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每年的六月七、八號不亞于一個傳統節日的熱鬧,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后,夏天變成了許多莘莘學子改變人生命運的契口。
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校擴招,以及社會階層的逐漸固化,如今的高考雖然重要,但已經不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獨木橋了。
高考和創業相似,有些人憑借考取好大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和未來軌跡,有些人則通過創業撬動了自己的階層。
其實創業比高考難多了。
每年高考的人數幾百萬,錄取率在90%以上,代表著只要你參加高考,基本都能上大學,只是不能保證能否進入一個好大學。
而創業,據國家相關數據統計,每年投身創業的人群在幾千萬,成功率不到20%,甚至更低。
因為高考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如果這個答案沒有找到就會失敗。
但是創業不一樣,里面裹雜著許多正確答案,也蘊含著更多的不可測性和危機。
創業和高考一樣這四個解題能力必備雖然創業嚴峻,但是天下萬物成功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創業和高考一樣,有四要素缺一不可。
1、第一要素:放飛想象,才能實現目標我朋友以前所讀的中學是他們當地的重點中學,大家都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朋友的成績在里面只能算中游水平。
但是他的高考志愿是清華大學,他班上許多成績比他好的人都不敢想這個志愿,因為太難了,為了保險起見,一些人選擇了復旦,一些人選擇了浙大。
但是奇跡般的是,在后來的一模二模中,朋友的成績上升得很快,他說因為一想到自己的志愿是清華,就不得不更加努力,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學習。
后來高考,他成功考取了清華,而班上一些成績比他好的反倒沒有考上。
“吉格勒定理”由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提出,他對個人的成功曾這樣說過:“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
”后被人們總結為:不管一個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將一事無成。
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于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曾經有個人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在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后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之后,兩個員工就被嚇跑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后來阿里巴巴的投資人。
無獨有偶,馬云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他站在初創人員中間,滔滔不絕講了幾個小時關于未來公司設想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像個搞傳銷的。
欲望是一個創業者的推動力。
因為想得到,而憑自己目前的身份處境得不到,所以才要去創業。
靠創業改變身份,實現自己的需求。
所以不要怕自己目標太遠太高,而是要怕自己不敢去想。
有時候夢想看上去不切實際,但總是設立比你認為力所能及的更高遠的目標。
通常,你會發現,當想象力放飛了你的才能時,你就能實現任何目標。
2、第二要素:優秀的人無疑都是勤奮的中國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位于安徽六安市毛坦廠鎮,這個地方的一切都是為了高考而生。
有人說在這里讀書就等于坐牢,因為完全沒有任何娛樂,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
老師戴著擴音器上課,擠滿教室的學生筆掉了都不能彎下腰撿。
但這樣的努力也令毛坦廠取得了極其高的升學率:近十年來,毛坦廠中學以其8成以上的本科升學率屢屢創造高考神話。
我們不討論這樣的教育制度,不可否認的是,勤奮、努力,是成功最基本的一個前提。
優秀的創業者和企業家無疑都是勤奮的。
締造了日本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和夫在《六項精進》用了三分之二的內容講三句話: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2、認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嗎的經營訣竅。
騰訊做微信的時候,當時一共有三個團隊在同時做,規則很簡單,誰先做出來誰就上。
眾多周知,后來張小龍的名字家喻戶曉,而成都的團隊只比他們晚了一個月。
別說一個月,有時候一分的差距,一天的時間,就足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了。
尤其是互聯網創業,每一個細分領域里,只有前兩名能夠活得好。
如果你有了想法,卻輸在行動上,那么就失去了資源向你聚集的一個機會,等時間窗口一旦關閉,那么一切都將game over。
3、第三要素:光會做事不行,還要有顛覆性思維為什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明明花了一樣的時間上課,花了一樣的時間做題,但是考試成績卻差異很大?關鍵在于思維。
