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隨著芯片、深度學習算法、大數據及云計算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很多行業領域逐步落地。
在康奈爾大學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在許多類似蘋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發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投入實際應用并產生價值,同時經過對行業的梳理可以看到,未來高級人工智能將首先在手機業落地。
手機目前也是資本和消費者接觸最多的行業。
然而如今手機行業卻陷入人工智能概念混亂、許多AI手機還停留在初級應用階段,但是越來越多廠商卻拿出AI制造噱頭讓消費者和投資人迷惑。
可以說AI手機目前已經到了需要樹立行業標準的關鍵時刻。
在手機領域出現的人工智能營銷宣傳噱頭中,一種是停留在智能系統層面的手機應用,這些應用被強加人工智能概念。
例如人工智能節電、人工智能定位以及人工智能優化手機運行,還有人像、食物等物體的識別,攝影效果等等,然而這些應用從定義上來說其實只是手機系統的第三方應用,并不具備自行運算和判斷等人工智能功能。
另一種是由語音交互衍生的語音指令功能,語音識別作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各科技巨頭都將其作為切入點,積極布局,然而不少打著語音交互AI旗號的手機廠商,其手機語音功能僅僅只是簡單的語音界面操控。
這種功能看起來和人工智能交互十分相像,能用語音控制手機打開軟件,并進行一些簡單的語音指令操控,卻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其應用僅僅包括語音撥號、語音導航、語音文檔檢索、簡單的聽寫數據錄入等粗糙的語音控制,并不具備語音交互和語言學習甚至識別錯誤等功能。
這些偽人工智能最容易讓消費者和投資者受到誤導,從而分辨不清當前智能手機和AI手機的區別,也極易損耗市場對AI手機的熱情從而使其失去好的發展機遇。
因此AI手機急需樹立自身行業標準,給大眾一個清晰的辨別標準。
真正的AI手機標準是怎樣的?目前多數號稱具備人工智能功能的手機,其實主要是在應用層,而且多是外接第三方的應用。
但是衡量一款真正的AI手機核心競爭力,卻是比拼計算能力和算法,即芯片級的比拼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比拼。
芯片層面:首先我們來看人工智能對芯片的訴求,深度學習的目標是模仿人類神經網絡感知外部世界的方法。
隨著人工智能運用的領域不斷擴張,巨頭們紛紛布局人工智能芯片,專屬的人工智能芯片已成為了戰略高地,從互聯網巨頭到傳統芯片設計公司紛紛布局這一領域。
在這些混戰中漸漸形成了一定的行業格局和入局標準。
就像iPhone的A11芯片內置了一個專門的神經網絡計算單元“Neural Engine”,即仿生了生物神經,并在人臉識別上得到應用。
與此同時,華為手機已經使用麒麟970,即便是即將上市的榮耀V10也將配置具備獨立NPU芯片的麒麟970,這也是行業內首款人工智能的芯片,相比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可以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的能力,讓手機“更懂你”。
算法層面:深度學習的興起使機器算法迎來了新的發展浪潮,也使其成為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催化劑,算法也就在無形之中成為了對AI手機的一個新評判標準之一。
榮耀magic的magic live智慧系統就是運用了自研的算法,在語義理解、語音交互、視覺識別上都帶來了良好體驗。
同時,榮耀正在努力將代表性智能算法的處理速度和性能功耗比提升一萬倍,在移動端實時完成圖像、語音和文本的理解和識別,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時訓練,不斷進化提升能力,真正實現超越。
無論是AI的芯片還是算法,其核心都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
