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年度出現詞最高的企業:樂視一年之間,天上地下,樂視及賈躍亭一年的感受頗深。
創業有風險,樂視及賈躍亭就是最好的樣板2016年,樂視還是一家600多億元市值上市公司,所有成員熱火朝天的打造樂視生態,為夢想“窒息”。
但2016年年底的資金鏈問題,成為落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隨后樂視便開啟了崩塌之路。
這一危機將樂視體育、樂視網等樂視系公司均卷入漩渦。
2017年年初,融創中國為樂視砸入150億元,嘗試進行挽救,但效果甚微。
隨后,樂視的關鍵詞里似乎只剩下“討債”和“員工離職”。
2017年4月到7月之間,樂視經歷了“挪用13億易到資金”危機、樂視網停牌、賈躍亭辭去樂視總經理職務、大規模裁員、多家銀行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凍結樂視旗下公司存款、討債的供應商云集等堪比美國槍戰大片情節般密集的各類事件。
2017年7月,賈躍亭辭去樂視網所有職務,只身赴美造車。
隨后,宣稱要“下周回國”的賈躍亭,卻因為逾期多家券商欠款而被列入“老賴黑名單”,還憑著老賴身份登上紐約時報。
2018年1月2日,還在美國的賈躍亭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稱將把上市公司的債務問題全權委托給其妻子甘薇和哥哥賈躍民。
賈躍亭的個人財富從2016年的420億元縮水到2017年的僅20億元。
2017年12月,新能源車在中國火爆異常,然而,賈躍亭卻希望渺茫,他能否翻身?能否歸來?值得期待。
GPLP反思:樂視失敗原因:過度擴張實現樂視生態只有一種可能:有永遠也花不完的錢。
然而樂視沒有這個花不完的錢。
因為生態化不是多元化,生態化板塊之間要相互依存,并且至少有一塊業務有強大的根基,可以為其它板塊提供持續、循環、充足的造血功能,才可能形成企業的良性發展。
缺乏造血能力,樂視就成為案板上的肉。
樂視融資狀況介紹:二、共享單車之倒下的町町單車 小鳴單車 酷騎單車2017年,失敗的企業當中,共享單車是重災區。
2017年初,一年前,共享單車以迅猛之勢崛起,隨后開始野蠻生長。
然而一年之后,風口上的共享單車開始出現倒閉潮,先后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被曝押金無法退還。
這期間,經歷了什么?一切要從兩年前說起。
2015年6月,戴威的ofo收到了第一輛學生共享出來的單車,這標志著共享經濟正式到來。
隨后,伴隨摩拜的入場,共享單車作為新的商業物種引得無數媒體輪番報道,共享單車持續深溫。
資本追捧也刺激著其他創業企業躍躍欲試,一時間,大街上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共享單車,競爭激烈,ofo、摩拜的口水仗也使行業話題性十足。
2017年下半年,騰訊及阿里的加入使整個行業梯隊分的更加明顯,摩拜全面接入微信,ofo入駐支付寶,共享單車已不再單純是“彩虹車”之間的較量,摩拜、ofo雙寡頭之下,留給其他平臺的機會越來越少。
于是,倒閉潮開始來襲。
2017年6月21日,3Vbike發布公告稱,由于大量單車被盜,即日起停運,這距離其上線運營不過4個月。
2017年8月2日,町町單車因非法集資、資金鏈斷裂,被棲霞區工商局納入異常企業經營名錄。
從“富二代”到“負二代”,前后不過8個月。
2017年9月底,酷騎單車曝出資金鏈斷裂、押金難退,多地運營單位與工商局失去聯系,部分地區開始對酷騎單車進行清理。
2017年11月,供應商和用戶圍堵了小藍單車北京辦公點要賬、要押金,其中還有公司的調度維修員等員工討工資,這種現象距離其上線運營不足一年。
2017年,共享單車成為投資及創業圈一道最引人注意的風景。
GPLP反思:創業不能跟風共享單車并沒有那么簡單。
共享單車的價值不僅僅是盈利租金,還涉及到大數據、線下交易入口、出行服務等領域,基于以上特征,共享單車市場不會出現小而精的企業,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必須用戶規模大,擴張速度快,必須是賽道前幾名,行業本身就只允許有少數幾家能存活,投資人也只看賽道前幾名,導致很多跟風小企業融資困難,不得不倒閉。
三、VR行業很好,完美幻境為什么會倒下?2017年,VR全面歸來。
伴隨人工智能的爆發VR也開始再次升溫,然而,遺憾的是,完美幻境卻逆勢倒了下去。
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一切需要從頭開始說起。
2013年,趙博和他的幾個朋友放棄原來的工作,一起創業,在北京成立完美幻境。
