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常杰,85后,目前就職于一家農產品數據提供商,是這個真實故事的主人公。
2013年3月,他懷揣20萬元自有資金和280萬元籌集資金踉蹌入市,幾經波折,至今已放大30倍至9000萬元。
浮贏加倉、重倉出擊是他成功的關鍵,但這背后是其對基本面透徹分析的自信。
“也許是江浙人骨子里就有種敢打敢拼的魄力。
對我們而言,‘風險是虧10萬元、收益是賺20萬元’的買賣十分劃算,絕對值得去拼一場。
但我們也不會盲目去打沒把握的仗。
”常杰說。
現貨出身連遇貴人 在棉花一役中一戰成名的“濃湯野人”林廣茂,是交流時常杰口中最常提到的人物之一。
“我們見過面,聊過行情、聊過人生,我覺得跟他挺像的。
”常杰說。
現貨貿易背景,是他倆的共同點之一。
林廣茂有中紡集團的背景,對棉花市場了解極深,常杰則有國際四大糧商之一——路易達孚的工作經歷,這份工作讓他對現貨有較為深刻的了解,也培養了對期貨市場的興趣。
“我本科在吉林大學學習國際貿易專 業,2012年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路易達孚從事期貨風險控制。
當時認識的一個領導是路易達孚玉米貿易部總監,也是我的期貨領路人。
他能力很強,經常給大 家開會,講解平衡表、期貨交易等知識,我經常會去旁聽,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也培養了對期貨的濃厚興趣,覺得這個東西來錢快,是個好東西。
但不久他卻要離 開達孚,問我是否愿意追隨。
”常杰回憶說。
事后看來,離開路易達孚無疑是他人生一個轉折點。
當時,他在路易達孚的月薪是13000元, 加上其他福利,年入30萬元左右很輕松,生活上也比較優越,要放棄這份工作并不容易。
“但假如我不離開達孚,也許一輩子就這樣了,我不甘心。
為了學習期 貨,我最后決定跟領導離開達孚,轉而來到上海的一家現貨貿易企業。
”常杰說。
對常杰而言,那位領導是其啟蒙恩師,但他自己的努力也是成 功的基石。
“除了期現貨知識之外,如果有空,領導還會帶我們出去調研農產品的產量、企業采購量等,然后教我們做平衡表。
在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我天天跑到 網吧里,看博弈大師的技術指標、歷史價格,進行了系統性學習,基礎都是在這兩年時間打下的。
” 常杰還回顧了大豆、棉花、菜粕、豆粕的牛市行情,分析了什么樣的平衡表下會醞釀牛市。
當時的他很受啟發,覺得如果能抓住一波牛市,對他的人生而言將是一次質的飛躍,而即使沒抓住,賠的錢也就是那么一點。
他還年輕,輸得起。
盡管懷抱夢想,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年多的時間,正是常杰人生最為艱難的時光。
“當時工資只有3000元,連自己都養不活,經常要 靠女朋友接濟,心理落差很大。
可能也是應了那句話‘窮則變、變則通’,人越在低谷,越會想辦法改變現狀,這也更堅定了我學好期貨的決心。
” 于是,為了學習怎么做期貨交易,他不斷積累沉淀,并省吃儉用,同時努力工作讓薪水有所提升,就為了攢點本錢入市。
時間一天天過去,他銀行賬戶上的數字也一點一滴地積少成多。
漫長的730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后,終于積攢到了20萬元,這讓他有了入市的本錢。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20萬元在他看來還是太少了。
之后,常杰從一個在英特爾工作的大學同學那里,以10%的年利息借來10萬元,既是增加資本金,也給自己一個配資的概念。
但30萬元對他來說還是太少。
幸運的是,他在長期的現貨貿易中結識了不少對期貨感興趣卻又不知道怎么操作的現貨商。
“有一位從事玉米現貨的張總,他想做期貨,但又覺得沒信心,我們關系很好,他對我也比較信任,就給了270萬元,加上我已有的30萬元,湊出了300萬元的本金。
”常杰說。
