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創業?近三年,我與上千位創業者有過深入交流。
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苦苦掙扎,但所有人都說:「創業,真不是人干的事兒。
」你,為什么要創業?這個問題或許已經被問了無數遍,但現在它更值得創業者深思:我們堅持的動力到底是什么?以終為始,想清楚了為什么出發,才知道目的地在哪。
我想以匿名的方式,分享幾個真實的創業故事,希望對正在創業的你有所啟發。
第一位CEO,做過十多年的個人站長。
他從沒打過工,從大學起就在折騰創業。
他不喜歡跟人說話,感覺自己跟別人交流有障礙。
現在最多的朋友,還是當年的那些站長們。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創業,但是創業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拿訂單、要資源。
最焦慮的時候,后腦勺的頭發不是一根根,而是一撮撮地掉。
結果,這個內向的人,硬生生被逼著學會跟人打交道了。
讓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在極端環境的逼迫下,他才能感覺到高速的自我成長。
這幾年他最高興的時刻,是每逢節假日,把老婆送回老家。
他說:「一個人在公司加班太爽了,沒人打擾,我可以連續干十幾個小時。
」他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疲勞,反而會有點興奮。
這位創業者需要一個擁抱,這是他第四次創業了。
去年有家公司想談收購,被他一口回絕,「這是我的命根子,絕不可能賣。
」對他而言,這是事業,不是生意。
為此他付出的代價是,保持996的加班節奏,直到家庭出現變故。
這種近乎偏執的生活方式,讓他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懷疑:這么做值得嗎?這種人生選擇對不對?他訪遍天下名醫,掛過1000元的專家號,醫生也沒法給他答案。
后來,他輾轉找到我,希望能得到解答。
我:「你熱愛創業嗎?」他:「我太熱愛創業了」,說完兩眼放光。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既然選擇了它,那就去干吧!」,我說完,他露出如釋重負的微笑。
臨走前,這位壯漢向我提了一個請求:志剛老師,我能不能抱一抱你?抱完,他滿足地離開了。
創業意味著抉擇,是生活的取舍。
如果你想過和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就意味著要付出和別人不一樣的代價。
這位CEO,創業十年,全年無休。
他把四五百萬元的個人積蓄全投進了公司,至今還和老婆孩子租著房子。
孩子兩歲,他剛抱上沒過兩分鐘,心里不踏實,第三分鐘立即把孩子交給家人,投入工作,「我必須要開始干活了。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七八年,他樂此不疲。
他說:「在我眼里,房子只是房本,其實不能給我帶來快樂或者幸福。
」本命年那一年,這位創業者差點就過不下去了。
那一年,連續三個月,每個月都碰到一件大事。
因為工藝問題,他先是報廢了500萬元的貨,求爺爺告奶奶的,三伏天在冷庫里穿著軍大衣干了倆禮拜,分揀出一些還能用的物料,盡可能挽回點損失。
然后開拓了個新客戶,因為經驗不足,客戶拒收,大幾百萬元的貨全部損毀。
第三個月,一個臺灣客戶要貨,他用6個月把樣品做出來了,共10公斤,測試沒問題。
上生產線是整整10噸的產品,結果又被拒收。
那一年,他還有位客戶自殺了,欠他的500多萬元再也沒追回來。
他說: 「誰告訴你創業容易,都是騙你的。
」像這樣的創業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在中國,平均每天至少誕生一萬家創業公司,一旦寒冬來臨,他們之中只有10%能撐過18個月。
但我想說的是,創業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人會被什么打動,就愿意為什么賣命。
文中的幾位朋友,已經是世俗意義上正走在成功路上的創業者,他們在這條路上痛并快樂著。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告訴我:「創業的初心,財務的自由是第一步,精神的獨立是第二步。
當你精神獨立了之后,你要獲得幸福感。
那怎樣獲得幸福感,我覺得創業這件事情是能夠讓我獲得幸福的一條路。
」
下一篇:女性和男性在創業方面的差異及優劣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社交創業到終局了嗎?先看這7個思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