2014年,完美幻境將重點放在VR頭顯的研發上,并在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聲。
但是他們認為,VR需要硬件和內容兩者兼備。
事實的確如此,但是實現并不容易。
于是,他們決定做一個硬件產品——全景相機。
經過5代產品的迭代,趙博和他的團隊判斷可以量產的時候,2015年11月份,他們獲得了英特爾投資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與此同時,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行的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上,完美幻境發布了Eyesir 4K VR全景相機,該產品能實時拼接,支持360*360記錄拍攝,并支持VR頭顯觀看。
發布之后,訂單量達到一千臺。
一切堪稱完美。
2016年CES上,完美幻境借助英特爾的展臺向大眾展示了Eyesir。
訂單量進一步增加。
2016年2月,為了盡可能創造天時地利人和,完美幻境南遷深圳。
與此同時,完成千萬元A輪融資。
而據報道,其辦公室也從創業之初的地下室幾平米變成700平米,團隊人員從6人增至100多人。
2016年12月,完美幻境與新華網在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達成戰略合作,推進“VR+新聞”的行業應用。
然而,由于供應鏈問題,完美幻境有了訂單卻不能按時完成生產,最終,資金鏈斷裂,公司宣布倒閉——2017年2月27日,完美幻境的全體員工突然接到了CEO趙博口頭上的公司破產通知。
從2016年8月開始,100多人的團隊開始陸陸續續被裁,只剩最后的28人。
GPLP反思:硬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可以致命如果說管理經驗不足不足以導致其倒閉的話,那么供應鏈管理經驗不足則讓完美幻境真的倒了下去。
2016年初,完美幻境宣布訂單額已超過一個億。
但是,完美幻境的供應鏈管理卻始終跟不上,負責供應鏈相關事宜的頻繁更換,這讓產品的交付一拖再拖,再多的訂單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例如,完美幻境曾和很多有直播和視頻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有合作,但是簽了協議后,本來約定5月份供貨,但交貨日期會一直拖到8月。
半年都不給對方供貨,最終合作伙伴都放棄了完美幻境。
因此,對于像完美幻境這樣一家銷售硬件產品的公司,供應鏈管理可以說是致命的。
如同去商場買手機發現商家沒供貨,這不就是開玩笑嗎?完美幻境融資狀況2015年11月份,英特爾百萬美元天使輪投資完美幻境2016年1月,獲得金浦投資、英特爾、天善資本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2017年5月新一輪戰略融資數千萬元 浩方集團投資四、直播平臺“獨角獸”光圈為何倒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原本紅火的直播市場,在2017年迎來了倒閉潮,伴隨眾多直播平臺紛紛倒下,從此撕開了直播行業虛假繁榮的表象。
其中,光圈直播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
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張軼2014年創辦光圈直播,不過,剛投身創業大潮的張軼當初選擇的創業方向是圖片社交,他的目標是做中國的“Instagram”。
2015年9月,張軼發現圖片流量的大頭還是被微信所收割,創業者很難有立足之地。
后來看到美國移動端直播APP——Periscope、Meerkat相繼出現,這引起了張軼的興趣。
于是,2015年10月,光圈轉型為視頻直播APP,致力于打造互動手機全民直播平臺,成為直播行業最早的創業者。
2016年初,直播行業開始高速發展,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包括映客、花椒、一直播等超過100家直播平臺拿到融資,而這一眾直播平臺背后也不乏騰訊、歡聚時代等上市公司的身影。
隨后,為了在直播行業脫穎而出,光圈直播與旅游衛視聯合舉辦了“光圈之星校花大賽”一舉成名,統計數據顯示,彼時,光圈直播的用戶數超過40萬,日收入突破800萬,儼然直播行業的獨角獸。
只是,一切高興的有點太早。
2016年下半年,伴隨著巨頭入場,在激烈的燒錢競爭中,光圈直播盡管花光了所有的錢來獲取流量,也的確擁有較高流量,然而,他們卻始終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錢。
