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xué)習(xí)分享
88歲的李奶奶縱橫股市十多年,賺多蝕少的李奶奶用“趕著掙趕著花”的方式炒股,在周圍人眼里她不拿錢為重,幾年來已捐出十多萬元。
身著微舊衣裳,手拎深色布兜,步履蹣跚……看到沈陽的李奶奶的外表,很難會有人把她和炒股聯(lián)系在一起。
而這位年逾88歲的老人卻已縱橫股市十多年。
沈陽版“股神奶奶”今天上午,沈陽某證券交易大廳里人頭攢動,大屏幕上滾動著各股實時漲跌信息,坐在第一排、距離屏幕最近的一位老人,專注地看著股票變化,手里攥著筆和紙,時不時地做著記錄:“人民網(wǎng)、黑貓……”常 來交易大廳的股民,很多人都認(rèn)識這位已經(jīng)有著十多年“股齡”的老人。
時近中午,老人起身走到股票交易機前熟練地操作了一會兒,再回到座位時,幾位相熟股民 跟她打起了招呼。
“大姨,好幾天沒看到你了,怎么樣啊?”一位中年女士問。
“小劉啊,我剛把那只給賣了,掙了323。
”老人笑著回答。
倆人攀談中,老人淡定透露,這陣子把長線握著的幾支股票解了套,“解了差不多30萬,還有個十來只吧,一點一點的解套我就賣,還能有個15萬吧,不多。
”“股神奶奶”告訴北國網(wǎng)、遼沈晚報記者,自己姓李,已經(jīng)88歲高齡,“這(交易大廳)里面可能我是最老的。
”炒股已有十多年。
資金較入市時翻了50倍李奶奶有些耳背,說話時會將戴在頭上的帽子往上拽。
雖然已屆耄耋之年,思維一點也不遜于年輕人。
退休前,她在沈陽郵政部門工作,90年代末,積攢的不到1萬元的退休金成為她進入股市的“第一桶金”。
“那個時候股市比現(xiàn)在好,價位低,買了基本上就賺了,賺點就再投點。
現(xiàn)在不敢投了,解套我就不考慮了,歲數(shù)也大了。
”李奶奶說。
雖然李奶奶口中說,十多年來有贏有輸,但以其現(xiàn)持有的股票價值計,基本上是賺多蝕少,粗略推算,至少比入市時翻了50倍。
聊起這次的“股市春天”,李奶奶說,自己解套的股票大多是之前手持已久的舊股,“股價低的時候,我就扔在一邊不管。
”這次解套后,沒有再投新股。
不愛財 邊炒股邊捐款經(jīng)常來交易大廳,李奶奶也結(jié)交了一些“股友”,在周圍人眼里,看似穿著老舊的李奶奶卻是個不愛財?shù)娜恕?/p>
股友說她:“這老太太炒股掙錢了,不自己攢著,總往外捐。
”多年前,李奶奶曾一次性拿出十萬元捐給位于沈陽大東區(qū)的一所基督教會,“我不缺錢,夠吃夠用就行,那會兒我捐的不是最多的,還有開飯店的捐的更多……”隨著炒股掙了錢,李奶奶經(jīng)常慷慨解囊。
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她將一支處于漲勢的股票賣了,換出2萬元現(xiàn)金通過愛心組織捐給了災(zāi)區(qū)。
對于這些愛心善舉,李奶奶的家人總是很支持。
“兒女都不要我的錢,他們都生活得挺好,他們也炒股票。
” 愛向年輕人請教 愛研究報紙 別看李奶奶炒股多年,遇到不懂的問題,卻還是抱著學(xué)習(xí)的心態(tài)向其他老股民學(xué)習(xí)。
“我有很多都不懂的,就問‘老股民’,他們研究的比我還久。
”李奶奶謙虛地 說。
目前,李奶奶手中傳媒、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個領(lǐng)域的股票行情都不錯,當(dāng)問到炒股心得是什么,她笑著說:“我總看股票報紙,個個星期六早上有賣的,買回家也研究,電視新聞也得看,看國家現(xiàn)在是啥政策。
”記者對話“股神奶奶”:蛇腦袋往哪拐,你就跟著往哪拐北國網(wǎng)、遼沈晚報記者:奶奶,你這些年炒股都掙著錢了嗎?“股神奶奶”:有掙有賠,總的掙錢!我炒股不是“割肉”的炒。
對話“股神奶奶”記者:好不容易炒股賺來的錢,您為啥要往外捐錢啊?“股神奶奶”:為人處事都要多為善,我不在乎錢。
記者:您的兒女生活條件怎么樣?您給他們錢花嗎?“股神奶奶”:富裕。
他們生活都挺好,不用我給錢,以前掙錢了,我就趕著掙趕著花,自己花,親戚也花。
記者:您給新手股民介紹點炒股賺錢的經(jīng)驗唄?“股神奶奶”:這條路不好走,累腦子,別看這人掙錢眼熱,錢少不算事,夠花夠用就行。
得多觀察。
這就像蛇,你看蛇腦袋往哪拐,你就跟著往哪拐。
還得多看新聞,多看報,多跟人交流。
下一篇:馬云力壓巴菲特成全球最賺錢的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劉漢的財富史:權(quán)力網(wǎng)與黑社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