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北京時間1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商業雜志《fastcompany》網絡版刊載美國消費電子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加里-夏皮羅(Gary Shapiro)的文章,闡述了英特爾如何利用CES(消費電子展)開展創新營銷策略,使自己成為家喻戶曉的公司。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內容摘要:數以百萬的非科技消費者都是通過英特爾的“Intel Inside”營銷宣傳認識英特爾的,當時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營銷方法。
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一些經驗。
任何事情都是變化的,即便我們有時主觀上并不愿意如此。
沒有一家在自由市場上運作的公司能通過同樣的營銷方式,同樣的利潤率來發布同樣的產品永遠成功。
盡管渴求一致性和避免風險是很簡單和自然的事,但是生活以及我們周圍環境的變化是其本質特性,這就要求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去改變、去適應、去利用機會。
如果說英特爾在創新思維上有什么不同的話,那么就是它們上世紀九十年代采取的品牌化半導體芯片的策略,并把其作為消費者在購買電腦時將要尋求的價值特性。
二十年來無處不在的宣傳讓我們現在已經忘記了這點,但當時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營銷方法。
人們因為軟件、配置或好友推薦購買電腦,誰會去關心甚至根本看不到的電腦里面的小芯片是誰生產的呢?然而,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以及在消費者開始對誰生產的產品更好感到困惑之時,英特爾看到了機會,便采取了一次大膽的舉措。
英特爾領導層非常自信這是擴大市場份額的方法,英特爾為此也投資了數億美元的資金。
我是在1993年首次了解了英特爾的做法,當時我與英特爾高管會面,商討它們參加CES事宜。
英特爾提出了在展覽上舉辦非同尋常展覽的計劃,核心就是改變人們對英特爾的印象,即從一家芯片公司的印象改變成市場渴求的、代表產品性能的品牌產品制造商的印象。
英特爾精心策劃了那次展覽,為此我們還與英特爾簽訂協議,保證它們參展用地。
英特爾的展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年來,英特爾通過推出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精致和給人身臨其境感覺的展覽,展示其一流技術,并以在CES上取得的成功為基礎不斷發展業務。
我永遠不會忘記置身“英特爾體驗”(Intel experience)的感覺,似乎自己觸摸到了未來。
通過利用令人稱奇的多媒體層疊展示,英特爾努力向與會者傳遞英特爾幾乎領先所有人的信息。
這種效果是雜志二維廣告,甚至是電視廣告都無法達到的。
英特爾廣泛利用這種現場體驗來改變人們對英特爾、其產品以及其重要性的認識。
此外,英特爾還巧妙地利用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主題演講以及在展會周圍的宣傳(包括標語、印刷物和現場活動等),來確保每一位CES參觀者了解“Intel Inside”。
很快,消費者在購買電腦時,總是要尋找“Intel Inside”標記。
通過這種營銷方法,英特爾成為數百萬非科技消費者熟知的品牌。
這些消費者或許并不知道電腦主機里的主板,但是他們擁有“Intel Inside”。
從英特爾的營銷策略中我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首先,一家明智的企業可以通過創新思維,另辟蹊徑達到自己的目的。
英特爾把芯片產品轉化為品牌,并利用品牌影響力擴大銷售。
其次,英特爾的成功表明,展會創造奇跡、互動營銷體驗的力量。
英特爾努力吸引展會上具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的注意,包括媒體、零售商以及華爾街人士。
英特爾的營銷方法也給這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即英特爾不僅僅是一家芯片廠商,同時也是一個憑借自身力量打造的品牌。
最后,英特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有遠見卓識的首席執行官在加強和改變企業形象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幾乎每隔一年,時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克瑞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都要在CES上發表一次主題演講(他的繼任者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在2012年的CES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貝瑞特會利用有限的時間向與會者闡述英特爾如何“抓住”未來機遇。
此外,我也意識到,英特爾成了其他許多公司產品的中心。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不僅傳遞有關公司及其產品現狀的信息,而且還讓每一位與會者對英特爾的重要性和未來留下深刻印象。
下一篇:新浪微博的營銷之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消費者的品牌偏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