對做實業起家目前已家財萬貫的張總來說,270萬元并不是多大的數目,即使全部輸光也無所謂,但這讓常杰很是興奮。
“當時的想法是終于有錢了,開干!至于最后能做到9000萬元的規模,張總和我都完全沒有預料到。
” 出師不利反省蛻變 2013年3月,在現貨市場上沉淀了兩年的常杰終于懷揣“巨資”正式進入期貨市場做交易。
他記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交易的品種是白糖期貨,也正是這個“甜蜜的事業”,給當時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的他,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這次打擊幾乎讓他心灰意冷,并萌生了退出之念。
2013年1月8日,白糖期貨價格反彈至5715元/噸的階段高點之后直線回落,但進入2月份,便出現震蕩企穩態勢,3月15日開始,糖價突破上行,便連續收出陽線,技術形態走好,大有持續反彈之勢。
“當時市場預期國家對白糖收儲,我與多位現貨商溝通,他們也都說收儲可能性比較大,于是我重倉做多白糖。
現在回過頭看,幾乎是買到了當時的高點。
”常杰回顧說。
常杰對初出茅廬的第一戰記憶猶新。
3月22日,糖價日內回調之際,常杰重倉入場,在5530元/噸附近做多,倉位高達75%。
不料,入場后糖價便直線回調,短短兩個星期,最低跌至了5286元/噸。
“剛入場賬面便出現浮虧,1-2個交易日浮虧就有幾十萬元,但當時覺得還能回本,就抗了下去。
結果浮虧越來越大,一個星期左右虧了接近150萬元,覺得收儲的利好應該是出不來了,只好砍倉。
” 常杰坦承,白糖這一波做得十分煎熬,讓他心理壓力很大,150萬元的巨額債務以后要怎么還,而且剛剛入市便遭遇這么大的打擊,這讓他開始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在這個市場上生存。
拿著剩余的150萬元,常杰找到出資的張總,表示要把錢還給他,虧損的部分以后慢慢補上。
令他意外的是,見慣風浪的張總只是微微一笑,安慰他“虧了沒關系,你還有150萬元本錢翻本,不如試試,就算都虧了也沒關系!” 經此一役,常杰心態成熟了許多,謹慎了許多,他反思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聽消息、看形態操作了,而應該把品種的基本面弄得透透徹徹,成為行內人。
當時常杰注意到,菜粕期貨價格持續回調,同時菜油價格也在斷崖式下跌,油廠遭遇“油粕”雙殺,當虧損達到臨界點,一定會醞釀一波逆轉。
“做好實地調研、做好數據研究、農產品做好天氣研究”是常杰經白糖一役后給自己規定的做交易前的必修課。
“為了研究菜粕,我把華南地區的油廠都跑了一遍,又把湖北的油廠跑了一遍。
結論是當時全球油脂處于弱勢狀態,如果菜粕不上漲,壓榨菜籽每噸虧損將達到 2000元,這是任何一個油廠都無法承受的,從油廠挺價的情況看,蛋白粕的增幅要明顯好于油脂的增幅。
然后研究天氣,根據相關報道,美國應該還會出現高 溫,結合收儲政策預期,我便認為菜粕大有戲唱。
而我已經錯過了菜油從10000元跌到6000多元的行情了,不能再錯過菜粕的上漲行情。
” 2013年9月,常杰將剩余的150萬元全部入場做多菜粕,在底部建倉的時候就已經是95%的重倉,入市價格是2100元/噸,正好是階段底部。
此后常杰一路浮贏加倉,花了6個月時間,資金從150萬元做到600萬元。
和操作白糖期貨不同,由于入場時機精準,抓住了階段低點,“進去就盈利”,持倉壓力很小,但是否適時止盈又成為一個大難題。
“7月份菜粕出現回調,心里 挺慌的,當時賬面浮盈已有300萬元了,就猶豫要不要止盈出來。
就在猶豫的當口,又回吐了100萬元。
當時想,單子都拿這么久,才掙100個點,一點意思 沒有,而且我是看高到3000元,沒到目標點位,想想就一直拿下去了,最終掙了1000多點出來。
” 事后常杰總結自己的優點時說:“要說優點,就是堅持。
想做什么事情就堅持去做,包括對自己判斷的堅持,對期貨事業的堅持。
即使輸了也別找借口,失敗一次還有第二次,只要人在就沒問題。
