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個人力量的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考慮怎樣集中大家的力量。
怎么樣調動大家,我認為分錢分利第一重要。
”9月29日晚間,香港傳奇富豪鄭裕彤因病去世,享年91歲。
9月30日下午,鄭氏家人發表聲明:“鄭裕彤昨晚因病安詳辭世,臨終前家人一直陪伴身邊。
多謝各位慰問與關心。
”鄭裕彤,在香港超級富賈中排名第三,個人身價達300億港元,周大福珠寶創始人,人稱“珠寶大王”。
同時,他也是跟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齊名的香港地產四大天王之一。
鄭裕彤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團集酒店、房地產、黃金珠寶業等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跨國集團。
鄭裕彤打造的商業帝國,總市值超過2025億元。
“一個人的一生,幸運碰上一兩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遠幸運。
如果你希望永遠幸運,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與‘誠’,那幸運才會常伴你左右。
”——鄭裕彤語錄打雜也要做到最好1925年8月27日,鄭裕彤出生于廣東省順德縣(今順德市)一個貧寒的家庭,按廣東方言,被成為“阿彤”。
阿彤幼時,一家人僅靠父親開小店勉強糊口。
原來父母親希望鄭裕彤專攻學業,但是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輟學。
15歲那年,由于日本侵略軍進犯廣州、香港,百萬市民受戰火紛飛的侵擾,衣食不穩,性命難保,紛紛出外投親靠友。
當時,澳門是葡萄牙殖民屬地,因不少日本移民在葡萄牙殖民統治區的南美洲寄居,因此,日本侵略軍唯獨沒敢踐踏澳門。
萬般無奈之下,父親鄭敬詒也將兒子送往澳門,到摯友周至元開的“周大福”金鋪去當伙計。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板是絕對不敢濫用的。
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伙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金店里分大伙計和小伙計,小伙計就是當雜役,鄭裕彤從雜役干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準備停當后,鄭裕彤再和姍姍來遲的大伙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
對于一個只有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段工作顯得十分忙碌辛苦,但懂事的小阿彤卻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板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
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勞的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
一天,周至元派阿彤去碼頭接一位親戚。
碼頭上,來自香港以及東南亞的海船不斷靠岸,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聽在哪里可以競換港幣。
許多人都懂得這是一個良好的商機,年紀尚小的阿彤也熱情地上前搭訕,鄭裕彤用濃重的順德口音說:“到周大福金鋪可競換,價格公道”。
阿彤說話時口齒稍顯笨拙,卻在眾口之爭中贏得了信任。
這樣,商人望了望老實巴交的阿彤,隨鄭裕彤來到了“周大福”開創了一筆新的生意。
而后,周至元發現阿彤在這方面顯得過人的智慧,于是繼續派鄭裕彤發展這項工作。
此后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于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
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鄭裕彤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并癡迷似的鉆進了行當。
鄭裕彤常利用上下班的時間,看看路途經過的金鋪來作對比,用行話說這叫“看鋪”。
而周老板并不知阿彤如此癡迷。
長此以往,阿彤經常上班遲到,因而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
一日,在上班途中阿彤路過一家金鋪,發現櫥窗里擺放著好幾款別具一格的飾品,不由得停住腳步,良久地揣摩起來,竟又耽擱了上班的時間。
當鄭裕彤急匆匆趕回金鋪時,老板已經在店內等候多時,阿彤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戰戰兢兢地說明了原因,結果老板不但沒有責備,反將上街“看鋪”的特權交給了鄭裕彤。
這樣只要生意不忙時,鄭裕彤便上可以上街去“看鋪”了。
照規矩,在金鋪學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鄭裕彤卻未滿3年就榮升為金鋪掌管,負責鋪面的日常經營了。
