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中國多大佬,大佬多低調。
可像這位把企業帶到近500億市值,一個月前退休都不見消息的大佬,也實在是少見。
他就是前TCL集團掌門人——李東生。
說起來,當年TCL勢頭很猛,銷量年年第一外,各大雜志封面那是輪流上。
那本《時代》周刊甚至評價李東生為“最具影響力商業領袖”之一。
但與此同時,TCL從神壇跌落的速度也同樣令人唏噓:3年不到,企業就在18個月內虧18億,《福布斯》又說李東生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最差勁的老板。
真是笑不出來。
后來企業又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中國實業真的已死嗎?畢業2年即任總經理華南理工三劍客如今只剩他一人李東生是廣東惠州人。
惠州是座蠻有歷史來頭的城市,經商的人卻不多,大家都安安穩穩的,但求別出個差錯就好。
就這樣無憂無慮長大的他卻被下放當了知青。
知青生活苦,每次收稻子插秧,都要蛻一兩層皮。
慢慢的,白凈靦腆的東生就和變了個人似的:一身黑亮亮的腱子肉,還當了民兵排長,大小事都管。
直到26歲,他被華南工學院的無線電工程專業錄取。
在那里,他遇到了后來被并稱華南理工三劍客的康佳陳偉榮和創維黃宏生。
時隔多年,“華南理工三劍客”早已不復存在:陳偉榮離奇辭職,黃宏生被捕入獄,只有他李東生,一直帶領著TCL奮斗至今。
但當年,“學理工科要投身實業,建設一國之基礎”曾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畢業后,李東生“理所應當”地放棄了包分配,在全家人的勸說和阻撓下,進入TCL的前身TTK家庭電器工作,開始制作錄音磁帶。
八十年代初期,一首《跟著感覺走》紅遍大江南北,滿街都開始賣磁帶。
李東生沒時間聽,天天就泡在車間加班加點的干活。
獲得領導賞識后,他便被派到香港負責海外業務,從采購到銷售,李東生開始全面接觸海外市場,正是這段經歷,為后來TCL的戰略打下了基礎。
在他的推薦下,TTK的電話生產業務線開啟,這就是日后名聲大噪的TCL,坐上TCL總經理位子時,他才剛畢業兩年。
然而技術出身的李東生缺乏銷售經驗,他選擇了離開。
八年后,李東生帶著招商引資的經驗卷土重來,此后為TCL奉獻了一生。
從商業領袖到最差老板不消3年因為一部火的一塌糊涂的《還珠格格》,彩電開始占領各個家庭。
李東生看到遍地的小屏幕電視,他一上來就下令,做“TCL王牌”大彩電!沒想到一上市就火了。
2001年,TCL彩電跑到了全國第一,3年后就登陸了港交所。
同時,TCL的老業務通訊干的也是風生水起,2001年,憑借一款寶石手機,公司賺得是盆滿缽滿,也牢牢站住了國內手機行業的領先地位。
趁熱打鐵,李東生又為自己定了兩個小目標。
第一是彩電走出去,第二是手機引進來。
他先是力排眾議收購湯姆遜公司的電視業務,這也是我國企業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強,更何況這家企業還是全球第四大電子生產商,常年霸占全球彩電老大的位子。
半年后又閃電般地并購阿爾卡特。
這一系列閃電般的蛇吞象的大動作,立馬讓TCL和李東生輪流登上雜志封面,還成了《時代》周刊和CNN眼中“25名最具影響力商業領袖”之一。
可是看似已經快要登頂的李東生,卻因為這兩個決定,差點賠的內褲都輸掉。
先是對行業判斷失誤:收購湯姆遜后,李東生下重注的CRT技術一夜之間就不流行了,眼看著就要被液晶技術取代。
左為液晶顯示屏、右為CRT顯示屏禍從來不單行,TCL的手機業務也舉步維艱:外部趕上國際市場山寨機、水貨機肆意橫行,內部又是并購之后水土不服。
2005年,并購的兩家企業一個比一個虧得慘,TCL遭遇20年來首次虧損,18個月虧18個億,從沒虧過錢的李東生一虧就是20多億。
他不甘心,放話來年鐵定扭虧,結果2006年居然又虧了19.32億元。
那年的股東大會上,半年時間瘦了20斤的李東生,一頭白發還得接受股東輪番轟炸。
2007年,湯姆遜撐不住了申請破產清算,TCL股票大跌。
曾經打江山的兄弟或出走或轉崗,曾經給予他一身輝煌的媒體,還把2007年“中國上市公司最差老板”的名頭安在他身上。
面目全非,沉到底。
鳳凰涅槃后價值被低估值得尊敬的一生在這樣的絕境中,李東生卻依舊不卑不亢,只跟剩下的弟兄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鷹在成年后還要經歷一次涅槃重生。
只是這重生,是要將喙和爪子,一次次的撞擊最堅硬的巖石,將他們撞的支離破碎、鮮血四流,就連羽毛都要一根一根硬生生拔掉。
在無法想象的痛苦中,獨自等待再一次的生長和九萬里的高空。
故事講完,李東生壯士斷腕,出售了蒸蒸日上的國際電工業務以及PC業務,緊接著咬牙關閉了法國的工廠并進行賠償,隨后開始長時間的蟄伏。
在這段蟄伏期里,沒人知道李東生見了誰,做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只是2009年,他一出關就做了一個嚇死人的決策: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TCL成立華星光電項目,進入液晶面板領域。
手下人都擔心,這一筆砸下去,若是失敗便再無翻身之日。
但是創哥轉念一想,這也是沒有招的招數了。
當時大熱的三星、LG等企業虎視眈眈,如果不在面板和芯片上殺出一條血路,TCL仍舊還是死路一條。
隨后,李東生卯著一股勁,愣是用了三年才扭虧,兩年穩固,終于讓TCL活了下來。
經過這次事件,TCL也越發低調。
即便2016年,TCL電視全球出貨量突破2000萬臺,穩坐中國彩電行業龍頭,位居全球彩電行業前三強,也全無半點輿論聲音。
而如今的互聯網講故事拉股價的打法,對他來說更是一場挑戰,李東生顯得力不從心。
有人說,屬于李東生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你看,曾經的“中華酷聯”如今只剩華為在撐,賣身止損,成了老牌國產手機廠商的共同選擇,就連TCL也難逃這一命運。
李東生在TCL奮斗了35年后,選擇退居二線。
這35年里,面對巨虧時他沒有離開,別人請他做市長他更沒有離開,一輩子堅守在家電業。
在商業大潮里,TCL的這段曲折歷史可能更多的被用來當做彎路的案例,但少有人能看到其中殘酷試煉的意義,以及對整個中國企業健康發展的價值。
李東生的結局也像是一場對于中國實業發展的無言叩問。
有人曾問李東生,做實業投入那么大,劃算嗎?可人一輩子總該投入些什么,不然夢想該怎么算呢?
下一篇:朱嘯虎疑回應:50后創業者帶來的回報第二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投資人崩潰:三次錯過趣店是什么感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