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否揪著頭發,從失業泥沼中拔出自己?|一周新書推薦
分類: 最新資訊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3-05
閱讀 :146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島嶼的厝》 龔萬瑩 著中信出版集團·大方 2024-1“1987年春節,我在鼓浪嶼出生。我的人生從此與島嶼有關。”這部短篇小說集是龔萬瑩的首作,她于18歲離開島嶼,去外地讀商科,在世界各地工作,直到找到寫作這條路,便有了這本為閩南故鄉而寫的作品。它由互相交織的九個故事組成,就像交錯的窄巷。我們由此讀到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游客見聞中的鼓浪嶼,它清新幽微如一座叢林,女孩在年久失修的老厝家中玩捉迷藏、望著大雨和飛蟲一同飄落,看芒果樹的果子摔落成泥,跟阿嬤斗智斗勇。然而,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充滿趣味的成長故事,那時的女孩已隱約嗅到微涼和悲傷,原來媽媽面臨下崗,阿嬤也會離開人世,就像老屋也會受潮發霉。于是,正如龔萬瑩在自述中所寫的,衰敗、悲哀、病痛、死亡、苦難、絕望,她曾經風聞卻從未真正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但是,“幸好虛構是一種憐憫,讓我可以喘息……有人鉆入海底,有人爬上天梯,愛與死亡交戰,悼亡的迷霧與希望的微光常同時降臨。 ”《現代小說化讀》 [美] 王鼎鈞 著商務印書館 2024-1教人寫小說的書并不罕見,這本《現代小說化讀》的特別之處在于,作者王鼎鈞并沒有用理論和概念來解釋故事,而是由故事中來、到故事中去,在自由聯想中拆解小說的藝術。本書選取的小說來自魯迅、巴金、沈從文、莫言等一流名家,但不一定是其代表之作,畢竟作者的目的是看小說家如何利用故事排兵布陣,而非單純的佳作賞析。以分析魯迅《兔和貓》的章節為例。魯迅這篇小說講述的是鄰家三太太買來一對小白兔養在后院的故事,王鼎鈞提醒我們,單是白兔不成為小說,既有兔又有貓,兩者發生糾纏碰撞,才是小說。小說中的“小白兔之死”看似稀松平常,但是在小說家的眼中,它代表了一個有情的世界,有悲喜愛惡和肯定否定。王鼎鈞由此聯想起古人圣賢中將蝴蝶、狐貍等動物人格化的傳統,以及動物小說之外的動物散文。有志于文學的讀者或許可以從這些篇章中得到寫作的感性啟發,以及實用的方法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傳:作家的一生》 [英] 林德爾·戈登 著 謝雅卿 譯上海文藝出版社·藝文志eons 2024-3提到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許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電影《時時刻刻》中由妮可·基德曼飾演的版本:緊皺眉頭,最終走向自殺的結局。《弗吉尼亞·伍爾夫傳:作家的一生》這部傳記,正是為了反駁這種強加在女性生命中的厄運和死亡情節而寫。在傳記作家林德爾·戈登的眼中,以下才是伍爾夫對自己的認知:一個強健的步行者,一個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在大部分時間里,她比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快樂。戈登想要呈現的并非常規的線性傳記敘事,她更想在真實性的允許范圍內,追蹤記憶和想象在伍爾夫一生中的持續流動。這是因為伍爾夫的生命體驗充滿著記憶的激涌,另一方面,這種傳記方法正是伍爾夫的發明,她本人甚至宣稱過:“傳記藝術尚在萌芽階段——它甚至還沒有誕生。”如今我們閱讀伍爾夫傳記,也有另一重意義——正如本書前言所說,女性的關注點已經從就業機會和權利轉向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一個由“局外人”(outsiders)組成的群體,可能會對全球政治做出何種貢獻?《時空文化:1880-1918》 [美] 斯蒂芬·科恩 著 易靈運 譯南京大學出版社·折射角集 2024-1如今,“現代化”和“高效率”已經成為了值得批判的事物,人們更想過悠閑的、慢節奏的生活。但如果我們把時鐘撥到一戰之前,也就是那個現代世界剛剛成型的時期,你一定會受到那個全速前進的“沸騰年代”的感染。《時空文化》所試圖呈現的,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歷史學教授斯蒂芬·科恩以一種令人目眩的3D全景方式,全面描寫了1880年到一戰之間科技和文化發生的巨大變化,它們改變了人類體驗時間、空間的模式——不斷提速的輪船和火車刺激了電話等新興媒介的出現,微妙復雜的表達被短句代替,人們的服裝和性也得到了解放。在藝術領域,早期電影、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都體現了文化光譜的改變,音樂中創新的切分音、不規則音也給人留下現代生活匆忙而不可預知的印象。