資經理們通過走訪、查閱檔案等等工作搜集信息和數據,制作報告,經過專業分析與判斷,做出“投資建議”,提交給投委會,投委會再根據這些信息和數據,做出投資決策。

信息是不是足夠完整、足夠準確,直接決定投資決策結果或者投資成功與否。

如果你是投委,你要決策要不要投、投多少、怎么投、風險是啥、風險在哪兒、能不能避免或者能不能承受……要回答這些問題,作為一個專業靠譜的投資人,你不能只是跟著感覺走,你需要證據支持,沒有這些你竟然決定投,那你就是瞎投,如果你是拿基金的錢做投資,你就是對你的LP不負責任。

如果你是投資經理,你的工作就是說服投委會給你建議的項目投出贊成票,你拿什么說服他們接受你的觀點?只能是扎扎實實的證據!理論上說,如果能得到百分百全面準確的信息,每筆投資每個項目都可以成功,大賺特賺。

但那是夢想,現實是,資源是稀缺的,信息也是。

信息總是不完整,信息總是不準確,信息總是不確定。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就是充滿不確定性。

那咋辦?朱蘇力教授曾說,對中國研究的最深刻和透徹的人,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費孝通,我覺得有道理。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寫道,“不做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好的調查,也沒有發言權”。

費老的《江村經濟》和《鄉土中國》如此經典,就是因為他們做了大量的“盡職調查”。

可見,為了獲取你需要的信息,只有做盡調,做好的盡調。

這項工作就是要在各種“局限條件”下,盡最大的努力,盡可能全面地,盡可能審慎地搜集相關信息和數據,越多越好,越多越準確,越多越靠譜,投資成功率就越高!再說盡調的具體目的,也有兩個,即:1.發現價值2.發現問題我們經常講,做事要有極強的目的性。

盡調目的是啥,將決定你要調查哪些內容,哪些是重點,哪些就沒那么重要,以及調查到什么程度。

所以,可以說目的統領了整個盡調工作。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判就是這樣,誰掌握的有效信息更全面,誰就能贏。

再者,咱們的調查研究不到位,跟人家創始人聊天可能都會艱難,更別說談判了。

我們在做投前盡調的時候,目的就很明確,首先就是要通過調查研究,對擬投資的這個公司或者項目值不值得投或者估值進行確定,作為之后談判的根據,比如你就需要進行行業/市場研究,還得就該具體項目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供應商都是哪些,客戶都有誰等等進行調查分析,這些都是為了回答值不值得投,值多錢的問題。

另外一個,是通過調查發現這個項目或者公司的風險或者存在的問題,也就是風險管理中講的“風險識別”。

首先是個心態問題,咱不是沒事兒去找茬,也不是像渾水那樣要唱空誰,人無完人,企業也是,相對來說,我們應當更傾向建設性的批判和合理懷疑。

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只有像渾水那樣的,才可以把一個企業查的非常深入和仔細,因為他的動力就比其他人強勁的多,類似的例子還有一本書,《菊與刀》,很經典,對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研究入木三分,為啥,因為當時是有目的的,美國要搞定日本,所以才有這個研究項目,后來才有這本書。

所以,如果先不考慮局限條件,在對待盡調的心態,甚至具體做法上,渾水是值得學習的。

當然,公司的引導機制也要為此提供保障,如果盡調隨便做做也能通過,那就不會有人去重視盡調,去認真寫報告了。

說到風險,無論是財務的、法律的或者是市場的風險,是公司的,咱投了,就有咱的份。

你需要判斷,存在哪些風險或者問題,尤其是將會影響公司未來發展、融資乃至進入資本市場,因為這個牽涉退出。

當然,僅僅識別出來并非最終目的。

盡調不應是純粹信息搜集,沒有分析就沒有意義。

所以,風險分析評估也是盡職調查的應有之義,你要回答以下問題:哪些問題是致命的,哪些是必須要求標的公司解決處理的,哪些又是我們可以幫他解決的。

而這些問題也將成為后續談判乃至起草投資協議的依據。

有人問,那應該如何評價這些問題呢?我覺得至少可以這么考慮,投資方案設計的退出渠道是IPO,那就不能有IPO不接受的問題,比如你的技術出資,技術根本就不是你的,再比如,業務完全依賴別的機構,不獨立等等。