后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莊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
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于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
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
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鄭裕彤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
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
分錢分利和虧就是賺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
鄭裕彤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于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
但鄭裕彤并不滿足,鄭裕彤清醒地認為:“在商場上‘守業’就等于‘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
因此,鄭裕彤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鄭裕彤雖說接受的是金鋪舊式的帶徒教育方式,但是鄭裕彤并不保守,甚至超前具備現代人的經營理念。
在鄭裕彤全新思想指導下,“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不再為總裁獨有,而是資產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現代企業。
在鄭裕彤的思維方式中,獨具特色的洞察力,令同事們人人稱道。
鄭裕彤將一部分股份派分給老職員,使公司的效益和職工的利益直接掛上了鉤。
鄭裕彤曾說,當老板一定要有人才來幫助你,但有人才還不夠,你還要贏得他們的人心。
人跟著你,心是不是跟著你,這個很關鍵。
這個改革前,公司一年的盈利是200多萬港幣,改革后的第二年,利潤就已突破500萬港幣。
“個人力量的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考慮怎樣集中大家的力量。
怎么樣調動大家,我認為分錢分利第一重要。
”鄭裕彤曾開心地回憶:“改革后,公司的業績一倍一倍地翻,我就一年接一年地給員工分。
他好,我也好,大家都好。
”周大福改成有限公司的時候,鄭裕彤打破當時華資企業的傳統,學習外資企業,重新給公司人員定了名銜。
比如,“分行掌管”改為“經理”;改“賬房”改為“財務人員”。
“你叫他掌柜還是經理,是不用花錢的。
他喜歡叫經理,你就改為經理,這樣他很開心,大家也都開心。
”鄭裕彤曾這樣解釋其這樣做的意義。
當時在香港,金鋪滿大街皆是,競爭十分激烈。
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99.9%金,甚至很多金鋪用99.4%等成色來冒充99.9%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99.99%金,較99.9%金含金量更高。
這項舉措立即讓周大福顧客盈門,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每賣出一兩金,都要虧幾十塊。
但鄭裕彤卻力排眾議,他認為,這是一種免費廣告,虧就是賺,雖然成本一定會高出幾十萬,權當把這幾十萬當做廣告費。
過了兩年,周大福鑄造的金飾各家店都爭相取貨。
短短幾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有人說鄭裕彤是靠運氣發的財。
鄭裕彤卻說:“香港是個充滿無限機遇和挑戰的地方,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面對挑戰是每一個人都回避不了的。
關鍵在你如何去辨識,有無足夠的心理準備”。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臺階后,鄭裕彤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買牌殺入鉆石行業鄭裕彤十分關注國際珠寶飾品的流行款式,鄭裕彤在觀察中發現,許多極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歡佩戴鉆石飾品,黃金飾品已不被她們所器重,得出此結論后,鄭裕彤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鉆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鉆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
60年代的香港,惟一擁有DeBeers(戴比爾斯)鉆石入口牌照的就只有廖桂昌,其他人無法經營。
就是這張“戴比爾斯”牌照,曾嚇退了一大批鐘表商,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鉆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卻,鄭裕彤絞盡腦汁,頓生主意,鄭裕彤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
