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艱難熬過2015年的大嫂水餃,終究倒在了2016年初的寒冬。
大嫂水餃于1999年創牌,立足安徽合肥已有17年。
起步期的大嫂水餃敏銳地捕捉到中國水餃市場小、亂、差的經營僵局,洞察到水餃品牌的真空,以大單品定位掘金中式快餐,借力連鎖加盟模式跑馬圈地,在行業內一時聲名鵲起。
◆◆ ◆ 市場野蠻增長催生的快速成長 從1999年第一家店開始,野蠻增長的市場催生了大嫂水餃的快速成長,用“星火燎原之勢”來形容并不為過。
大嫂水餃僅在合肥的直營店就有16家,大多開設在合肥的核心商圈,依托大型商業體,可謂搶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大嫂水餃的擴張發展過程中,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地溝油、毒豆芽……惡劣的事件對大嫂水餃不無影響。
為了應對行業危機,大嫂水餃開始著重提升產品的健康品質,在標準化、科技化、營養化等方面進行戰略升級。
重塑上游供應鏈:自建700多畝地的牛、羊、雞牲畜的養殖基地,360畝地的蔬菜種植基地、面粉加工廠定制…… 在原料升級的同時,還不斷完善連鎖管理模式和搭建員工培訓體系,更是在行業內率先導入CT理念的快餐品牌,有力地支撐了大嫂水餃的多年發展。
◆◆ ◆ 戛然而止的戰略規劃 近兩年,為了拓展市場空間,大嫂水餃有意啟動速凍水餃產品,設想和架構線上商城、線下商超的O2O模式,意圖讓全國消費者吃上大嫂水餃。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經濟形勢的下行,連鎖經營管理成本的不降反升,大量職業經理人進入該行業,行業人才競爭上升到戰略高度。
“直營+加盟”于餐飲業,是成熟的拓展模式。
大嫂水餃快速的躍進,為加盟市場打開了一條成長通道,品牌力的提升更是得益于加盟店的擴張。
正是借力于這種模式,大嫂水餃得以迅速搶占市場,其品牌足跡遍布數市。
然而,快速的擴張,導致直營店和加盟店都面臨管理上的困境,產品創新的乏力、供應鏈的拮據,最終引發員工討薪事件,讓大嫂水餃所有的戰略規劃都戛然而止,不僅震動了整個中餐業,更引發眾多創業者對連鎖品牌經營的深度思考。
17年的品牌運營,大嫂水餃已經成為水餃領域的知名品牌,運營經驗豐富,產品技術成熟,消費者趨之若鶩,為何卻在此時走向了不歸路? ◆◆ ◆ 大嫂水餃僵局背后五問 有著良好消費口碑,以及先發品牌優勢和規模,懷揣各種榮譽的大嫂水餃,為何備受煎熬? 大嫂水餃給出的關店解釋是:成本高、利潤低,部分虧損店面未及時進行調整,致使資金鏈斷裂。
那么,造成大嫂水餃出現如此僵局的原因真的這樣簡單嗎? 下面五問背后,或許能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1高薪引進高管,為何頻繁離職? 大嫂水餃在發展中期,曾高薪聘請一批職業經理人加入管理團隊,2014年前后,這批高層相繼離職。
頻繁的高管離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一方面決策面臨考驗,另一方面,政策的持續性面臨調整,嚴重影響團隊執行力。
2激發熱情的“包保責任制”,為何變成失控? 兩年前,大嫂水餃為了提升管理人員的權限,激發其責任感和事業心,對經營良好的店面進行“包保責任制”,店長全權處理店面人員的去留、工資標準和物資配送的工作。
然而,店長過高的權限致使工資不平等、營業額作假等事件頻出,很多員工的工資都是在這個時候被克扣,大嫂水餃被迫在2015年調整為“店長輪崗制”,即店長需要在不同的店面進行輪換管理。
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由于連鎖門店的業績各不相同,導致店長在輪崗中收益下降,總公司與店長之間的矛盾也徹底激化,最終引發店長率領店員集體離職討薪事件。
3人才儲備體系,為何曇花一現? 大嫂水餃在發展的中期,為了培養新的店面管理者曾設立了儲備干部體系。
但由于當時店面擴張緩慢,管理上在一定的時間上并不缺人,為了節省成本,此體系最后曇花一現。
4市場不太明朗之時,為何倉促開店? 2015年,大嫂水餃在整個市場環境惡劣之際,新增7家直營分店,由于倉促而行,部分店面的選址出現問題,導致有些店面處于虧損狀態。
然而,公司高層的決策則是用盈利的店面來為虧損的店面輸血,意圖熬過寒冬,最終卻滿盤皆輸。
