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作者在《十億美金的教訓》一書在出版前拿下的一個章節,已在微信公眾賬號:左林右貍 里發,下面是正文。
書生造反,十年未成。
在很多人看來,方興東未能最終成就驚世偉業,博客網成為一個10億美金的教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身上的書生意氣。
這句對,但不全對。
方興東和博客網是本書(指《十億美金教訓》)案例里投資額最少的一個,但卻是最典型的一個。
這種典型性顯然不是因為他是書生,而是因為,在創業家到商業領袖之間的跨越上,一個創業家可能出現的問題,方興東都出現過,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比其他的創業家相比,更加書生意氣。
比如團隊問題,方興東本人有很強的事業心,也超級能干,精力旺盛,志向遠大。
博客中國最開始能每年大跨步前進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創業才華。
但方興東太自我了,特別是融資之后,噪音多了,他為了推動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些高管進行縱容,讓整個博客網的管理團隊從來不曾進入一個強大、團結、有競爭力的境地。
在話語權的控制和管理上,評論家出身的方興東本得天獨厚。
但轉身為企業家后的方興東卻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畢竟評論家是說別人的,做企業家要由人說的,而且要克制自己的表達。
比如由于在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過于文過飾非,加上快速的盲目擴張,讓董事會曾經一段時間對方興東缺乏信心,最終多次沉浮過來,方興東自己私募基金回購公司,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博客網從一開始的確是方興東一個人的公司,但隨著風險資本的進入諸多強人的加入,博客網其實已經成為一家公眾公司,但方興東依舊認為這是他一個人的公司,這種相互的認知錯位,是博客網成為一個10億美金教訓的根源所在。
盧亮和譚涌泉的加入直到今天,盧亮回憶起接到晨興創投在2004年冬天從香港給在美國念博士學位的他打來的電話時還顯得有些興奮,對方希望出價200萬美金,條件是盧亮所創辦的BlogDriver能與冒志鴻的UUzone合并,一起做一家在中國Web2.0時代的領袖性公司。
盧亮,70年代生人,中科大畢業,此時正在美國德州讀計算機博士學位,與好友文心共同創辦了微分公司,其主要運營的是博客分享平臺BlogDriver。
盧亮是個人才,離開博客網后自己創業了一段時間,之后去了淘寶,曾擔任淘寶無線業務總經理,現為華數淘寶總經理。
有錢進來,給錢的VC晨興創投又是一家很有聲望的投資機構,要做的事情也足夠激動人心。
不過,盧亮在興奮之余也頭大不己。
這是因為他在一周前剛答應以一比十的比例與博客中國換股合并,雖然這只是個口頭協議,沒有法律效益。
但盧亮答應人在先,抉擇起來,確實有問題。
從邏輯上說,盧亮都應該選擇和冒志鴻合作。
單從融資額來說,BlogDriver 已經值200萬美金了,除非博客中國能融到2000萬美金的錢,否則相對于UUzone的出價,盧亮在博客中國里的權益是受損的。
從合作的順暢性來說,BlogDriver其實一直在和UUzone合作,一直用UUzone的帶寬和服務器。
而與博客中國的方興東,更多停留在務虛層面,一起討論博客的未來,方興東到美國來陪著見一些人,盧亮回中國方興東來陪著見一些人而已。
從互補性來說,盧亮也應該和UUzone合作,方興東雖然寫得一手好評論,激情四溢,但商業上的經驗乏善可稱,和盧亮一樣更多是書生創業。
而UUzone的冒志鴻是中國互聯網的早期創業者,他曾經寫出過和騰訊QQ早期競爭的類ICQ的產品,在這個行業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口碑。
不過,盧亮最后還是選擇了和方興東合作,讓盧亮感慨的是,冒志鴻對與方興東合作的所有提醒后來都一一實現。
讓盧亮下定決心加入博客中國,與方興東合作的原因很多,但與譚涌泉的一個跨洋電話關聯頗大。