當算法和芯片完美結合時,就能提供軟硬結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也以此獲得重生和更廣闊的應用。
標準建立下,也將推動AI手機迎來分水嶺在AI手機行業標準逐漸清晰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AI手機的研發不是一般手機廠商有能力做到的。
因此在技術標準出現的同時,手機廠商入局的門檻也由此產生,AI手機行業的分水嶺也由此出現。
在AI手機行業標準下,入局的手機廠商應當具備以下三種能力。
一是具備認知計算基礎研究能力并產生相應成果;二是能夠獲取大量垂直應用領域核心數據,具備建立模型對數據處理分析經驗;三是在垂直應用領域已有智能化商業模式落地,能夠快速引入智能化技術。
早在兩年之前,榮耀就開始針對AI布局,包括諾亞方舟實驗室、高斯實驗室、香農實驗室在內的華為“2012實驗室”就早已成立。
在人工智能領域,榮耀在深度學習上持續突破取得了業內突出的成績。
基于深度學習,整個華為團隊還研發出了業界最先進的神經應答機,發布業界第一個基于深度學習的單輪對話生成模型。
與此同時,早在2014年,蘋果就將Siri語音識別系統移植到基于神經網絡的系統中,向全球用戶開放了Siri。
隨著產品的更新Siri已經變得越來越智能,“Apple Brain”也無聲無息的植入蘋果系統。
最新iPhoneX完美的呈現了它的AI系統,系統的運用表現在與人交互、神經網絡處理、自然語言事件處理等能力上。
除此之外,它還有識別目標、識別人臉、給場景分類等智能手機所不具備的功能。
對于榮耀、華為、蘋果等手機廠商來說,如何將“人工智能”完美運用到終端產品中將是他們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重要方式。
和其它產品相比,手機作為普及度和使用度更高的消費產品,每天會產生大量的用戶操作數據和傳感器采集數據,因此,手機這一終端被認為是AI的最佳載體之一。
這也是榮耀選擇從手機終端入手撬動AI市場的原因所在。
我們可以看到蘋果、華為、榮耀目前已經在AI手機領域取得了技術方面的領先,同時也建立了相應的行業標準,隨著這些標準的建立,AI手機行業的分水嶺真正開始出現,他們必然也將引領手機行業的下一波浪潮。
AI手機將引領手機行業打開新局面當前的手機市場已經迎來飽和,在AI手機這種全新的人工智能手機沖擊,必然將引起用戶新的購機潮和換機潮,這一點我們從蘋果iPhone X的銷量就可窺見一斑。
同樣,即將上市并搭建麒麟970芯片的AI手機榮耀V10也將會帶來新的購機換機潮。
一方面,AI手機能夠形成自身生態。
AI手機作為生活與互聯網相交的入口,以AI手機為中心的新生活生態圈將會形成。
AI手機推出后,比當下智能手機更全面更方便的新興功能也將出現,新的手機功能將引領新的生活方式與新的功能潮流。
不難想象未來的AI手機將像智能手機全面替換傳統手機一樣,更新今天的智能手機時代。
隨著全新方式的AI手機問世,我們相應的生活形態也會隨之改變,能預先計算未來的AI手機時代即將全面來臨。
另一方面,AI手機也將推動整個人工智能的落地與普及。
手機作為最接近用戶且覆蓋率最高的智能硬件,也具備了幾個優勢。
一是扎實基礎加快人工智能成熟落地。
目前手機是可以收集到數量最多、最全面且真實數據的智能硬件,同時手機對數據處理的更新迭代也需要強大的硬件和云儲存以及算法,這些都將為人工智能研發夯實基礎。
二是手機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切入口。
手機運用涵蓋面廣,使用層次豐富,因此能極好的契合人工智能使用環境。
此外,手機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智能產品,因此推廣和落地也是最為容易,同時也是培養人工智能用戶習慣的最佳落腳點。
由此可見,隨著AI手機行業標準不斷完善,AI將是手機下一代革命性的技術。
以榮耀、蘋果等為代表的新興AI手機也將會引起新一輪的行業變革。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一個全新的智慧手機時代正向我們大步走來。
下一篇:萬事俱備,2018年“人工智能”的五個“創投方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AI給新聞業帶來了致命威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