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清代道光年間,江蘇丹徒一帶經常舉辦廟會。
每逢廟會,趕會者前呼后擁,絡繹不絕,河面上的行船也增加了不少。
一天,一位美貌的婦人坐船來趕廟會。
船靠岸后,美艷不可方物的她自然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這位美婦很矜持,付了船資后,就急匆匆舉步登岸,一不小心,一只腳踏入淤泥之中。
美婦頓時很窘,一臉的羞澀,抬頭一看,發現附近有一座尼姑庵,于是在眾目睽睽下急行入庵,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
眾人還在盯著尼姑庵的方向,余味無窮,似乎對美婦還沒看夠。
這時船老大高聲叫喊起來:“糟了,這婦人所給船錢一百,卻是陰間所用的冥資!”眾人一看,果然如此,莫不大驚,于是急忙隨船老大往尼姑庵與婦人理論。
看熱鬧的、打抱不平的,也唯恐落后。
誰知,在尼姑庵里,尋遍了所有的地方,卻怎么也找不到剛才的那位婦人。
眾人都覺得很蹊蹺,正要詰問庵中尼姑,船老大忽然看見庵中觀音像的一只腳染滿淤泥,眾人大驚失色:“難怪剛才這婦人遍尋不見。
”“坐船的美貌婦人一定是觀音顯靈!”船老大驚詫之余,伏地叩首,將美婦所付的冥資焚于爐中。
其他人無不合聲誦佛,祈求觀音菩薩保佑。
此事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
于是,原本門庭冷落的尼姑庵一改舊觀,香火裊裊,布施多多,施主川流不息。
十幾年之后,這個故事的隱情外泄:原來當年的船老大和那位美貌婦人,都是庵中尼姑的托。
美婦入庵后,立即將腳上淤泥移于觀音足下,自己則卸裝改容,躲藏起來了。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這就是一盤局?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局。
或者說,這活生生是一個完美的公關傳播案例。
因為不論是傳播內容,還是傳播渠道,它都符合一個事件型的公關傳播案例,只不過當時沒有這個概念而已。
公關傳播,其實就是信息交流的過程。
離開了傳播,公眾無從了解主體,主體也無從了解公眾。
所以,主體與公眾的溝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信息傳播,而這個過程則是公關。
通常情況下,一般公關的信息傳播是通過大眾媒介來完成。
但真正牛逼的公關,則是通過大眾的社會化傳播來完成,因為這個效果“快、狠、準”。
所以,這也是我認為尼姑庵這招“美婦換觀音”牛逼的原因,因為他靠的就是社會化傳播,而且效果很好。
盡管互聯網時代,媒體遍地是、傳播速度也比過去更快,但大部分公關界人士想做的還是病毒式的社會化傳播。
為什么?一是因為社會化傳播設計的好的話,往往會超出預期;二是因為社會化傳播是直接面對消費者,是終端性的營銷,而媒體傳播只是行業內的,很難擴散到消費者終端。
下一篇:電子商務,售后服務怎么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營銷小做法也能發揮顛覆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