5賴以生存的口味,為何被對手超越? 盡管在產品管理上,大嫂水餃也不斷改進,并建設中央廚房謀求更大突破,但靠“手工搟皮、手工包制、皮薄餡足、汁多味美”贏取消費者的大嫂水餃,在風云變幻的大市場環境下,卻丟掉了“根”,未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創新產品,致使其賴以生存的口味被競爭對手超越。
相比同類產品,大嫂水餃的西式快餐風格的裝修風格和菜單、菜品和定價都缺乏競爭力,毫無差異化,為其經營業績的下滑埋下伏筆。
大娘水餃的西式裝修風格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大嫂水餃不可謂不努力,該做的似乎都嘗試了。
然而,高層頻繁離職帶來的震蕩,管理模式帶來的店員離職潮,加上禍不單行,大嫂水餃2014年投入1000萬元資金打造中央廚房,由于駱崗機場的停用而停滯;投入重金在合肥三里庵國購廣場打造的“美食廣場”,也因選址不善和經營失誤而竹籃打水一場空……一系列決策失誤,導致大量資金轉化為不良資產,資產負債率高達70%,其資金鏈問題在2015年顯得愈發嚴重。
顯然,過快的門店拓展,使大嫂水餃的管理跟不上了步伐。
這帶來的不僅是對品牌造成嚴重傷害,更是巨大的資金壓力,最終管理的不善,團隊的羸弱,在市場下行的今天被凸顯放大,并進一步引發連鎖反應。
◆◆ ◆ 困擾每一個餐飲創業者的變與不變 變革時代,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必然掉隊,但不思考自己的實際情況,過度地去迎何變化,最終也難擺脫兵敗的結局。
不變,等死?求變,找死? 餐飲業正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亂局,過去一切的經驗都有可能成為枷鎖,而未經深思熟慮的變化也可能成為陷阱。
變還是不變,困擾著每一個餐飲人。
餐飲之困到底在哪? 大到世界級連鎖巨頭麥當勞、肯德基、金漢斯,中到大娘水餃、大嫂水餃等中餐品牌連鎖,小到街邊一個個各式館子、蒼蠅小店,擴張也好,收縮也罷,開店關店,都有道理。
但,無論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大嫂水餃的兵敗、大娘水餃可能還在發酵的企業與資本間的矛盾,以及北上廣深半年16萬家餐館的關門,都在證明一件事:中國餐飲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正從過去單純的產品、營銷致勝,向更深層次的精細化管理制勝轉變。
其實,細細分析大嫂水餃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早就看到提升管理對于規模化企業的重要性,并且一直在探索各種變革。
可以說,一有遠見,二有行動,可惜的是,我們只看到大嫂水餃急匆匆的簡單思考和試水式的淺嘗輒止,卻沒有看到環環相扣、精益求精的細化管理: 1高薪引進高管:有聘沒有管 ——既沒有甄別選擇高管的手段,也沒有讓他們發揮的平臺和空間,所以招來的高管頻繁離職。
2“包保責任制”激發店長熱情:有放沒有收 ——權力下放后,沒有制定相應的監督和把控機制,最后變成難以收拾的失控。
3建立人才儲備體系:有始沒有終 ——或是葉公好龍,或是該花的錢舍不得花,讓長遠戰略變成曇花一現。
4環境轉變之際乘勢擴張:有膽沒有識 ——市場混戰期敢于擴張,但缺乏相應的決策管理機制和科學管理開店的手段,以致倉促上馬新店,虧損慘重,得不償失。
5產品管理上謀求突破:有攻沒有守 ——重產量輕質量,只求建中央廚房跑得更快,而沒有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和競爭對手的提升不斷提升產品,終于累及自己賴以生存的根本——產品和口味,直至被市場拋棄。
隨著餐飲行業競爭的深入,管理制勝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看到了未來路徑,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抓任它。
淺嘗輒止的管理,只能是一種無力的自我安慰;精益求精的管理,才是決定未來勝負的關鍵。
大嫂水餃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希望剛曝出內訌的大娘水餃不要步大嫂水餃后塵。
正如一位高人評價:餐飲驟變四起,機會與陷阱同在,理當清醒!
下一篇:一個社交創業者的血淚教訓:別拿炒作當營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價值50萬的失敗教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