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2月1日上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工體東路的京客隆便利店新增了三個特殊的貨架,上面放著60多種非處方藥品和30多種醫療器械,包括包括了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片、四季感冒片、板藍根顆粒,還有霧化器、體溫計、血壓計等常見藥品和醫療器械。
據悉,這是北京首個獲批經營藥品、醫療器械的便利店。
允許便利店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OTC)、二類醫療器械是北京市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
結合藥品零售分級等政策,它對方便患者購藥,促進處方外流,緩解看病貴問題,都稱得上是有益的嘗試。
京客隆獲得售藥申請牌照便利店的機會:4000億的藥品零售據藥店行業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藥品終端市場規模約1.6萬億,其中零售藥店(OTC)為第二大銷售終端,藥品銷售規模為3647億元。
根據全球知名制藥企業Mylan(邁藍)公布的數據,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中國健康消費及OTC市場,年均增長率達到6%。
隨著中國大健康市場擴容,OTC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3000億元左右擴大到未來的6000-8000億元。
不過,這次在政府支持下,勢必會有大批便利店加入OTC市場競爭。
上述的京客隆便利店便是屬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相較于傳統藥店,便利店在地理位置和人流量上的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另外,便利店大都是24小時營業,補充了傳統藥店無法完成的服務時間,在經營模式上或許可以跑贏傳統藥店的早10點晚10點營業模式。
不過,允許經營藥品、醫療器械,也意味著便利店的責任更多了。
據悉,獲批售藥的連鎖便利店需配備藥師對消費者進行用藥指導,藥店日常監管的“飛行檢查”也會面向便利店。
這對企業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企業端來看,自2017年開始,百億之多的資本涌入,加速了對傳統便利店的布局,目前中國便利店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并持續上漲。
其中,7-11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2244家,近三年新增了1130家;羅森已經在中國開了1600多家門店,預計在2025年在中國開到1萬家門店;全家,也預計在2024年開到一萬家門店。
這也意味著,數量增加再疊加便利店地理位置和人流量優勢,藥店會受到比目前更大的影響。
傳統藥房的“內憂外患”眾所周知,對零售藥店,OTC市場至關重要。
近年來,由于藥占比控制、合理用藥等政策的持續影響,與用于重癥、臨床需求更強的處方藥相比,用于預防保健的OTC往往被優先削減,零售藥店承接了部分醫院轉移而來的OTC藥品銷售,成為非處方藥銷售的主要終端。
隨著便利店銷售權的放開,北京便利店售藥模式在全國推廣,那么原有的傳統藥店行業勢必會受到沖擊。
所以消息一出,不少藥店人倍感“焦慮”,尤其是中小藥店。
要知道,傳統藥店現階段本身就是“內憂外患”了。
一方面,按照要求,所有藥店必須配備執業藥師,人力成本升高。
另外,藥品不斷漲價導致采購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根據醫改要求,醫藥分開,醫院提供的所有藥品都要保證零加成(中藥制劑、中藥飲片除外)。
這意味著,醫院在藥品價格上會保持一個低水準,而藥店的售價只要是超過政府制定的醫保支付價,就會比醫院高,容易影響藥店的銷售成績。
在這種背景下,競爭力較弱的藥店變得越來越“危險”,今年的并購潮和單體藥店倒閉潮便是力證。
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百強連鎖的門店有6萬多家,但已占45%的的市場份額。
現在大連鎖都在“搶灘”,以全資收購、控股、參股、股權加現金等方式對中小連鎖進行整合。
據四大上市連鎖藥店公告不完全統計,2015年-2017年三季度,四大上市零售連鎖藥店發起的藥店收購總數為47起,涉2141家門店,累計收購金額36.55億元。
大連鎖拓展“下沉”的步伐加快也就意味著中小連鎖將更快遇上人才、資金、管理等方面的“瓶頸”,隨著而來的便是用工成本增加和員工的大量流失等。
除了接受不斷趨嚴規范管理的同時,藥店們還要面對一系列的挑戰——便利店能銷售乙類非處方藥;21萬家有證診所可以賣藥,也就是說和藥店搶飯吃的變成了60多萬家(藥店總數為45萬家);實施分類分級管理,許多藥店不能再賣處方藥,三類藥店需配備的藥學服務人員增加,在縣級和鄉鎮開藥店成本隨之增加了;醫保局的成立,意味著以往的違規套取醫保變成了違法等等。
總之,中小藥店的品種空間和發展空間都在不斷受到限制。
如何應對沖擊?關于如何應對來自便利店的沖擊,業界曾有過不少討論。
不過,大家的普遍共識就是決定購藥的重要因素包括“專業、品齊、價格、支付”等,在這方面藥店具備獨特優勢,很難在短期內受到根本性的沖擊。
但可以預見的是,傳統藥房的市場份額將不斷被“蠶食”,那它們(尤其是中小連鎖藥房)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城池呢?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入手:去庫存和降成本 配送中心應配有門店的銷售預警系統,隨時掌握格門店的庫存狀況,對門店商品銷售情況及時反饋,強化物流及時組織配送,既確保安全庫存量又保證不因缺貨而流失客戶,促使整個系統協同完成主動配送過程”,可以開綠將物流服務外包。
提升品類和渠道一方面是擴大品類:如果零售方能提供處方藥,那么就可以為用戶省去醫院看病的環節,這對提高用戶“黏性”來說非常重要;此外,零售方還可以提供保健品、進口藥品等,擴大銷售范圍。
另一方面是擴大渠道,包括選好門店、通過在線銷售和夜間銷售(類似于24h購藥櫥窗)等。
門店差異化經營也就是說為客戶提供行業內竟爭對手所不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譬如煎藥、送貨上門、義診、健康咨詢、產品體驗等服務,增強客戶的粘性。
例如運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為用戶做診斷等服務,或者接入遠程問診終端,提供醫生咨詢問診服務,甚至讓醫生開具處方等。
下一篇:都說小吃賺錢,那么做什么小吃最容易賺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關店1300多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