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 概念 |餐飲新零售▼到底如何理解新零售呢?溫習一下阿里研究院給出的新零售定義。
在可預見的未來里,“新零售”的概念即將惠及“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餐飲行業。
線上、線下雙向深度融合,將成為餐飲新零售的標志。
它不再是簡單的線上引流線下服務單通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通道。
說白了,餐飲新零售,可以理解為餐飲O2O的深度和廣度的升級,即餐飲O2O+。
| 現象1 |線上電商的餐飲新零售▼把業內大咖總結的餐飲新零售的應用模式,簡單梳理一下,有以下兩種模式:“盒馬鮮生”特征:凸顯“外賣”,增強店鋪半徑。
把“餐廳”體驗業態納入實體店,增強消費者逛店頻率。
其實,沒那么神秘,你也想得到!但是,你沒有馬云的資金力及團隊運營力。
“三只松鼠”特征:小投食包價格利潤偏低,卻通過奶茶媒介讓消費者坐下來,連接產品連接品牌。
| 現象2 |線下實體的餐飲新零售▼線下實體的餐飲新零售,有以下兩種模式:超級物種,是永輝紅標店(永輝超市)、綠標店(永輝Bravo超市)、精標店(永輝Bravo精致超市)與永輝會員店之后的第五個業態。
強大供應鏈與團隊生態,這是“超級物種”的基因。
首家EATOWN 怡食家超市,在北京居然之家十里河店開幕。
這是什么物種?紅星美凱龍認為,實體店是制造消費場景與感受的場所,所以他們嘗試咖啡廳、美食城、購物與兒童城等混合業態。
| 研判 |資本投資餐飲新零售的“一個心智+三個邏輯”▼餐飲新零售,基本可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做這個事業,怎么與資本打交道呢?要做好哪些功課?1、心智認知,決定了怎樣尋找投資者阿里無人超市、互聯網餐廳,不斷捧紅“餐飲新零售”熱詞。
餐飲新零售似乎神乎其神。
其實,這些只是餐廳體驗增值的配套,是小兒科。
餐廳出品坪效依舊是餐飲是否新零售體驗增值的原點,就是主體。
如果餐飲BOSS注重融天使輪、Pre-A輪,抓中短線機會,則必須借助“餐飲新零售”風口為項目賦能,找身邊投資人最合適。
如果餐飲BOSS注重企業中長期發展,則可以前期靜心悶聲做實體、做渠道,適時與垂直于餐飲的實體資本、渠道資本勾兌。
2、餐飲新零售,是售賣時間與件數的組合優化無論非標還是標準,餐飲行業在客單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最終也是服務與產品的不斷平衡,翻臺率是最重要的指標,道理起源于此。
線上渠道崛起之后,對售賣產品的線下業態打擊最厲害,因為產品是標準化的,可以在網上買的就沒必要去線下。
而售賣服務的餐飲相對來說影響偏小。
資本最愿意看到餐飲BOSS這樣分析。
這就是所謂的“餐飲零售化,零售餐飲化”的原點邏輯。
由于獲取流量和持續增長的雙重需求,餐飲新零售一個特點就是服務和產品的售賣結合。
3、餐飲新零售,是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上文講到,線上線下雙向深度融合是餐飲新零售新的標志。
線下餐廳的壞處之一是服務人數是有上限的,所以要用產品化來解決,這個道理大家都理解。
線下餐廳的另一個問題是,流量上限(也就是進店人數)也是有天花板的。
一般來說,一個商圈的自然流量,就是一家店能夠獲取的最大流量上限了。
也就是說,線下餐飲能賺多少錢基本取決于開多少家店。
線上餐飲理論來講流量上線都是無窮的。
所以,新零售的顯著特點就是線上與線下的流量結合,全渠道獲客與變現。
對于餐飲BOSS找資本來說,啰嗦這么多線上線下有什么意義呢?那么,餐廳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增長潛力和速度問題如果可以被部分解決,企業的估值也就會更高了!4、餐飲新零售終極狀態,是讓每一個餐飲人都是打工者今年,馬云首先提出“新零售”,張近東力推實體零售轉型智慧零售,劉強東署名刊發《第四次零售革命》,他們在“忽略社會資源靠攏BATJ”上的戰略利益是一個陣營。
上圖,部分是事實部分,部分是預測。
正如滴滴,初期苦口婆心與出租車結合,蜜月之后原形畢露,用大量補貼跪求社會車輛,社會車輛(小三)與出租車(正方)同室操戈,滴滴得利。
又生一計,自建出租車公司順理成章。
滴滴,一家出租車公司的夢想終于實現。
想象一下,從進貨開始到最后的外送環節都已經搭建完成,中間還有一整套 ERP 系統,那么每一個餐飲商家,其實都是美團的虛擬服務商,都是外層的服務顧客的觸手。
BATJ,前期是消費互聯網,提供資訊、社交,是消費的中介。
如今,更是產業互聯網,搶奪傳統產業的刀斧手。
投資餐飲新零售,既來之則安之,這是餐飲人宿命與現實,至少目前是如此。
| 預測 |5個餐飲新零售投資方向▼聽完以上分析,一些人心里是不是拔涼拔涼的?但是,對于投資人(尤其是早期投資人)來說,我覺得有三類投資機會是存在的。
具體來說,至少看得見四個投資領域:投資領域一:中央工廠。
中央工廠對餐飲新零售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密集選址的規模擴張;二是鮮食保障;而其最大的機會點則是建立未來餐飲零售化的輸出標準。
典型代表:白玉尾、信良記、眾口味投資領域二:便利店。
所有數據顯示,在零售行業沒有受到互聯網影響反而逆勢真正成長的只有一個業態,這個業態就是便利店。
“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風口,而是新零售的門口。
”典型代表:便利蜂、全家、7-11、正大優鮮投資領域三:零售端。
與零售端合作,專注孵化加速匹配零售端數據的餐飲業態,分擔租金分享流量。
典型代表:鮭魚工坊、波龍工坊、盒牛工坊、麥子工坊、詠悅匯、生活廚房、健康生活有機館、靜候花開花藝館上面是零售端的一種形式,還有另一種零售端形式是司空見慣但有蘊藏升級空間的“美食廣場”。
它也是集約化生產和管理,既降低了房租、人力成本等開店成本和流量成本,又提高了開店效率和運營效率。
典型代表:食云集、麥稻先生投資領域五:自動售賣機。
對于餐飲門店,自動售賣機可以看做是特殊外賣項目,因為其可以較低成本地進入辦公樓、CBD等人流量極大的區域,輕易捕獲線下的巨大流量,所以只要爭取獲得外賣市場的一定份額,就能夠實現價值。
典型代表:飯美美、鮮活格、五個橙子、三全鮮食
下一篇:4平方烤魷魚小店年售500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無人藥店將來臨 執業藥師會失業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