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剛剛26歲,本想在金融方面有所建樹,卻因為愛好音樂而走向創業之路。
此后短短2年就在智能吉他領域大放異彩,獲得眾多資本大佬的追捧,更是入選2017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人物。
他就是視感科技的創始人,張博涵。
從西直門一直往西,在北三環的魏公村西南角,你會發現一所占地上千畝的大學校園,那就是北京理工。
作為一所發源于革命圣地延安的全國重點大學,北京理工該有的榮譽都有了,“雙一流” 、“211”、“985”。
當然,絕活是兵器科學與技術。
試問,男孩子哪個不愛兵器?這不,2009年,18歲的北京小伙張博涵就考入了北京理工國際貿易專業。
要說“985”、“211”可不是浪得虛名,哪怕是國際貿易,整個大學四年,張博涵的課程都是安排得滿滿滿咚咚的,在最緊張的大二下學期要同時修完12門課。
不過,作為北京的新新人類,張博涵的業余生活依然豐富多彩,周末不是與同學爬香山就是游箭扣長城。
不過,一到圣誕節等節日就抓瞎了。
為啥?原來他也是個五音不全的主。
高中無所謂,大伙都在拼命讀書,可一到了大學,各種文娛活動都有,別的不說,圣誕節班上搞個活動,總得準備個節目吧。
什么都不會?你知道的,那就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性格外向的張博涵當然不愿意,“可以不學兵器,但必須學樂器!”所以,從大一開始,他就發誓惡補,籍此彌補一下自己聲樂不足的短板。
很快,吉他進入張博涵的視野,“比鋼琴、小提琴更代表流行文化。
”要說人要發起狠來,什么學不會?僅僅3個月,張博涵就撥出了第一個C和弦,5個月后,他已經能夠磕磕絆絆彈出了第一首《快樂英雄》。
慢慢的,張博涵也成了一個文藝青年。
沒事的時候,扛把吉他,跑去后海、南鑼鼓巷彈琴唱歌。
正是在酒吧里,張博涵認識了一大群追求音樂夢想的北漂青年,感受到了另類的文藝人生。
不過,文藝終歸是業余愛好,專業是不能丟的。
所以,2014年3月,張博涵去了大平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亞,在圣地亞哥分校攻讀讀金融碩士。
據說房東是個70多歲的俄羅斯老頭,只會講俄語,而張博涵對俄語一竅不通,所以,溝通只能靠手勢。
直到有一天的飯后,老頭用一把吉他彈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兩人遂成了忘年交。
而且,老頭是個彈吉他的高手,對吉他的二十多種指法非常嫻熟。
相比之下,張博涵小巫見大巫,“學了5年,要連續彈出三個大三和弦,三個小三和弦還真有點費勁。
”的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別看吉他就那幾根弦,真要演奏出像樣的曲子不下點功夫是不行的。
所以,那些學藝術的小朋友苦啊,成天在父母的強迫下吹拉彈唱,沒有絲毫的童年樂趣,“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有沒有可能讓學吉他變得一件快樂的事情?”看著遍地的智能手環、智能插線板,張博涵突發奇想。
也是,國內每年的吉他銷售規模為2000萬把,銷售額達到100億以上,“即便占領1%的市場份額,也不得了。
”上網一了解,他的想法不是第一個,國內已經有公司開始做智能鋼琴了。
“事不宜遲,”張博涵就此決定退學。
2014年7月,他返回北京,找到了車庫咖啡的投資團隊。
“產品的特點是通過移動APP+智能樂器的模式,降低學吉他的門檻。
”“投!”當然,作為一個創業平臺,車庫咖啡帶給張博涵的不只是那幾萬塊種子基金。
正是在車庫咖啡,張博遇到了在那兼職的吉他手駱石川。
駱石川也是一個民樂發燒友,從4歲開始就師從小百花越劇團名師,笛子、二胡、葫蘆絲等5種樂器洋洋精通,上大學的時候還為一名臺灣音樂人當過吉他手。
當時,他的理想是去美國休斯頓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兩人遂一見如故,從下午2點一直聊到晚上9點,聊吉他、談音樂、侃行業,7個多小時不帶重樣,“要做就做主流樂器,小提琴太高雅,鋼琴投資額大,所以就做吉他!”“就這么定了!”駱石川當下就把去美國的簽證撕了。