這不但使鄭裕彤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鉆石進口商,每年的鉆石入口量約占全港的30%。
與李嘉誠比肩的地產大佬上世紀70年代,香港房地產開始復蘇也是黃金時期的開始,包括新鴻基地產(郭得勝)、長江實業(李嘉誠)、新世界發展(鄭裕彤)、恒基兆業(李兆基)被譽為香港的四大開發商。
鄭裕彤第一次投資房地產,是1952年在跑馬場建造藍擴別墅;此后又在香港鬧市區的銅鑼灣建造了香港大廈。
60年代中期,因為香港動亂,許多富人都將土地、房產低價拋售,而當時具有眼光和魄力乘機收購的人,后來都成了超級富豪。
李嘉誠1967年瘋狂收物業,1968年,鄭裕彤購置的地產最多。
進入70年代,隨著金飾生意的興隆,鄭裕彤已經不滿足在地產業上小打小鬧,而是要大干一場。
1970年,鄭裕彤與何善衡(恒生銀行董事長)、郭得勝(新鴻基地產主席)等人組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他以周大福的名義占57%做大股東,同時兼任總經理,德高望重的何善衡出任公司主席,全面向地產進軍。
1972年,香港股市正逢牛市,當年10月,新世界趁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從此確立香港地產大佬之位。
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等都是在1972年上的市。
同年11月,新世界瞅準機會,以每股面值1元、認購價2元,集資1.6億港元,幸運地避過1973年股災危機。
鄭裕彤在地產江湖第一個得意之作是新世界中心。
1970年,剛成立不久的新世界斥資1.3億,向太古集團買入尖沙咀海傍藍煙囪地皮。
當時這個價格是香港九龍地皮交易最高價格,大家都覺得貴。
鄭裕彤請來世界一流的設計師,耗時十幾年,一直到1982年,全世界超一流的豪華建筑新世界中心才竣工。
這個被稱為“城中之城”的宏偉建筑,迅速成為香港地標,它包括新世界酒店和麗晶酒店,幾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數千個商業單位、辦公樓和豪華住宅,光地價1982年就值10億港元之巨。
繼建成新世界中心之后,鄭裕彤又親自策劃、完成了“碧瑤灣”高級住宅區的力作。
這一規模的住宅工程占地80萬平方英尺,興建大小樓宇50幢,而且配套設施齊全,成為香港有名的高級住宅區。
1984年,鄭裕彤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達成協議,投資18億港元,在港島灣仔興建“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這個中心將是亞洲同類設施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全、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會議展覽場所,總面積約41萬平方米,包括一座55米高的會議展覽中心、一幢豪華住宅大樓、兩幢酒店。
但幾年時間過去了,圖紙卻沒有變成現實,鄭裕彤遲遲沒有動工,周圍的人都為之迷惑不解,但鄭裕彤卻自有打算。
1986年10月,一條重大新聞傳遍了世界各地:英國女王將出訪香港。
同時,鄭裕彤出人意料地宣布,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將在英國女王抵達香港的那一天破土動工。
就在動工儀式上,英女王出現了,將鄭裕彤和他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推到了全世界的面前。
鄭裕彤的長子鄭家純曾公開講,大家好像都不喜歡把官商放在一起,但事實上,官商結合,才能推動社會的前進。
因而,無論在香港,還是在內地,他們都非常注重與政府合作。
在北京,他們做的崇文區新世界,是舊城改造的樣板。
在武漢,他們與政府合作,蓋了大量經濟適用房,也可以說是行業標桿。
北京風波剛過,鄭裕彤1992年即成立新世界發展(中國)公司,1999年,專注于中國大陸地產生意的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成立,并于當年在港股上市。
除了地產,新世界集團還進軍酒店、電視、機場、清潔等生意。
1989年,鄭裕彤與林百欣合作,購入亞洲電視大部分股權,使得新世界集團成為亞視兩個股東之一。
他一手興建并經營的麗晶酒店,與半島、文華、香格里拉并列為香港名酒店。
鄭裕彤曾斥資27億港元收購轄有825家酒店的美國華美達酒店管理集團。
1993年5月,還收購了瑞士一家擁有40間酒店的集團,使新世界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團之一。
1999年10月新世界創建收購惠康清潔滅蟲有限公司,成為全港第二大清潔服務供應商。
2013年12月,新世界集團旗下的新創建集團收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新創建集團還持有廣州市東新高速公路40.8%權益。
外行做百貨新世界百貨是鄭裕彤另外一個在中國大陸大眾耳熟能詳的生意。
新世界百貨1993成立于香港,不過1994年就在武漢開出了第一家分店,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到現在,新世界百貨在中國內地總共擁有40家分店,包括以新世界命名的百貨店以及以上海“巴黎春天”命名的百貨店以及購物中心,是中國最大的百貨集團公司之一。
“這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外行做百貨成功的案例。
”某商業地產咨詢顧問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樣表示。