其實,還有一點也挺重要,就是如果將來咱們投了他,這些問題就會是投后增值服務的需求所在。

02盡調些什么“標準的盡調清單”隨處可見,但是盡調些什么,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盡調什么,是受“為什么盡調”約束的,尤其是要受具體的盡調目的也就是盡調所服務的具體業務所約束的,比如說,我們這種天使投資要做的盡調,和ipo、新三板、發債之類的就不一樣。

因此,一點也不夸張的說,盡調清單上的每一項,都要思考和回答:為什么要查這個,目的和意義是啥?以下列出一般股權投資前盡調清單中的重要事項,但我只能挑一部分,就目的以及具體材料多說幾句,其他的就只能一帶而過:1. 歷史沿革這里重點說的是股東情況,包括各股東出資認繳實繳情況、是不是存在委托代持,股東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特殊約定;還包括,歷次股權變動的情況,比如股轉,比如增資減資。

(1)出資到位情況。

因為我們是股權投資,我們將來也會是公司股東之一,我們一般都是很快就出資到位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利益和公司有實質性綁定,我們就得操心,那其他股東尤其是創始人股東有沒有出資,有沒有綁定,出資多少,多大程度綁定?所以要查明出資到位情況。

除了沒到位或者到位的太少,還可能出現多出資的情況,就是股東超出認繳注冊資本給公司打錢,又沒界定這錢究竟是增資還是借款,抑或別的啥意思,這個問題既會導致財務凌亂,更是導致股東間糾紛的重大隱患,不得不查明并設法整改。

(2)出資形式。

當然,出資形式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比如有人用無形資產出資,那么,價值是否公允,權屬是否清晰等等就關系到是否有可能被認定為虛假出資,是會影響之后公司融資或進入資本市場的。

(3)股權代持。

股權代持是可以的,但畢竟存在模糊不清的缺陷和股權糾紛的風險,因此,務必要查明,如果沒有相關的代持協議等文件,就要請他們務必簽署協議將代持關系明確界定下來;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應當盡量避免代持,要求創始人盡快顯名或者換成持股平臺,這個我們也可以派出專業團隊協助企業完成。

(4)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設置關系到公司控制權和利益分配是不是公平合理,從根本上決定團隊的穩定性、責任感和公司的命運。

雖然說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結構,但是有些經過實踐檢驗確有弊端的結構還是應當避免的,比如說均分,比如說真正的創始人或者核心人物卻占相對少的股權,或者,沒有預留用于激勵員工的期權池,這些都需要調查清楚來龍去脈,并根據具體情況要求企業調整。

(5)股權變動。

股轉、增資減資等等,要關注的是緣由以及操作是不是規范。

這個我們遇到過非常低級的錯誤。

這家公司分不清股轉和增資,協議簽的是增資,里面還明明白白寫多錢進注冊資本,多少進資本公積金,搞得跟真的一樣,可事實是,錢打給了其他股東,注冊資本也紋絲不動,那個所謂投資人也沒在章程里出現,也沒在工商那里登記。

這個公司后來已經經歷了好幾輪融資,這個問題才突然被提出來,少不了一番溝通協調。

關鍵時候,這種問題是要耽擱大事兒的,萬一上市前,因此發生糾紛呢。

(6)以上這些在調查的時候,除了工商登記備案的資料外,還需要留意股東們另外簽署的協議,如果之前已有融資,還要特別關注投資人對公司、股東以及后續融資的限制。

再具體點說,歷史沿革不能僅僅是查了下工商檔案,寫個時間節點,而是必須查明真實情況,并且必須見到交易文件,你說是股轉,那就必須見到股轉協議,你說是增資,就必須看增資協議,還得留意,有沒有補充協議。

2. 組織架構我們要查明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包括董監高,還要查明有沒有分支機構,包括分公司、子公司等等,還有關聯企業。

比如就有人同時干好幾個公司,如果我們特別重視創始人的ALL IN,那這個關聯企業就很重要;我們也見過這樣的創業者,為了不同的目的,比如說申請政府補貼等等,就在各地設公司,好些個,咱只投其中一個吧,那創始人究竟要做哪個公司就必須查明;是不是把其他的公司都注銷掉更好些。

另外公司的董事會組成、高管任職情況等也事關公司前途,需要關注。

3. 核心團隊這是對人的盡調,尤其是創始人。

因為我們認為,早期投資主要就是投人,所以,對人的盡調就應該是重中之重。

那我們關心創始人的哪些情況呢?我覺得,至少包括勝任度、穩定性和安全性。

為了查明勝任度,可以看學歷、能力以及經歷等等;為了查明所謂安全性,你就得查下有沒有原單位的競業禁止約定,得查下他們的個人征信情況和在圈子里的評價,有沒有訴訟;甚至配偶關系如何,他自己身體狀況如何。

