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阿里旗下購物網站叫天貓;倉儲物流網絡叫菜鳥;金融服務系統叫螞蟻;閑置交易平臺叫閑魚;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引擎叫神馬;今年10月末阿里旗下綜合旅行服務平臺——飛豬——上線,連阿里巴巴官微都忍不住自我調侃:“阿里動物園又壯大啦。
”今天要講的,不是阿里這家動物園,不是說阿里的業務,而是馬云當年在48歲“退休演講”時,關于企業經營方面說過的這么一段話:我的公司是個動物園,而不是農場,農場永遠做不出創新,農場就是一群雞一群鴨都一樣,服裝都統一的,麻煩大了,我們需要的是各類動物。
做公司既需要日行千里的“千里馬”,也需要按部就班的“驢”,起碼這兩大類角色不能少,問題是這兩種角色怎么安排?公司要統一,還是要“花樣”?那么,阿里巴巴的“動物園”企業經營方法,對于其他中小型企業適用嗎?對于初創公司呢?公司員工人心不齊,就是一盤散沙,注定做不成大事。
絕大多數公司都要求公司統一,并且是絕對的統一。
然而,公司服裝統一不可怕,行動、理念統一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統一。
馬云也說過,成功,就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廢話);如果在正確的方向上,思想、行動越是統一,就會越早獲得成功,然而如果不是正確的方向,那么也就死得更快。
我們總是以結果決定論看待事物,認為如今的大佬們倒推到20年前都是有極強的前瞻性都“料事如神”,馬云自己卻也曾承認,20年前根本沒預測到互聯網的今天,阿里巴巴走到今天,有點“莫名其妙”。
沒有幾個公司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產品、服務的終極狀態,不論是互聯網、還是實體,都在不停的摸索。
即使是正確的方向,就像是西天取經,從大唐通往天竺的道路數不勝數,唐僧師徒四人只走了一條路,歷經艱險十多年才達成目的;假設一下,如果當時多幾個取經小分隊,多試試其他的路,或許比唐僧他們少走很多彎路、少經很多磨難,更早取得真經。
我們,有很多企業做事都是“一意孤行”。
做企業,不是個人的賭博,輸了贏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決策者要為背后的所有人負責,別人沒有理由要為你的錯誤買單。
創業者更應該明白這一點,大家跟著你一起是要一起掙錢的,不是做你的“小白鼠”,替你“試錯”。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曾說過,他喜歡當初微信還沒做起來時的小團隊,當團隊中有一個人突然迸發一個靈感時,能夠抓起身邊的黑板開始向大家演練,大家集思廣益,完善之后立即執行。
互聯網時代,對手層出不窮,對手不會給你時間去讓你把靈感先匯編成文件、層層遞交、審批、研討、試驗,這樣做你一定會落后,落后就會被淘汰。
如今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企業“獨領風騷”,自然可以任性,做動物園也罷,做養殖場也行,怎么說都行。
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要在保持公司理念和方向的前提下,提高機動性,隨時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困難,隨時隨地從各個方向突襲、沖殺。
“物種多樣性”很重要,起碼千里馬和驢都有用途。
因為市場和對手,不會讓你一帆風順。
你實在無法預計,接下來一步踏進“馬路”還是“驢路”。
中小型企業和初創公司,要在保證公司理念和方向的前提下,保持機動性。
說起來簡單,可是怎么去做?給不給員工自由,給“千里馬”還是“驢”?公司理念是基礎,只有在相同的公司理念下,大家才能聚到一起做事。
這個理念往粗淺了說,就是掙錢,往高端了說就是實現個人價值。
一般情況下,高層領導喜歡強調個人價值,中下層領導喜歡強調掙錢,這種做法很通行,也很有用。
不論哪種“套路”KPI很重要,因為它把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跟公司的發展直接聯系在一起。
然而,關于KPI的學問也很高深。
根據二八法則,公司80%的貢獻是20%的員工創造的。
三流的企業家看到這個數據,就會裁掉80%,剩下20%,可是這20%還是要遵循二八法則,下一步難道接著裁員?二流的企業家則會關注那20%,一般情況下,這20%的KPI是超標的。
按照這20%的水平,提高總體KPI,這種“水漲船高”,有時候能夠能起到激勵作用,短期可用,但更多的時候,負面作用則更大一些,長期惡性循環之下,員工們遲早要效仿“富士康連跳”。
那20%的人員是天才嗎?不是,但是對于公司而言,這20%的人員優勢能力正好符合公司調性。
那百分之八十的員工,并不是傻、沒有能力,或許只是在目前的狀況下,優勢才能不適合這個平臺。
一流的企業家,也會在20%的人上下功夫,卻會在KPI的基礎上,給予20%的人相對的自由。
要知道這20%的員工能力是超過現有的工作要求的,他們的價值是沒有充分體現的,把千里馬當成拉磨的驢去用,這不僅是千里馬的損失,更是“主人”的損失。
你擁有的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還一直想著去別處挖人,敢說即使你挖到了,還是不會用。
喬布斯,不是按照規矩走的人,卻是個會用人的人,在蘋果公司當設計師走進會議室其他人馬上停止說話,并且在蘋果公司設計師直接向CEO匯報工作,這就是20%的人的待遇,正是這個原因造就了蘋果;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阿里,馬云不懂技術,給了20%的人員應有的尊重和自由,才有了阿里••••••另外一個很出名的人物,劉邦,他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劉邦明知道“運籌帷幄”、“不絕糧道”、“連兵百萬”自己是個“外行”,可是他做了“外行”最應該做的,那就是不干擾“內行”,給“內行”以自由。
好老板一定是喬布斯、馬云、劉邦這種成功的“外行”。
一般失敗的老板錯就錯在,剛愎自用,認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凡是老板說的都是對的”、“凡是老板的決定必須執行”、“凡是員工必定遵守規章制度”。
創業公司,規模性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板”不稱職,不懂得用人之道。
請來的員工都不如你,你要他們干嘛?請來的員工比你強,你不讓他們發揮,你要他們來干嘛?看到20%的員工有想法時,自己不理解,就否定。
80%的人有想法時,認為這是“民意”就推行。
可事實,20%的人自由之后,80%的業績能夠翻倍,而那80%的人自由之后,往往不僅20%的業績都保不住,反而是“集體發瘋”。
尤其注意,不要把那20%的“千里馬”逼成了80%的“驢”。
下一篇:中國私企大批倒閉的20個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融資10億,也能倒閉?|十大明星企業死亡案例盤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