譚涌泉其人,帥小伙,1974年生人,曾在中國電信工作多年,從中國電信離開后去沃頓商學院讀了個MBA,回國后在聯想投資工作,頭銜是副總裁。
到2004年下半年,方興東的博客中國開始到處融資,找到了譚涌泉。
譚涌泉當時也很看好Web2.0,博客中國很Web2.0,因此譚涌泉對方興東和博客中國也很有興趣,他也向聯想投資大力推薦了方興東的這個項目,聯想投資也有興趣,但最終被聯想控股否決了,對于為什么會被否決,一種解釋是是方興東的博客中國一直在罵聯想,聯想控股沒理由給一個罵自己的公司投資,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最終是被否決了。
聯想控股否決了博客中國后,譚涌泉覺得很郁悶,但也沒有辦法,他主動幫助方興東聯系其他投資人,甚至幫助講解商業計劃和未來可能,一來二去,譚涌泉自己給自己說服,決定還是自己跳下去加入博客中國,幫助方興東融資。
譚涌泉的進入,讓博客中國的融資變得容易起來。
在此之前,博客中國更多是方興東和他的老伙伴王俊秀的博客中國。
雖然有陳天橋和羊東的5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但如今基本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譚涌泉的進入,特別是他與投資人交往的先天圈子優勢和豐富經驗,很快贏得了Intel投資部的認可,而羊東所服務的軟銀也表示,只要有一家愿意投,他們也愿意追投,幾乎在一夜之間,博客中國成為投資圈內爭相競投的對象,甚至2005年即將上市的百度,也參股了一小部分的股份。
智基創投陳友忠曾經講過一個段子:2005年,他們也看過方興東辦的Web2.0的項目,最開始記得方興東提到當時他想要的只有三四百萬美金,但是因為很熱,大家都想投,于是沖到了一千萬美金。
類似的話,IDG熊曉鴿也曾感慨過,想來可見當時博客中國的受追捧程度。
除了與方興東一起說服投資商給博客中國投資,譚涌泉對博客網的另一間接貢獻是說服盧亮的加入,并出任CTO。
據當事人的回憶,譚涌泉的相邀,也讓盧亮在博客中國和UUZone的選擇中傾向了博客中國。
一是譚涌泉的加入對融資有了確保,二是譚涌泉也有著豐富的商務運作經驗,三是譚涌泉可以給自己互補。
盧亮的加入,讓譚涌泉的融資工作也增加了一個砝碼,一個在中國也有工作經驗的,從美國回來的計算機博士出任博客中國的CTO,讓這個博客中國的團隊短板得到了彌補。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現在該輪到這家公司最重要的創始人方興東博士出場了。
互聯網第一書生方興東1996年夏天,應朋友的邀請,剛剛考入清華攻讀博士的方興東,從一篇關于戴爾公司的文章入手,邊學邊寫,一頭扎進了IT圈,逐步成為圈中高產而富有激情的產業評論家。
1998年,微軟在中國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方興東的注意,比爾•蓋茨也頻頻訪華,到處宣傳微軟推出的“維納斯計劃”,儼然一副中國軟件業園丁的架勢。
當眾媒體在謳歌微軟給中國帶來無限商機的時候,方興東從中看到的卻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壟斷中國的軟件市場、危害中國軟件業長遠發展的事實。
1999年3月,《“維納斯”計劃福兮禍兮》一文橫空出世,一夜之間扭轉了“維納斯計劃”在中國的命運。
兩個月后,方興東將他兩年來的研究所得和一些后期作品以及部分別人的作品組織成《起來,挑戰微軟霸權》一書。
以一己之力挑戰全球信息產業巨子,清華在讀博士方興東一舉成名。
對于這一年,方興東說:“用農民的行話來說,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錯。
”2002年7月6日,一個普通的周末,成了方興東一生中不尋常的一天。
從2002年起,微軟為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加大在中國打擊盜版的力度。
方興東針對此,寫了《向微軟投降》和《微軟為什么》兩篇文章聲討微軟,指責其知識霸權傷害了中國的民族軟件產業。
兩篇文章迅速登上了包括新浪在內的幾家門戶網站的頭條,本來期待引起更大轟動的方興東卻發現,1小時后,幾乎所有的網站都撤下了這兩篇文章。