而如果仔細梳理會發現,新世界百貨成功有其內在邏輯。
首先,新世界百貨與新世界地產有很好的協同效應。
新世界百貨的經營方式主要是租賃物業,由他們來再轉租給服飾、化妝品、珠寶、名表、家居用品等商戶,獲取租金收益。
新世界百貨上海管理中心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新世界百貨與新世界地產有部分合作,比如上海的新寧購物中心,以及武漢的新世界購物中心。
“我們是自己人,合作起來比較方便,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操作方式和運作手法。
”而新世界集團的地產業務也為新世界百貨的選址、擴張帶來了便利條件。
“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因為現在最稀缺的就是選址資源。
”業內人士評論。
而新世界百貨母公司新世界發展的兄弟公司周大福控股則是亞洲珠寶界的佼佼者,自然對珠寶、名表等上下游商家以及它們的收益情況一清二楚,有了這個打底,再靠鄭裕彤家族的商界人脈,服飾、化妝品、家居用品等招商更具優勢了。
再者,新世界百貨是典型的“商業綜合體”的玩法,把百貨跟購物中心結合,引入特色電影院、美食廣場、美容中心、兒童樂園等經營者。
2013年之后,新世界百貨甚至開始代理意大利高級時裝品牌,涉足烘焙行業,發展現場制作的歐式軟包系列。
鄭裕彤與許家印2016年前后,新世界中國、周大福企業向恒大集團出售八個位于內地的二三線城市項目。
很多人會好奇,為何鄭裕彤家族會把其大陸的地產權益出售給國內的地產大亨許家印,只是生意嗎?其實不然。
鄭裕彤與許家印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
全球金融危機讓恒大地產的首度上市計劃受阻,許家印曾面臨四面楚歌。
為了上市,恒大鋪開了一個巨大的攤子。
恒大原本計劃用募集到的資金來滿足其巨量土地儲備中尚未支付的出讓金和現有項目投入,以及緩解高負債壓力。
對其整個計劃而言,這是最終變現的最重要一步:大肆舉債—瘋狂圈地—快速上市—獲取資金—還債和進行房產開發,但現在,這條看上去如此完美的資金鏈卻中斷了。
當年,地產界“百日巨變”的預言甚囂塵上,習慣于結果導向的很多中國人等著恒大倒下以佐證自己的預見性;而雄心勃勃的許家印,也被形容為“野心膨脹者”、“順馳第二”,甚至一位“值得同情的人”。
隨后許家印一直在香港找錢。
張守剛在《恒大傳奇》中說,這期間,許家印的談判與斡旋能力再次得到了發揮,恒大每開樓盤的時候,經常請英皇旗下的明星代言,他借此認識了英皇董事局主席楊受成,借助楊受成,許家印又認識了新世界主席鄭裕彤。
據媒體披露,在相關的三個月,許家印每個星期都要和鄭裕彤吃一兩次飯。
不管多忙,每個星期都要去鄭家打牌。
知情人士稱,雖然認識僅一年,兩人年齡相差30歲,會“來事”的許家印已和80多歲的鄭裕彤形同忘年交。
許家印沒有白和鄭裕彤打了三個月牌,此后的事情證明,鄭裕彤成為許家印和恒大渡過難關的最關鍵人物。
恒大最終得以度過那場寒冬。
2008年恒大錄得銷售收入118億元。
2009年,中國樓市回暖并再次陷入狂熱,當年恒大重啟IPO成功。
2015年,恒大集團的地產業務銷售額已突破2000億元。
已不是“彤叔”的時代1989年,人稱“彤叔”的64歲的鄭裕彤到了正常退休年齡,于是扶持長子鄭家純擔任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鄭裕彤一度退居幕后。
當時四十出頭的鄭家純年輕氣盛,連續出手進行收購,導致企業債臺高筑,一度令當時市值150億港元的新世界發展負債由30億港元升至90億港元。
無奈之下,鄭裕彤于1991年重出江湖,大賣資產以拯救集團,新世界才能度過難關。
2011年,準備再次退休的鄭裕彤推進周大福珠寶上市,成為其商業生涯的收官之作。
當年12月15日,在香港聯交所的交易大廳,當天上市的周大福股價徘徊在發行價14港元下方。
鄭裕彤對周大福上市寄予厚望,而掛牌當日即跌破發行價,看來屬于他的時代已過去了。
2012年,鄭裕彤正式退出新世界主席一職,交由鄭家純接任,并安排第三代接班。
但他仍兼任多家家族投資的上市公司董事職務。
2012年9月鄭裕彤中風暈倒,被送往醫院。
之后,鄭裕彤開始安排身后事。
2015年12月21日,鄭裕彤私人持股出現大變動,其名下6家上市公司股份,全部轉予鄭裕彤家族基金及周大福有限公司等,以當時收市價計算,涉及金額38億港元。
其中,鄭裕彤將名下包括佐丹奴、盛京銀行、蒙古能源、綜合環保、新昌營造及新時代能源,全部持股清零,同時,周大福資本則增加相同的股數。
周大福資本既是鄭裕彤家族所有的公司,也是新世界發展及周大福珠寶的大股東。
據香港《南華早報》2015年3月報道,鄭裕彤的長子嫡孫鄭志剛或將接掌新世界集團。
鄭裕彤在交班前,在內地投資做的最大的一個部署,要數對新世界中國的私有化。
2014年開始,香港新世界發展開始對子公司新世界中國提出私有化,由于遭到小股東反對,私有化一度失敗。
2015年,新世界再度啟動對新世界中國的私有化,并于2016年1月雙雙停牌。
另一個安排就是出售新世界中國的物業,許家印做了很好的接盤。
隨著鄭裕彤的離世,目前還在商場一線拼殺的香港老一代商界領袖只剩下李嘉誠了。
由鄭裕彤一手打下的鄭氏商業帝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2025億元。
它們能否在鄭裕彤的二代、三代手上發揚光大呢?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篇:一天收入500元的農民工 為什么還是最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那個跑路的「 80 后首富」被抓回來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