2017年6月,光圈直播在發放了6月份的薪水后,其員工就再也沒拿到過一分錢工資。
除了員工,光圈還拖欠了平臺上主播5000到9萬元數額不等的薪資。
目前,光圈直播的官網已經無法訪問,CEO張軼在微信中坦誠了融資失利。
在光圈倒閉后不久,直播平臺倒閉潮正式開始,包括愛鬧直播、趣直播、凸凸TV、網聚直播等在內的18家平臺很快均無法登陸或倒閉;2017年4月,國家網信辦關停了紅杏直播、蜜桃秀、蜂直播等18家直播類應用;兩個月后,多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關停了“悟空TV”等11家手機表演平臺。
一場倒閉大潮,轟轟烈烈的開始,然后又一切迅速的消失了。
GPLP反思:過度追求風口 沒有意識到真正的風險1.創業者和投資人過度追風口,一時間出現眾多直播平臺,平臺供給量遠遠大于需求量,最后洗牌倒閉是必然趨勢。
2、沒有跟得上行業高速發展。
伴隨政策監管不斷趨嚴,直播行業的準入門檻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12月1日,國家開始施行對直播平臺和主播提出了“雙資質”、“先審后發”、“即時阻斷”等要求,按照規定目前符合要求只有YY、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少數幾家。
平臺型公司的資本之爭:伴隨巨頭與國家隊的入場,中小型直播平臺資源薄弱,無法與大巨頭抗衡。
然而,如果不能夠獲得資本支持,伴隨著帶寬、內容和營銷廣告成本的不斷上升,長期處于燒錢階段的平臺只能宣告倒閉。
光圈直播曾獲由合一資本、紫輝創投、協同創新三家投資的1250萬的pre-A輪融資。
五、“幾塊錢就能開豪車”:共享汽車聽起來很美“減少私家車,有效治堵”,共享汽車一誕生就狂吸眼球。
只是高潮過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友友用車原名友友租車,成立于2014年3月,早期以P2P模式切入私家車共享,用戶可以把自己的車輛放到平臺上給有駕照卻無車的人租賃使用。
2015年3月,趁著P2P租車的春風,友友租車又獲得易車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5年10月,友友租車主打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改名友友用車。
在2016年底實現了70個網點分布,近300臺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可以說是國內較早進入分時租賃創業的先驅,然而這一切卻在2017年分時租賃風口來臨之際戛然而止,未免讓人嘆息。
2017年3月10日,“友友用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更新推送,稱由于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決定退回所有用戶賬戶存款,停止運營。
2017年10月23日下午,共享汽車EZZY召開臨時性的全員會議。
會上,公司創始人、CEO付強突然宣布了公司即將解散、清算的消息。
當晚有員工稱,他們陸續被“踢出”微信工作群。
與此同時,2017年底,定位高端市場的的共享汽車企業EZZY宣布倒閉,這讓未來共享汽車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GPLP反思:共享汽車倒閉原因:模式超前 體驗差共享汽車高成本低收入,這讓其一誕生便被很多人否定。
其次,共享汽車存在便利度不夠、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因素諸多影響用戶體驗,再加上大城市牌照監管嚴,是制約分時租賃汽車擴大規模的最大障礙。
盈利難,體驗差,最終,共享用車開始走向了滅亡。
友友用車融資情況2014年9月,友友租車獲得由光速安振中國基金領投,險峰華興(K2)和天使投資人王剛參與的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5年3月,友友租車又獲得易車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在此期間,友友租車曾一共拿過兩輪融資,累計或達2000萬美元。
下一篇:死亡名單:外賣O2O如何避免死亡陷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失敗的創業者 你就是在這些細節摔了跟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