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人生如逆旅:魏晉名士的風度與精神》他們生活在那樣的時代
他們正是生活在“濁世”,不過也不盡同,要分開說。正始名士、竹林名士生活的曹魏后期,是司馬氏陰謀篡權而且陰謀得逞的時期。司馬懿原是曹操的僚屬,已經嶄露頭角。曹操是權臣,他異常珍視自己的權勢,對此敏感而多疑。有一次他做了個不祥的夢,夢見“三馬食一槽”。“槽”,他覺得是暗示“曹”,那么“三馬”呢?他歷數朝中姓馬的官員,也沒漏掉司馬懿。多年以后,到了曹操的后代,這夢真的應驗在司馬氏身上,“三馬”就是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至于“三馬”是怎樣啃食“一槽”的,且讓我們來看另一個故事。又過了許多年,到了東晉,太子司馬紹有一次與“名臣”王導、溫嶠聊天,他請溫嶠講講他的祖上當初是怎樣得到這份江山的。溫嶠大概有點為難,遲疑了一下,王導說:“溫嶠年輕,知道的不多,還是我來講吧。”于是一五一十詳細講述了這一父二子將近三十年間是如何絞盡腦汁,費盡心計,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慘淡經營,前死后繼,終于如愿使第三代司馬炎黃袍加身,登上金鑾寶殿。他講得繪聲繪色,年輕的司馬紹聽得毛骨悚然,不覺雙手捂著臉,伏在床上,說:“照這樣說,晉室的國運,怎么能長久啊!”這個故事可以充分激發(fā)人們的想象:連承受恩澤的后代都感到慘不忍聞,那么“三馬”當時的惡行,這里就不勞詞費了;當年在他們淫威下生活的名士們的處境與心境,也就不難想象了。“三馬”駭人聽聞的惡行是會遭到報應的,近在自身,遠在兒孫。果然,司馬炎篡位建立起來的西晉除開始較為平靜外,其他的漫長日子可用一個字概括:“亂”—賈后亂政,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中朝名士就在那種混亂中生活,也在那種混亂中被殺。渡江名士渡江以后以及江左名士所生活的東晉前、中期,則是另一番景象,這是一種前所未有也是后所罕見的獨特景象,用當時流行的話來說,是“王與馬,共天下”;用歷史學的術語來說,是“士族門閥社會”。其間,又有庾氏、桓氏、謝氏相繼興盛,輪番執(zhí)政,可稱“庾與馬,共天下”“桓與馬,共天下”“謝與馬,共天下”。這種“共天下”的局面是皇家(“馬”)不能容忍的,他們曾試圖加以扭轉,卻激起王敦之亂,小朝廷險些覆滅,只得作罷。這種“共天下”的局面卻是名士們的黃金時代。“共天下”削弱了皇權,限制了專制獨斷,適合名士自由不羈的個性。與司馬家“共天下”的士族門閥與名士們屬于同一階級,他們的頭面人物本身便多為名士,正可“沆瀣一氣”。這便是魏晉五代名士所生活的時代,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情況。本書對各代的敘述,都緊貼當時的政治斗爭展開。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