方興東立刻打電話給時任新浪總編輯陳彤詢問,得知是微軟公關部以廣告為要挾向這些網站施加了壓力。
為互聯網搖旗吶喊了五六年的方興東突然發現,自己竟然瞬間失去了陣地,這多少讓他覺得可笑又可悲。
就是那一刻,他決定自己打造出一塊陣地,哪怕簡單一些,卻可以自己主導不再受限制。
這時候,他其實還沒有想好要打造出后來的博客中國,但是不管怎樣,他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有了自己辦網站的念想沒多久,方興東在杭州參加一個會議時遇見了另一位研究新媒體的評論家孫堅華。
孫堅華告訴方興東,國外有這樣的專門網站,叫Blogger,不僅可以放自己寫的文章,還可以把身邊的朋友都匯聚起來,孫堅華還給方興東演示了自己在這種網站上建立的博客。
這天晚上,方興東開始自己倒騰孫堅華介紹的博客網站,越想越激動,他意識到,革命性的東西來了。
回到北京以后他就與自己的創業伙伴王俊秀討論,搜集了大量與之相關的資料,兩個人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在這一年(2002年)的8月推出了博客中國的雛形。
王俊秀,山西人,中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和方興東一樣,也是個詩人,他們的友誼也來自一本詩集。
王俊秀曾任《信息產業報》主編,也曾擔任《互聯網周刊》執行主編。
王俊秀的名言是:“建國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次解放:1949年是革命的解放,1978年是改革的解放,今天則是知識的解放。
”王俊秀是一個能讓人沉靜下來的人,他與充滿激情的方興東很互補,他們兩從《信息產業報》開始合作起,一直不曾中斷過。
“博客”這個詞是方興東和王俊秀一起碰撞出來的。
首先是發音上和Blog的相似,而“博”有精英化的意味在其中。
“博客就是日志,日志最早是航海時船長對天氣生活的記錄,我覺得我要做的網站就是一個在海洋中航行的個人網站,大家把精彩精華分享傳播。
”博客中國的兩位創建者還發布了《中國博客宣言》,他們將博客比喻成信息時代的麥哲倫。
在宣言的最后,方興東高呼:“博客文化能引領中國向知識社會轉型,博客關懷能開啟一個負責的時代。
”方興東和王俊秀還為此寫了本《博客》的書,書中富有激情的寫道,“互聯網之于博客,不亞于印刷術之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當年,正是印刷術的革命解構了教會對《圣經》解釋的權威地位,開放了‘上帝’的‘源代碼’,引發了歐洲歷史上大規模的宗教改革運動。
按照這一邏輯推演,前幾年掀起的自由軟件運動,就是互聯網時代軟件業內部的一次集體兵變,是軟件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博客的興起,可謂是互聯網時代知識、內容和媒體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在方興東高呼博客萬歲的時候,部分互聯網和傳統媒體的從業者給予博客這一新概念的卻是不理解和漠視。
方興東曾經試圖在兩家著名的報紙上發表一篇自己預測互聯網未來發展、博客即將崛起的文章,但是對方都認為這不過是他為自己新公司的一次商業炒作。
創業初期總是一部艱苦的奮斗史,博客中國最早也不過依靠于很多朋友的友情贊助。
從服務器到帶寬再到編程,都是朋友們在幫忙,天使投資來自于盛大陳天橋的50萬美金。
最初的200個用戶是方興東一個電話一個電話拉來的。
此時的方興東堅信,互聯網的未來不在技術,而在于每個網民角色的轉變,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這將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這時候的方興東,是個受人尊敬,萬眾敬仰的創業者。
下一篇:創業案例:創業失敗總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許朝軍血淚經驗:點點網為什么失敗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