” 連抓大牛規模近億 資金達到600萬元之后,對于總是重倉出擊的常杰而言就有了足夠的安全墊。
一波菜粕行情之后,常杰又做了些棕櫚油波段交易,來來回回虧了不少,到去年11月份,單賬戶的權益回撤到502萬元左右。
“我現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風控,對我而言,資金回撤10-30%,我不心疼。
我不是跟隨趨勢而是制造趨勢。
我也喜歡逆市加倉,去做一些反人性的東西, 我知道有些時候我會賠得比較慘,但這都無所謂,這個過程中,更多是人性的升華、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判斷力的鍛煉,即使是錯的,我也認為賠錢是值得的。
”常 杰對于自己的重倉、逆市加倉手法有著一定認識,知道其中風險,但也享受其帶來的刺激感。
偶然中存在必然,常杰的這種重倉手法是建立在 對品種基本面深刻剖析之上的,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去年12月,常杰深入分析天氣和供需因素后,預計甲醇供應將趨于緊張,由此醞釀一波大反彈。
于是,在去 年底甲醇行情爆發前的一個星期,常杰滿倉進入,從2700元入場一直拿到3680元離場,權益迅速增長到1900萬元。
“在甲醇價格到了3680元后,直 覺甲醇反彈行情差不多了,便反手做空甲醇,掙了300余萬元走了。
至去年12月20日左右,權益已經到了2200多萬元了。
” 為了解不 熟悉品種的基本面,常杰往往會選擇跳槽到相關企業。
今年年初,常杰做空雞蛋,發現行情正朝著相反的方向運行,在虧了100多萬元后,常杰止損離場。
為了深 入到雞蛋行業,他辭去上海的工作,跳槽到武漢的一家農產品數據提供商,遍謁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客戶,深入分析平衡表數據,了解到“流感疫情”對雞蛋供應造成 的巨大沖擊,預計雞蛋期貨將展開一波聲勢浩蕩的大反彈。
于是,常杰反手做多雞蛋期貨1409合約,入場點位在4150元。
當時因為2000萬元資金入場很困難,就找到一位擔任現貨企業老總的朋友,讓其公司所有人都開戶放到他這兒,全倉做多雞蛋,盈利1300個點,資金接近翻倍。
“后來有能力主導行情后,就開始高拋低吸,就是我所謂的制造趨勢,到今年6月,資金接近6000萬元。
”常杰說。
除了商品期貨之外,常杰也開始涉足股指期貨 ,而他似乎總是受到命運垂顧。
就在7月22日股指期貨啟動令市場驚嘆“牛市來了”的反彈前夕,常杰早已重倉4000多萬元潛伏入市,這一波盈利高達3300萬元。
“之所以做多股指期貨,一方面目前的點位已經很低,下跌空間有限;另一方面,1-2季度GDP增長率并不理想,要完成全年7.5%的目標外,下半年可能出臺刺激政策。
而且近期各地政府陸續放寬房產限購,房地產貸款利率也出現下降。
于是,我在2070點布置多單,全部建完倉成本在2088點,一周左右時間,做完之后一直拿著,目前資金盈利到3300萬元左右。
”常杰說。
總結自己的交易心路,常杰說,期貨操作不要多,一年賺兩波,做好調研,做好數據研究,把這些做到位了,就可以了。
人生道路和做期貨的道路是一樣的,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遇到一點挫折在所難免,要堅定信念。
至于未來的目標,常杰表示,他在工作中結識了許多期貨大佬,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葉慶均。
“從10萬元做到200多億元,中途一度破產又東山再起,完全是憑借對市場的理解成功的,我覺得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
下一篇:月光族如何變身理財達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0后海龜買房巧規劃 三年實現國內國外兩套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