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個小偷被抓后,警察問他:為什么不工作?他回答: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會打工。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位有洞見的小偷。
任何人,都不應該成為純粹的“打工族”。
你可能會問:你在鼓吹創業嗎? No.大多數人都不適合創業。
更何況,今年創業“風口”徹底停了。
為什么小米、拼多多、美團等獨角獸扎堆上市?因為一級市場上鬧錢荒。
他們很難再拿風險投資,只能靠散戶進行“愛的供養”,無奈上市后又跌停。
但不論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你都可以把自己看做一家企業,將自己任命為CEO。
如果不這么做,未來10年,越來越多的裁員潮發生,某一天會波及到你身上。
在特斯拉工作時,有一陣中國銷量不好,總部下達了裁員指令。
昨天還一起上班的同事,今天就接到通知拎包回家了。
當然,外企補償做的不錯。
人手少,留下來的同事,壓力更大了。
我們開玩笑說:“認真工作,隨時做好被裁的準備。
”從那時起,我就意識到——公司不是家,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負責。
忘掉工資,積累資產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資產”的概念。
在企業經營中,資產是最核心的一部分。
怎樣定義資產?簡單來講,就是未來能帶來現金回報的東西。
對一家企業來說,旗下的房地產,品牌,都是它的資產,未來能源源不斷地帶來新收入。
在職場中,絕大多數人的誤區,是只關注“收入”,而不重視“資產”。
收入是立刻得到的現金回報;資產著眼未來,代表著長期價值。
眼睛只盯著工資的人,一定會慢慢失去競爭力。
職場人,應該從三個方面追求“資產增長”——專業資產、管理資產、社交資產。
專業資產,是你在專業領域積累的能力與經驗。
這些能力與經驗應當是市場通用的,而不是“公司內某個大老板特別喜歡這種做法”。
在公司內,要警惕自己成為一顆“螺絲釘”。
為了提升效率,很多公司會把工作分得特別細,對員工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
成為螺絲釘,你對其他環境的適應性就很差。
為什么去年離開中興的員工會自殺?很可能,他在中興積累10年的工作經驗,離開中興,就沒有用武之地。
管理資產,是你對管理這件事的認知與心法。
很多人會把管理理解為培養小圈子,或找到親信,但這一套,如果換環境,很可能失效。
如何激勵他人?如何達成共識?如何實現目標?如何推動組織進化?這些才是管理的“核心奧義”。
把這些管理“基本功”練好,不論身處怎樣的場景,你都能重新聚人成事。
社交資產,是同事、合作伙伴等相關方的認可與信任。
每個公司,你都會和很多人打交道。
找到愿意多交往的人,展現自己的能力與性格,贏得他們的認可與信任,就是在積累自己的“社交資產”。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故事。
一個創業公司快破產了,但掃地阿姨站出來,說:我很喜歡這家公司,不想這樣看著它倒閉。
然后投資一千萬。
你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很可能有你未來的好友、合伙人,甚至投資人。
專業、管理、社交這三樣資產,任何公司無法從你身上剝奪。
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它們都能繼續發揮作用。
不過,人們常常更在乎其他的“短期回報”,比如公司內的升值加薪、獎勵評級。
這些短期回報固然重要,但它們只在某一個機構內生效。
一旦你脫離了這個機構,它們就會像貨幣一樣,迅速貶值。
放眼長遠,做戰略投資今年6月,南京警方在棲霞區一在建筑工地發現了一名中年女性的尸體,后經確認,她就是前一天失蹤的萬達44歲管理人員徐毓。
據媒體報道,因為項目開業,她承擔了無窮無盡的壓力。
為了離工地近,她搬到了附近一套房子上下班,長期奮戰,大年三十,也只匆匆回家吃了一頓團圓飯,待了一個多小時就回到了工作崗位。
但開業沒幾天,項目效果不好,上層領導就找她約談,想讓她辭職。
這件事背后,展現出一條重要趨勢:地產行業正快速衰退,特別是商業地產。
能力再強,也無法與大勢抗衡。
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創業者才能成功,職場人士才能不斷精進。
《財富》雜志做過研究,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年。
在變化迅速的中國,企業生命周期更短,行業興衰更替也更加頻繁。
優秀的企業,會不斷發現新的“戰略機會”,不斷轉型。
比如Netflix,初期做DVD租賃,后來發現這是一個萎縮的市場,開始切入網絡媒體。
一開始替別人銷售內容,后來發現原創內容是大趨勢,重金投入,做出了《紙牌屋》這樣的神劇,股價也不斷創新高。
每個職場人士,在埋頭苦干時,也要放眼長遠,為自己做“戰略投資”。
因為你明白,沒有一個行業、一家公司會基業長青。
當它衰退時,才想著找出路,為時太晚。
因此,你需要對新興事情保持敏感度,投入時間去學習,投入資源去試錯。
linkedin的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硅谷著名的風投家,提出了職業生涯“ABZ”理論。
A計劃:當前的工作。
B計劃:因興趣或機會發展的業余項目,當它越來越好時,你可以選擇從A計劃切換到B計劃。
Z計劃:最穩妥的退路。
比如存一筆保障金,當你失業時不會驚慌失措。
比如朋友陳勇,原來在公司里負責營銷,后來發現自己掌握的一套提升營銷轉化率方法,在市場上有非常大的需求。
如今,他出來單干,給南孚、清華紫荊教育等公司做顧問,忙得到處飛。
最近,他剛開發出一個兩天的咨詢項目,收費15萬,就被很多企業預訂了。
在他身上,這兩點趨勢都體現得很明顯。
首先,他積累了通用的“專用資產”。
任何做廣告投放的企業,都對高轉化率有極強的渴求。
其次,他抓住了大趨勢。
很多公司以“外部顧問”的形式尋找智力支持,與顧問合作一段時間,而不是請他到公司來。
這樣既最大化顧問的作用,又不用長期承擔人力成本。
“我聽見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這個時代,風暴已經吹起來了。
不論你在哪個艙位,都不能對變化視而不見。
下一篇:為創業而創業的人都敗在了不為創業而創業人的手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不怕從零開始,只怕從未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