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網易科技訊 9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首次尋求收購對象,是件費心費力、但風險和期待并存的事。
發展是每家企業的核心目標之一,做出正確的收購決策也許能夠顛覆現狀。
此外,并購的成功率并不高。
研究表明,三次并購中有兩次可能失敗。
那么如何保證第一次并購嘗試能夠初戰告捷呢?充分了解投資計劃書對于此次收購將如何為企業增值,投資計劃書首先應當清晰、具體地進行闡述。
此外,還應涵蓋有助于推進總體戰略的具體目標。
而且領導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應當能夠對收購目標達成一致的認識。
投資計劃書是一切收購活動以及收購后事宜的重要依托,不僅可用于指導交易完成前的數據收集工作,也是交易后追蹤和判斷收購成效的衡量依據。
確定“首要事項”對首要事項的判定影響著收購價值的實現。
著手開展這些事項前,需先花費時間來識別什么是“首要事項”,需要收集哪些數據來對每個事項進行徹底評估。
不必力求通曉收購對象的方方面面,而把精力集中在首要事項上,如顧客綜合狀況(增長速度、收購成本、顧客終身價值、顧客流失率)、員工資歷(閱歷、經驗、雇傭合約)以及彼此企業文化的契合度。
保持客觀初創企業可能具有突破性增長的潛力,這雖然誘人,但不應當影響到我們客觀判斷的能力。
在評價是否繼續推進收購時,保持客觀立場非常重要。
把自己視為一名法官,對事實和數據進行綜合權衡和考量,而不是跟著感覺走。
讓多人參與其中,也大有裨益。
接納不同觀點,傾聽他人的疑慮,有助于避免主觀偏差。
設定具體的時間節點,同團隊成員共同討論首要事項,并慎重決策。
時不時參照計劃書,并判斷繼續收購進程能夠創造預期的價值。
善于溝通讓顧客、員工和董事會等利益相關方保持良好溝通是很重要的。
如果溝通不夠及時透明或者彼此無法做到適度體諒,再完美的收購計劃都可能功虧一簣。
收購意味著改變,改變滋生不確定因素,進而產生阻力。
溝通則有助于打破僵局。
為所有利益相關方創造順暢的溝通渠道,能夠消除這其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雙贏。
站在他們的角度進行思考,創造機會讓各方能夠公開、直接地提出問題,這種換位思考的溝通能夠促使各方積極參與到收購所引發的后續改變中,而不是消極被動地適應變化。
前路漫漫解答“買還是不買?”只是漫漫長路的開始。
收購一家公司和從中獲益是兩回事。
能否實現投資目標,將取決于如何經營合并后的新公司。
大多數初創公司習慣于高速運作,但對于合并后的公司,加快腳步未必是良策。
兩家公司實現真正的融合需要時間和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全速推進合并前,需要對被收購的公司進行充分了解,并且對收購后的事宜持續投入資源和精力。
對合并進程要實事求是,不可脫離現狀。
下一篇:營業稅改增值稅:創業企業的稅負輕了還是重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蘋果公司學到的五大采購經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