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趙陳婷出乎意料的是,已經上了死亡名單的小藍單車還能成功攪動整個移動出行市場。
滴滴“復活”小藍單車的消息給出行市場打了一支強心針。
日前多家媒體爆出消息稱,滴滴已經完成對小藍單車的收購,并即將派出管理團隊接管后者。
但第一財經記者1月3日從滴滴內部人士獨家核實的消息是:準確來講,滴滴并不是收購小藍單車,而是接手了小藍單車的部分資產。
“滴滴只是看上了小藍單車的部分資產,所以這個交易并不是整體收購。
”按照上述滴滴內部人士的表述,滴滴肯定不會主動接手小藍單車這個負債累累的攤子。
有報道稱,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涉及70余家供應商,大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在100萬元左右,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高達800萬元。
除了供應商欠款,用戶的押金此前也長期處于無法退還狀態。
由于公司已經解散,記者尚未聯系到小藍單車創始人求證。
然而,拿下小藍單車的部分資產,也只意味著在重金投資了ofo但近期又“不歡而散”的情況下,滴滴終于確定直接殺入共享單車市場。
不僅如此,滴滴內部也在孵化共享單車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從滴滴內部獨家獲悉,滴滴目前正在嘗試搭建一個共享單車平臺,滴滴出行的APP在已經接入了ofo的情況下,近期還會接入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
此外,對于共享單車業務,滴滴未來也不排除自己做共享單車品牌的可能性。
目前,滴滴方面尚未做出公開表態。
滴滴的野心從打車、專車市場上廝殺出來的滴滴,絕對是擅長跨界的好手。
2015年2月中旬宣布滴滴跟快的合并的時候,兩家公司還只涉及出租車和專車兩個業務。
但是7個月后,滴滴已經擁有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5條成熟產品線。
“2015年以來,每兩個月我們推出一個業務,在業務推出的一個月之內,每一個業務我們都成為了行業里絕對領先品牌和份額的第一。
”滴滴出行CEO程維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這樣表示。
對于程維而言,滴滴的野心一直是打造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
只是當共享單車興起之后,滴滴并沒有親力親為,而是早期就成功押寶了還沒有正式走出校園的ofo。
那個時間點,對于滴滴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滴滴和優步中國的最后一仗。
只不過,當滴滴和優步中國在2016年8月成功合并,緊接著磨合期之后,ofo在市場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已經實現快速擴張。
一開始,滴滴給了ofo不少支持。
公開信息顯示,滴滴自ofo的C1輪融資加入后,不斷重金增持。
多次投資ofo后,從滴滴來看,已經成功打通了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之間的連通環節,特別是2017年4月,ofo宣布正式接入滴滴之后。
但滴滴想要的不僅僅是業務的連通。
早在2017年7月,滴滴就派出高級副總裁付強、市場負責人南山、財務總監Leslie liu在內的滴滴高管進駐ofo,分別擔任執行總裁、市場負責人和CFO。
只是,當年11月底滴滴派駐ofo的幾名高管集體“休假”出走。
業內普遍的觀點,滴滴和ofo已經不再是蜜月期。
隨著上述三名高管的集體“休假”,滴滴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共享單車業務上的布局。
雖然目前ofo依舊在滴滴出行的APP端入口上,但是第一財經記者得到的消息是,未來這個福利將不再由ofo獨享。
集體盯上“大出行”2017年年底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程維面對記者時感慨萬分,稱滴滴是一家很有危機感的公司,“我們一路上九死一生,到今天也不覺得有所謂的安全。
”而如今,擅長跨界布局的程維也感受到了來自共享單車企業的跨界“威脅”。
程維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滴滴也在探索更多的業務,比如分時租賃和新能源充電等。
但摩拜對這些新業務也有興趣。
有消息稱,摩拜成立了專門的出行服務部門,該部門將是“獨立主體、獨立業務并獨立融資”。
與首汽約車聯手后不久,摩拜日前又宣布,將與順風車平臺嘀嗒拼車達成戰略合作。
此舉甚至被業內解讀為“準備打破滴滴的壟斷市場”。
“(摩拜)確實不完全只是為了業務的拓展,或者是想干什么,而是因為出行是件非常立體的事情。
”摩拜單車首席技術官(CTO)夏一平不久前向第一財經獨家透露。
“可能大家不知道,比如上海的出行人次,每天騎自行車到地鐵、公交站的有幾千萬人次。
我們做了1~5公里的解決方案,那還有需要5~8公里解決方案的用戶,還有8~15公里的,甚至是15~25公里以及之外的,用什么樣的方式解決這些出行的需求?這是我們想解決的。
”夏一平說。
據夏一平透露,有35%~40%的用戶每天都是騎著摩拜接駁公交和地鐵的來回。
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用戶騎著摩拜到地鐵站以后,不用買票直接上地鐵,然后下了地鐵繼續騎摩拜單車前往目的地,這才是更能滿足城市出行需求的解決方案。
但實際問題是,當摩拜想去優化與公交、地鐵等各個出行環節之間的關系時,并不是每一個出行工具、產品都有數據積累,這也是摩拜選擇開放數據的原因。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除了共享單車,哈羅單車目前已在十余城市投放了約6萬輛助力電踏車,共享汽車的戰略也已“懷胎”。
“在出行場景下,共享單車從兩輪車走到四輪車是必然趨勢。
”優拜單車創始人兼CEO余熠此前向第一財經表示,背后的邏輯在于,“從高頻、低價且具備大流量的APP去切入頻率相對較低、利潤相對豐厚的行業,邏輯上是合理的,用高頻打低頻,共享單車正是通過高頻行為把流量吸引到自己的平臺,從而提供利潤更為豐厚的服務。
”而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的觀點是,縱向一體化將會是未來共享單車公司的發展方向。
“共享單車領域格局遠未確定,形成壁壘的核心是產品研發和運營能力。
資本優勢只能短期提升供給密度,海量投放低端產品和低效運營的方式并不能可持續發展。
”
下一篇:騰訊安全&知道創宇發布“克隆”攻擊 安卓用戶均受影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每個快速成長的企業都夢想擁有一個谷歌式辦公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