隨后,張博涵又用9個月的時間,約談了400多人,最后從深圳淘來做電路板模版的林龍,以及做軟件開發的趙巖。
就這樣,2015年的4月1號,視感科技份F4就此起航,開始圍繞“木吉他、智能化、上手快”九個字下功夫。
第一,必須保證音質。
智能吉他不是一個玩具,所以音質必須有穿透力。
因此吉他的材質、外形、線條、撥片、調音器等等都必須按照正吉他的要求來生產。
第二,既然是智能,就必須要炫。
不僅外觀要炫,而且必須通過藍牙跟手機連接上,保證能夠充電而且是能被遠程控制。
第三,必須簡單,上手快。
因為吉他的小白用戶,基本都是樂盲,別說五線譜,就是簡譜都看不懂。
所以,必須對彈吉他的“旋律”、“和弦”、“節奏”等三個關鍵要素拆開了,揉碎了,并植入產品當中。
具體而言就是調子是什么樣的、左手手指按哪里、以及什么時候右手彈,都要讓用戶一目了然。
第一點、第二點并不難,難就難在第三點。
那段時間,張博涵走訪了學院路附近的20多所高校,進行了4輪上百人的調查,最后的方法是可視化,“通過傻瓜式的教程,讓用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幾天就能學會演奏一兩首曲子。
”也是,很多小白用戶的需求就是演奏一首曲子。
沒錯,一招鮮吃遍天,一首曲子就足夠應付各種社交場合了。
這個時候,張博涵從手機游戲《節奏大師》找到靈感,“能不能在玩游戲的同時就把樂器學會?”沿著這個思路,四個人決定在吉他上設置指示燈。
具體來說,就是在木吉他琴柄上鑲嵌電路板,電路板上有120顆LED燈,通過藍牙技術與APP連接,“當旋律響起時,相應位置的指示燈和App均會提示,”而彈奏難度也會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升級,就像玩游戲打怪一樣。
曲庫更是涵蓋了“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綜藝節目,還有新生代偶像鹿晗,TF boys的最新單曲,超級瑪麗,灌籃高手等游戲動漫的經典橋段。
搞出了圖紙,張博涵立即飛往廣東惠陽秋長。
秋長地方不大,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吉他世界工廠,供應著全世界60%的吉他。
然而,找遍500多家工廠,竟然沒有幾家敢接訂單。
很多工程師一看張博涵的圖紙,尤其說要在機身中安裝充電模塊,琴弦下方要安裝LED燈,立馬就崩潰了,更別說琴行的工人了。
要知道,琴箱開孔的工藝和傳統工藝完全不一樣,“稍微偏一點點,琴就做廢了。
”最后,張博涵干脆帶團隊在秋長蹲了一個月,天天與那邊的設計師討論、修改稿子。
5個月后,終于搞定了吉他的生產工藝。
沒有想到,隨后的識別用戶彈奏又成了問題,“在音頻、背景音樂等干擾的時候,根本識別不出用戶彈奏的聲音!”當時,市面上的頂級公司已經能夠把語音識別做到98%,可是智能吉他涉及人工智能與信號處理兩個交叉領域,“懂的專家太少。
”整個團隊在國內各大高校轉悠了半年多,最后搞出的識別率才50%多一點,根本達不到商業化應用。
“再想想別的辦法吧!”產品總監打起了退堂鼓。
“連用戶的聲音都識別不出,還叫什么智能吉他?”張博涵火了,他寧愿讓量產時間再推遲一年,也不愿意看到產品功能被閹割。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在中科院聲學研究所一位教授幫助下,花了2個月的時間,終于攻下了這一難題,“琴上彈奏的每一個音符,在有人聲伴奏的情況下,系統也能準確判斷音準,并發出反饋。
”就這樣,燒掉公司賬面那十幾萬后,終于搞出了第一個樣機。
然而,要想量產,融資就了第一要務。
2015年7月18日,首先找到的是真格基金的徐小平。
徐老師可不僅僅是投資人,他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早些年曾正兒八經發過唱片。
張博涵當然知道投其所好,見面后第一個動作就是就讓駱石川拉了一首《梁祝》。