配偶關系這一塊兒我們有的小組是做了工作的,比如配偶寫了承諾或者簽了協議,但身體狀況這塊兒,我還沒聽說有人要求創始人做體檢。

但我聽過別人家的例子,真有訪談過后不久,創始人因病去世的。

團隊的穩定性,也非常關鍵,我們也是有過相關經驗的,包括公司的一些關鍵崗位,比如技術總監、財務總監等,變動頻繁,這就得查明原因。

初創企業,如果核心團隊、關鍵崗位發生分裂,基本上這個企業得完蛋。

4. 主要資產我們瞄準的這些硬科技創業企業,除了關注團隊,最重要的資產莫過于技術。

所以,關于技術的盡調要特別關注。

除了技術本身的領先、獨特等等之外,法律盡調要求關注技術的權屬。

因為很多科技創業者都是離職創業,也就是說,他有“原單位”的,那他這個技術往往不是他們口中所說的是他自己的技術,而是屬于職務發明創造。

如果是專利,需要關注專利的有效性、保護期限等等,如果是非專利技術,更應做好盡調,這項技術有沒有可能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有沒有許可給他人使用等等。

另外,我以前講股權分配的時候,提到技術出資的注意事項,除了權屬清晰,還有出資手續完備,估值合理和技術與主營業務的相關性,這也該是調查的內容。

當然,其他資產,比如商標、著作權、設備、廠房等等,如果是特殊行業,還有相關資質許可,都需要在盡調時查明,因為這些可能關系到估值,關系到業務能否按照設想開展等等。

5. 市場分析6. 產品業務7. 財稅情況這個部分需要法務和財務團隊配合完成。

財務報表是企業經營行為的記錄,如果是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的公司,通過查閱和分析報表,是可以發現企業經營中的一些問題的。

我見過的有些創業者,雖然注冊了公司,但業務經常體外運行,比如,注冊資本認繳不實繳,開展業務的收支全都從個人賬戶走,公司和創始人個人的財務混同,這就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比如可能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加大了創始人個人的風險;同時這樣做也導致公司的財務極不規范,不能正確反映公司經營情況,必須予以整理。

還有的創始人,公司沒錢了,就直接給公司打錢,也說不清這錢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借款?增資?贈送?這些不搞明白,我們不能進去的。

8. 債權債務9. 訴訟處罰為啥要查涉訴情況,當然不是說公司就不能有訴訟,而是要查原因,進而要分析是不是經營管理有問題,要查或有債務,比如有的公司給別人擔保,將來可能要承擔一大筆債務,這不能不查清楚,進而看合理性,再判斷哪些就認了,哪些需要在后面的投資協議中予以分別界定。

我們做早期投資,項目或者公司不像vc、pe階段有那么多的信息和數據,這特點要承認,但是這并不構成我們不做盡調或者草率盡調的理由,至少上面所列這幾項,是必須要查明并有所分析研究的。

其實,即使你用盡全力,你也未必能查的那么全面,何況你一開始就不想盡全力。

01怎么做盡調這是術的問題了,就是去哪里獲取可供決策的靠譜信息。

剛才說,第二個問題“盡調些什么”受第一個問題“為什么盡調”的約束,同樣,這第三個問題也要受第二個問題的約束。

也就是說,去哪里怎么查,取決于你要查什么,查到什么程度。

盡調原則全面、客觀和審慎,這是最基本的。

什么是全面,就是從法律、財務、業務、人員、管理、行業等等方面全方位調查研究一個項目或者公司。

再說一遍,這是一個整體,再具體一點的表現就是,盡調工作過程和成果,除非是各個方面配合得當,充分交流、互相驗證或者支撐才能有效完成。

什么是客觀,就是不要主觀臆想。

這是大多數人很容易犯得錯誤,我見過的,連技術權屬這樣的關鍵問題,都是問創始人了一聲就了事。

有沒有對外擔保,不去調查就說,“應該沒有吧”或者“他怎么會有對外擔保呢”,這很不靠譜。

聽說還有直接拿別人家的盡調結果直接用的,你咋確定這些材料和結論的客觀性?再說具體一點,是不是客觀,就是要看證據,應該追求每一個判斷都有相應的客觀證據支持。

所以,盡調工作底稿要做好,要保存好,要經得起審查,沒有證據支持的投資建議,格殺勿論。

什么是審慎?講個例子。

要查公司有沒有涉訴,怎么查?能不能就查下裁判文書網、失信被執行人公示平臺?要不要去法院?去哪個法院?要不要全國法院都查一遍?仲裁委要不要去?勞動仲裁呢? 或者,有人說,不用那么麻煩吧,有些確實沒法查啊。

