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年來,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各行各業的共識,其中云計算則扮演著核心基礎設施的角色。
“云計算已經成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未來要把高技術的云計算回歸成傳統的產業,未來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會是傳統企業的標配。
”10月12日,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武連峰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智能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高層研討會”上提到。
這次會議還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
過去數年內,在企業、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國內云計算的產業規模不斷增長。
綜合信通院、IDC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962.8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9.2%,2019年產業規模則預計超過千億,達到1290.7億元人民幣。
從區域角度看,華北、華東、華南是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的主導區域,其中華北地區份額最高,占23.1%,華東和華南份額各占21.7%、20.2%。
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區域集中了中國主要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消費品、制造等行業用戶。
從行業角度看,云計算的用戶目前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
2018年互聯網行業的云計算規模達到60.3%,此外,交通、金融、電信、能源等行業的云計算規模也開始占據一定份額,分別為7.8%、6.2%、5.7%和5.5%。
盡管國內的云計算產業在快速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規模與歐美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2018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僅相當于美國云計算市場的8%左右,而同期中國的GDP約占美國GDP的66%。
此外,橫向比較來看,中國企業的上云率還處在較低水平。
據麥肯錫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企業上云率達到85%以上,歐盟企業上云率也在70%左右,而據中國電子學會等組織和機構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各行業企業上云率只有40%左右。
IDC等研究機構的調研顯示,影響國內企業上云最普遍最核心的制約因素在于云計算的安全性和數據隱私保護。
為了打消企業的這類顧慮,《白皮書》建議,可以在軟、硬件和管理三個方面加強安全措施建設:一方面制定針對云計算安全的分級保密制度,對云端數據在服務可用性、數據機密性和完整性、隱私保護等形成特定行業安全標準和使用規范。
另一方面則是強化軟、硬件安全工具的創新、開發和應用。
《白皮書》認為,隨著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應用的推動,未來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還將繼續增長。
綜合信通院、IDC等研究機構的公開數據,預計2023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而來自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上云率將超過60%。
下一篇:5G駕駛亮相進博會 5G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央定調,“新基建” 徹底火了!這七大科技行業領域要爆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