看到指板上的燈光根據《梁祝》的樂曲一閃一閃,體現出強弱和形狀的變化,徐老師立馬眼睛放光,“太酷了!”最后連演示商業計劃書的環節都省掉了,直接搞定了真格的850萬元天使輪!而且,徐老師就這么拽,直接給出的估值就是5000萬!一把破吉他就能融來那么多錢?張博涵他們幾個樂瘋了,簽約當晚全體去吃烤全羊,駱石川更是決定立即輟學!當然,徐老師沒有看走眼!為打造成完美的客戶體驗,張博涵吃住都在公司,短短4個月就迭代了7次。
這期間,他詳細研究了蘋果、特斯拉、魅族等產品的設計理念,搞出了很有非常創意的小心思,如開關機是靠掃弦完成;彈琴前不需要調音器外設,只需要app引導就能完成;再如充電時不需要給琴身連線 ,只要把吉他靠在附贈的吉他支架上就能完成充電。
慢工出細活。
2016年5月,帕珀它(Poputar)在淘寶眾籌剛一亮相,短短45天就突破321萬。
很多樂盲的理工男更是因為張博涵打的廣告,瞬間就決定第一次嘗鮮,“你離第一首吉他彈唱只差一場游戲”“你離第一首吉他彈唱只差一場游戲。
”不只是在消費者買賬,專家也被這款智能吉他的出色表現電暈了。
2016年,張博涵接連斬獲首屆京臺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兩個第一,此后更是拿下了“美國IDEA、德國紅點、德國IF”三大國際設計大獎。
那含金量可是杠杠的,為此還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
2016年底,在哥本哈根“丹麥創意”杯全球總決賽現場,面對LG、微軟的Xbox等45個國家的國家冠軍,張博涵與駱石川兩人力挽狂瀾,一舉奪得兩個單項冠軍,一個總決賽亞軍。
大賽評委會高度認可智能吉他的成就,“通過技術,完美地把音樂與游戲結合在一起,讓更多人走進吉他的殿堂!”但是,榮譽當不了飯吃,關鍵還是要用戶滿意。
998元多的帕珀它還是價格有點小貴,只有那些超級喜歡音樂的骨灰級大學生才舍得買,與老百姓還是距離。
“只有小額、高頻,才能真正賺到錢!”關鍵時候,一位高人提醒了張博涵。
于是,第二款產品小吉他尤克里里(Ukulele)應運而生。
為啥是尤克里里?一是因為它只有四根弦,更容易上手,二是便宜,300多塊,性價比更高。
三是具有禮品屬性,很容易走量。
果然,2017年2月11日,情人節前夕,售價399元的尤克里里,一舉在小米眾籌創下200萬的行業記錄,“平均每6秒賣出一把智能吉他!”僅僅6個小時就結束14天的小米眾籌戰役。
一看張博涵如此火爆,小米的雷總坐不住了,當即于2月14日聯手順為基金給張博涵送去情人節的禮物, “3000萬的preA輪融資。
”目前,剛剛成立兩年的視感科技,已經在北京、深圳、北美三地建立公司,團隊達到40多人,開始在美國進行智能吉他眾籌。
至于銷售,張博涵并不發愁。
除了天貓、京東、小米等知名渠道外,他也與一條、差評等內容電商合作,“轉化率已經達到市面上平均值的4倍。
”而在線下,與北京各大高校吉他社、培訓機構的合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未來也極有可能研發出新一代一對多的教學產品。
25歲的張博涵發愁什么呢?就是智能吉他的產能。
因為全世界都沒有完全自動化的吉他生產線,一把智能吉他生產周期短則40天,長則60天以上。
可以說,在現有的生產水平和工藝流程下,即便惠陽秋長的幾百家工廠全部轉型生產智能吉他,1個月也就能夠生產1.5-2萬把,“已是產能極限。
”所以,下一步,如何布局新的生產線或者新的工藝,提高智能吉他的量產,搞定供應鏈,考驗著張博涵以及他的團隊。
但是,吉他再怎么說也就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有市場人士認為,張博涵就很快就會遇到天花板,“例如占到10%市場份額,再增長就困難了,估值也不能上去”。
不過,不用擔心,張博涵已經有更宏大的目標。
未來,他要用軟件把全球對音樂有共性的人黏在一起,讓全球會彈琴的人和會唱歌的人在一個平臺里玩社交。
“只能先做硬件,因為有硬件就會有現金流,那樣就死不了,死不了才能繼續在這個賽道玩下去。
”
下一篇:創業虧掉2個億,卻換來490億,人生就是這么神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4年,靠幫人減肥年入數千萬,這個90后被徐小平贊“身材頭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