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中國人愛存錢、愛買房、愛黃金。
殊不知,這些“理財”的渠道如果運用不當,就會成為悄悄吞噬你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的“財富黑洞”。
有人買保險還為了抗通脹,這就更不靠譜了。
定期存款,越存越窮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愛存錢的,但是存錢不是投資,單純的存錢,你會越存越窮。
根據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的CPI同比增長2.1%,這個數據讓大家能稍微喘口氣。
有人會算這樣一筆賬,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3%,假設CPI一直保持在2.1%,那么一萬元定存一年跑贏通脹不說,還能賺90元。
這樣的計算方法并不全面,而且實際情況要糟糕得多。
23年前定存1000元,今天可得3716元 據新華網報道,按照官方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2年間,中國物價累計增長為31%,事實上,很多人認為這個數據并不真實——物價增長得遠高于31%。
而在過去的這十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最高為4.14%。
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會更好理解。
如果在1990年你在銀行存入1000元定存,每五年轉存一次來計算。
1990年定存五年的年利率為13.68%,1995年的五年定存年利率為13.86%,2000年的五年定存年利率為2.88%,同時收取20%的利息稅,2005年的五年定存年利率為3.6%,2005年到2007年的利息稅為20%,2010年的五年定存年利率為4.2%,計算下來,23年前的1000元人民幣在今天能提取的利息和本金共計3716元左右。
1990年的1000元錢絕對是一筆巨款,三線城市的一套帶院子的平房售價也只有3000元。
23年前的1000元,可以購買狗不理包子166斤,現在連本帶息只可以購買74斤包子;23年1000元,可以購買五糧液(19.25,-0.29,-1.48%)500ML的52°白瓷瓶20瓶,今天連本帶息只能購買同樣的白酒5.6瓶;在23年前,1000元錢可以支付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今天3716元只能支付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按照一年前的定存利率計算,100元錢定存一年后,你可以拿到103.5元, 但北京隨便一個小區門口的煎餅,一年前還是4元,現在已經漲到6元錢了。
”記者的鄰居說。
錢為啥越來越不值錢了 為什么把錢放到銀行定期存款,實際購買力會減少這么多這些錢都去哪兒了不用被那些宏觀分析和各種數據指標弄得暈頭轉向,想要弄懂這個問題并不困難。
銀行通過利率重新分配金融資本,通過利率杠桿,銀行債權人(存入定期存款的老百姓)的財富被銀行轉移給債務人(從銀行往外借錢的借貸者)。
通過利率杠桿,那些通過銀行借錢周轉的生產者的成本越來越低,存款給銀行的老百姓的財富實際價值被轉移給生產者。
最明白不過的案例要數那些在銀行借錢的房地產開發商,他們利用銀行資金,借錢蓋房,然后抬高房價,購房者的財富就被轉移到他們手中。
讓你銀行中的定存縮水的不僅僅是CPI,你還要考慮GDP和M2的變化。
貨幣的購買力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上漲而貶值,國內生產總值(GDP)則代表了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具體來說是扣除了固定資產折舊后的毛利,只與生產相關聯,換句話說是大家創造的那些“價值”,如果貨幣總量不變,GDP高了,你同樣的錢可以換到更多的東西,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M2在里面。
M2指廣義貨幣,通俗來說就是人民銀行一共發了多少錢,最近的十年間,人民幣的發行年平均增速超過了50%以上。
在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2013年3月末,我國M2余額達到了103.61萬億元,貨幣存量已經是世界第一,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僅為13萬億元。
目前M2與GDP的比例接近190%,根據央行負責人的發言可以得知,M2與GDP的比例維持在150%是比較合適的。
很明顯,我國目前的投入與產出比很低。
拋開這些生產力與貨幣增發不提,你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把錢都存在銀行并不是真正的“存錢”,而是在潛移默化地吞噬你的財富,并把它們轉移到借貸者手中。
按照理財規劃師的建議,人們存在銀行的活期+定期存款最好不要超過家庭資產(刨去不動產)的30%。
應對通脹理財的十大方法 守則1 少儲蓄多投資 對于目前的財富人群來說,應對通脹的擔心已經成為最大的危機。
從歷史看,每個經濟周期中,通脹來臨前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部分資產價格開始大幅上漲,而且這種上漲往往先于日用消費品價格的上漲,上半年的房價和股價就是一個佐證。
因此,為防范通脹,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在通脹到來之前,將人民幣變成具備升值潛力的人民幣資產,換句話說,給手上的人民幣也賦予“漲價”的權利。
說到人民幣資產,它的分類非常廣泛,人們熟知的短期國債、公司債、企業債、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A股和H股股票、銀行理財產品、不動產以及期貨產品、信托產品、私募產品、古董藝術品都屬于人民幣資產的范疇。
如果能有效利用資產升值的空間進行投資,那么我們手中的人民幣不僅能躲過通貨膨脹的陰影,還能賺得超額的利潤。
守則2 買股票首選三大類 通脹預期在近期的股票牛市行情中也成了炒作題材。
不少投資人跟風進場,進一步推高了資產價格。
不過,很少有投資者注意到板塊與通脹之間的內在關聯,而這一點對資產配置的作用卻是舉足輕重的。
不同類型的上市企業,在通脹中受到的損益也是截然不同的。
舉例來說,食品生產企業由于受到上游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削減了利潤空間,間接影響了股價,所以,通脹對這類企業是不利因素。
以此反推,資源類、金融類和地產類企業卻是最先受益于通脹的板塊。
資源類企業包括石油、煤炭、有色、金屬、黃金等,由于處于產業鏈頂端,這一行業也將是通脹環境下受益最大的群體。
因此,無論是看好經濟的樂觀派,還是看淡經濟的悲觀派,都會不約而同地增加對資源類資產的配置性需求。
金融類企業作為早周期行業,一旦通脹來臨,央行必然要通過加息抑制通脹,屆時銀行的利息收入就會相應增加,所以以銀行為首的金融股也將成為通脹的受益群體,適當配置銀行股具備一定的防通脹作用。
地產類企業方面,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趨勢不言而喻,而且由于通脹預期、寬松的信貸環境和低利率借貸成本等多項因素,將釋放出更多的投資性需求,從而對沖剛性需求的下降,共同維持地產板塊的強勢表現,因此該板塊中長期對抗通脹的優勢毋庸置疑,尤其地產儲備量大的個股品種將是其中的優選。
下一篇:80后家庭月結余800 如何兩年內能還清20萬貸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買理財產品才能賺著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