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蒙太奇中,科恩也沒有忘記提醒我們,這個時代雖然華麗,卻也潛藏著危險的逆流,以及無視警告的傲慢。《一人公司:失業潮中的高新技術工作者》 [美] 卡麗·萊恩 著 李磊 譯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2024-1一個人能否揪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從失業的泥沼中拔出來?優績主義的信條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然而當浪潮來襲,即使是昔日的科技行業精英,也不得不接受被裁員的命運。在18個月的田野調查、9年的跟蹤尋訪后,人類學家卡麗·萊恩在本書中呈現了這群中年失業者的遭遇。他們的共同點在于,職業生涯不再是在公司里層層晉升,而是成為“一人公司”,擁有多重技能,在各種兼職、短期聘用工和獨立創業之間輾轉騰挪。在本書作者眼中,“一人公司“不僅是他們的生存狀態,也是一種生存哲學:由于仍然深信精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理念,白領們很少將失業歸咎于制度,而是傾向于責怪自己。一位受到9·11事件沖擊的前互聯網員工就認為,雖已年近不惑,但他相信自己仍然能夠動用個人的力量找到下一份工作,即使他要在牛排館打雜,也從不覺得自己是服務生。里士滿大學教授凱瑟琳·登斯伯格對萊恩這項研究的評價是,其貢獻在于“關注工人們的意識形態和心路歷程,而不僅是記錄趨勢”。《游戲與人》 [法] 羅歇·凱盧瓦 著 余軼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 2024-2游戲往往被視為與嚴肅相對的“娛樂”,但你是否想過,游戲也可以成為理解文明演進、反思現代社會的棱鏡?非洲的面具社團、因紐特人的比爾博凱游戲、日本和美國的投幣游戲機……在這部游戲學的奠基之作中,哲學家、社會學家羅歇·凱盧瓦綜合神話學、人類學、文化史等學科,深入“何為游戲”的問題,對廣義上的游戲做出定義和系統分類,并分析了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游戲原則,提供了一個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凱盧瓦提醒我們,“游戲”(play)一詞本身就包含諸多含義,它不僅指某項特定活動,還指向樂手或演員的演繹風格,這種風格總是意味著“規則之下的適度自由”,這些豐富的引申義使得圍繞游戲的一系列因素成為人類文明的關鍵要素。大部分維系社會秩序、創造社會榮光的領域都是游戲精神的結果——法律就是其中一種。而在所有這些之外,游戲也持續創造著一個短暫卻純粹的獨立空間,一方光明與理想之島,引導著我們不斷回到游戲中尋找力量的源泉。《摩登夢二:設計二十世紀日本的日常生活》 [日] 直井望 著 羅媛 蔡慧穎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3-11藝術家竹久夢二是20世紀初日本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大部分讀者或許更熟悉他筆下那些獨特的時尚美女形象,她們被稱為“夢二式美女”,展現出瞬息萬變的日本的其中一個側面。實際上,竹久夢二的作品不止于此,他也曾用插畫支持反戰左派,以及關東大地震中的東京災民。夢二不僅是一個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名字,其創作風格也深刻影響了中國藝術家,豐子愷的漫畫就受到過他的影響。然而,這樣一位藝術家卻在現代日本的官方藝術史中長期缺席。《摩登夢二》是一部首次完整研究竹久夢二的英文作品,通過介紹夢二的大量日記、詩歌、散文以及插畫,作者直井望將夢二置于日本二十世紀早期的“媒介景觀”之中,探討了夢二在塑造現代日本身份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根深葉茂:關于樹的一切!》 [英] 保羅·史密斯 著 殷茜 譯中信出版集團·鸚鵡螺 2024-1“樹木為我們提供的不僅限于物質層面,它們既生產葡萄糖,也賦予生命隱喻意義,”以序言中的這句話來概括全書要旨,大概是合適的。在榮獲《金融時報》2022年度圖書的《根深葉茂》中,從事植物保護工作30年的植被生態學家保羅·史密斯帶領讀者,進行了一次有關樹木與森林歷程的全景式回顧。他贊嘆樹木非凡的多樣性——種子、葉、樹形、樹皮、木材、花朵和果實是樹木身上的七大奇跡。他也告訴我們,樹木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撐,同時也是文化的靈感來源。人類與樹木森林高度地互相依賴,即使是我們頭腦中也存在著“森林”:人類神經細胞的結構與樹冠非常相似。而本書有助于讀者重拾這樣一種萬物有靈論的本體論,也有助于“讓我們的思想成為更綠色的東西”。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