我想說,盡調其實就是謹慎性調查,審慎是基本原則之一,審慎無止境!所以我強調,除非局限條件比如時間不允許,否則應當拼盡全力用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展開調查獲取信息。

讓公司出具兜底承諾,是補充手段,不能當做首選。

調查方法應該說,方法渠道不一而足,條條道路通羅馬,各莊有各莊的高招,只要能實現盡調目的都行。

常用的比如:(1)公司提供。

盡調一開始就是先發清單給公司,要求按清單提供,一般也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但我覺得,頭腦要清晰,這個渠道獲取的充其量是素材或者說線索,是不應不加分辨地當證據使用的,你要有判斷,你還得用其他證據來相互印證。

經常聽到有人說,項目方很強勢,不配合,但這個往往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因為我們沒有規劃好,三天兩頭跟人家要資料,這就很不專業,當然惹人煩。

所以,應當自己先把準備工作做扎實,爭取一次性把清單做好,再讓項目方準備。

(2)實地調查。

眼見為實,親自實地調查能獲取第一手的信息,如果經驗豐富,心思細膩,在現場或許還能獲取許多在各種文件中沒能體現的信息。

比如,你不去現場,就不好了解公司員工們的真實工作狀態,或者實際的生產情況、資產情況。

說起這個,我甚至都想到《駭客帝國》,想到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關系。

不知有沒有人有同感。

(3)訪談紀要。

和公司的股東、高管、員工、供應商、客戶進行面對面訪談,是獲取有關公司或者創始人有關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這個工作有相當的藝術性,因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否有效溝通,獲取有效信息,很大程度上受你的訪談技巧的影響,所以我們還需要提高察言觀色,聽話聽音,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本領。

還有一點,不能嫌麻煩就隨便找幾個,更不能是項目方說讓你找誰你就找誰,應該有目的的選擇,有計劃的進行。

為了了解行業或市場或技術情況,訪談行業協會、業界大咖、相關專家等也很有必要。

(4)第三方查詢。

比如工商稅務是必然要的,公司的詳檔必須查到,不止如此,還得和實際情況對比,因為可能股東們實際履行的協議和公司在工商局登記的信息不一致;再比如涉訴信息,需要去裁判文書網、失信被執行人公示平臺等等數據庫進行調查,企查查、啟信寶等APP也可以查詢,但要注意綜合各種不同渠道來判斷;相關資質認證機構也得去,確定企業應當取得的相關許可、資質是否取得,具體情況如何。

根據行業不同,可能還得去相關行政主管機關查詢環保等相應處罰等等。

不止于調查完整的盡調不止于調查,能不能寫好盡調報告也不能忽略。

盡調報告寫不好,盡調就白做了,盡調報告寫不好,決策可能就錯誤了。

篇幅所限,只說一點意見吧,盡調報告不能僅僅是材料或原始信息的堆砌,而沒有分析研究。

比如寫完歷史沿革,應當有對以上事實的總結,然后分析哪些存在問題,比如之前的股轉操作是否規范,股權結構設置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要不要調整,建議怎么調整。

尤其是我們把盡調報告和投資建議書合二為一的情況下,投資經理僅僅堆砌材料,而不發表明確意見,我們就要懷疑,最后結論說“建議投委會同意投資”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就說這些吧,總結下,要做盡調,怎樣做就是合格的,是由業務本身決定的,投資決策需要盡量充分準確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決策就是判斷盡調合格與否的標準。

因此,盡調對于我們的投資業務,其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希望大家給予足夠重視;另一方面,小組立項、預審會乃至投委會,也應特別重視并在實操時嚴格把關,正確引導,讓我們的團隊越來越專業,讓我們的組織越來越專業。

09-29

下一篇:朱嘯虎:互聯網創企價值增長透支 上市破發潮毫不奇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啟明創投鄺子平:軟銀基金帶動VC行業發生根本性變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无码专区视频在线|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