稻盛和夫曾提出過一個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可見思維方式的重要性,人生的成敗和企業的興衰,歸根究底都是思維的問題。
創業是一項競爭非常激烈和殘酷的事業,很多事情都超出你以往的認知,這就要你有格局和破局結合的思考模式。
有格局思考才有戰略認知,而戰略的核心就是對清晰目標持續推進的路線圖。
“為什么手機都要50%的毛利,而PC只要10%就能活得很好?”關于這個毛利的事實,其實就普遍存在于現實中,但是沒有人認識到,雷軍認識到了,所以他成功做出了小米。
傅盛說:“對個人而言,如果一個人重視認知和思維模式的升級,而不是簡單的知識或技能積累,他才可能真正徹底改變自己。
”如果你只擅長死記硬背,不懂得舉一反三,你可能會成為一個好學生,但很難考上好大學。
創業一樣,如果你擅長的只是“干活”,執行好領導的每個意圖,那么創業不適合你,因為創業需要的是顛覆性的思維。
4、第四要素:逆商,決定人生格局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史托茲博士的研究,逆境商往往代表了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應變能力,是一個人對于挫折和困境的最高忍受力。
一個人的逆商也高,越能以彈性的心態面對困境,從容應對,接受挑戰。
很多考生高考失敗,都輸在了“逆商”上。
一次失敗算不得什么,因為等進入了社會后,還會經歷更多的失敗。
如果沒有高逆商和在挫敗前站起來的勇氣,那么很可能就從此一蹶不振了。
俗話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任正非44歲的時候,在任職期間因為決策失誤被騙了兩百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背負了兩百萬的外債,妻子也和他離了婚。
但是他沒有就此被打倒,帶著一家老小住在棚屋,創辦了華為,用二十多年時間將其發展成為世界500強。
在華為成立20周年員工大會上,任正非說:“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來。
逆境最能鍛煉和成就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超越逆境,才能更進一步接近成功。
”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彈力。
”褚時健一生跌宕起伏,他曾因經濟問題入獄,17年刑滿之后,卻仍然在75歲的高齡創業,并以“勵志橙”重振聲名,從“煙王”到“橙王”,有多少人能在古稀之年,還堅持人生的理想和奮斗,并為自己的人生劃上濃重的傳奇一筆。
如果說欲望、勤奮和思維決定一個人走到多高的位置,那么逆商,便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
重要的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很多老師喜歡在高考前,給學生灌輸“等高考后你就自由了”“等高考后……”,把高考之后的生活描述得太過輕松愜意。
其實真正的人生,反倒是在這些重大事件之后開始的。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說了一句話:夢想在這里不是用來實現的,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比起高考題的標準答案,人生的規則則要復雜得多。
很多考上大學的學生,在學習過一段時間后,又選擇回去重新高考,因為在這期間,他們才發現自己人生里真正想要做的事。
一切的絕望,都是從做自己不擅長、不愿意、不認同的事開始。
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世界將發生的變化,而低估未來十年將發生的變化。
馬云連續創辦了四個公司后才開始做阿里巴巴,馬化騰年輕的時候不可能想到這輩子要做一個人與人無縫對接的全世界最偉大的騰訊社區——微信,俞敏洪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要用新東方這個平臺,為中國千家萬戶的孩子們的成長提供服務。
高考只是一個催化劑,創業同理。
無論成功與失敗,它們都是用來調整你人生方向的,因此千萬不要急躁或失去信心。
應該繼續保持行動,等待拐點的來臨。
有時候,我們覺得成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們仔細回顧,往往會發現我們在過去年歲里的長途跋涉,都是在為這一天的到來添磚加瓦。
而曾經的經歷過的某些事,都在逐漸地、潛移默化地對我們的人生施加影響。
我們應該從一次次的考試中發掘那些對我們人生有意義的、持續的影響,而不是執迷于曇花一現的分數,令自己受困。
寫在最后當考試結束的提示從廣播里響起,即使你還意猶未盡,但這場考試已經結束,也宣告了一段青春歲月的落幕。
那條熟悉的上學路,和同學的歡聲笑語打鬧的走廊,還有被金色陽光灑滿的教室。
就像在創業途中,曾為了一個方案加班至通宵,同事早上為你送來的那份溫熱的豆漿,就像在追夢路上遭遇挫敗時,兄弟陪你深夜喝掉的啤酒。
越是辛苦的事,越能影響一個人未來漫長的人生。
參加高考,不是因為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創業也不一定是因為能功成名就。
想要提高生活質量,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我們不甘如此平庸地度過一生。
車好多的創始人楊浩涌說:“我創業不是想證明什么,也不是為了財富,而是這個事情本身有意思。
”正如《殺死一只知更鳥》里寫道:“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祝高考考生金榜題名,也祝所有創業者旗開得勝!
下一篇:創業機會的四個特征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功的不二法則:智慧 奮斗 機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