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刷啤酒瓶開始做起,20年間,他一路從供銷員、調度員升到廠長助理,45歲更是扛下整個啤酒廠,奮斗11年,創造出227億的啤酒銷量。
他就是帶領青島啤酒走出困境的金志國。
1956年,金志國出生于青島。
當時,山東大部分地區的公社食堂已經無米下炊,大伙只能選擇逃難。
與闖關東不同,金志國的父母最終選擇了500多公里外的青島。
不過,等到了青島,才知道膠州灣的蛤蜊、嶗山灣的梭子蟹、白沙河的仙胎魚等等永遠只是傳說,“別說吃海鮮,就是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金志國出生之時,全家五六口人擠在一個狹窄的門洞里,一塊擋風木板就算個門。
不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金志國打小就知道生活的艱辛。
他5歲開始燒煤爐學做飯,7歲跑市場撿爛紅薯。
11歲那年春天,金志國餓得頭暈眼花,看到門口槐樹的嫩芽,他兩三下就爬上樹,生生啃下兩把槐花葉子,最后不得不用肥皂水灌腸。
所以當1975年,青島啤酒廠到青島一中來招聘,金志國第一個報了名,“只要有飯吃,就是天天洗啤酒瓶也樂意。
”沒有想到,進了工廠的第一份工作還就是洗瓶子。
不過,別以為刷瓶子簡單,剛開始,金志國力氣小,總拿不住,“碎一個扣2分錢”,心疼得整晚睡不著。
為此,他每天加班練到晚上11點,一個酒瓶要來回洗3遍。
10天過后,金志國可在30秒內讓12個酒瓶全部到位,并練就一天洗出300個啤酒瓶的絕活。
6年后,工長安排金志國晚上燒鍋爐。
同組的其他5個人,聚在一起不是嗑瓜子就是打牌,只有金志國書本不離手,“不是數、理、化,就是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87年冬天,愛學習的金志國終于進入領導法眼,升他做工長,從此開始了平步青云的人生。
此后的3年時間,金志國先后做過人事處干事,供銷科科員、生產調度處處長助理,對粉碎麥芽、添加大米、糖粉糊化、酵母培養等流程如數家珍。
到了1990年,金志國升任廠長助理,管理下面的8家啤酒廠。
1993年,青島啤酒上市,此后公司大舉擴張。
沒有想到第一步就搞砸了,收購的西安漢斯半年不到就陷入虧損,“要品牌沒有品牌,要市場沒有市場,內部管理一團糟。
”這個時候,金志國站了出來,“漢斯一天不賺錢,我就一天不要工資!”于是,“助理專業戶”成了漢斯啤酒的一把手,他開始大刀闊斧搞改革。
第一,按勞分配。
全體職工根據每人的崗位貢獻重,重新劃分工資等級。
第二,研究市場。
金志國每天下班就泡在夜市,喝啤酒吃燒烤,數地上的空酒瓶,他的小本本也記滿了調查問卷,“吃飯為什么不喝漢斯?開店怎么不賣漢斯?”第三,整合品牌。
根據黑啤不易醉,搭配烤肉口感潤澤的特點,金志國果斷推出“金漢斯”新品牌。
為此,他三顧茅廬,請回漢斯的銷售總監,“在大雁塔周圍的夜市和燒烤店全面鋪開。
”在西安工作的4年,金志國只回了3趟家。
天道酬勤,漢斯第一年就扭虧為盈,“盈利214萬。
”到了1999年,利潤突破5000萬,等到他調離時,漢斯利潤已經突破1個億,成為青島啤酒的重要利潤來源。
在西安大獲成功后,2000年,金志國再度委以重任,掌舵北方事業部,“分管西北、華北市場,重組北京五星和三環亞太啤酒廠。
”不過,這個時候的青啤卻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啤酒產銷量大幅增加,利潤卻嚴重下滑。
”怎么回事?原來,快速并購的同時,內部管理跟不上,“并購企業豐產不豐收。
”與此同時,華潤雪花背靠央企優勢,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其雪花啤酒在珠三角一帶深受年輕人的喜歡。
而哈爾濱啤酒趁機從東北進軍中原,憑借“雪原冰爽”的口感,一舉拿下華北15%的市場份額。
燕京啤酒更是靠著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牢固守住京津要地,占領著超過30%的份額。
事實上,青島啤酒在山東以外的地區,市場占有率連10%都達不到。
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2001年7月,時任總經理突然因病去世,青啤總部亂成一鍋粥。
關鍵時刻,金志國走向臺前,“懂經營、會管理、有魄力,”內部投票,超過80%的員工都投給了他。
不過此時,留給青島啤酒,留給金志國的時間不多了。
當年10月,一個爆炸性消息傳來,華潤攜手南非SAB集團,一舉吃下西南最大的藍劍啤酒,并利用西南的市場和網絡,力推雪花啤酒,“雪花一躍為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啤酒。
”反觀青島啤酒,雖然收購了150多個牌子,擁有超過1000個品種,“牌子多得像馬蜂窩。
”但關鍵的是,因為太照顧原企業的情感,并沒有整合旗下品牌,大小品牌各自為政。
為此,金志國果斷出手,“統一思想,收縮戰線,收復江山。
”2002年春節,他帶領公司高管,封閉了一個星期,目的就一個,“統一思想。
”問題確實很嚴重,“派出的管理層和工程師,一到下面就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態。
”春國過后,金志國從“大企業病”開始動刀。
第一招是導入競爭機制,“把狼性引入青啤,打造一個能叼來肉的團隊。
”第二招是推行競聘上崗,“總部8個事業部總經理,一次性換7個,下面47家啤酒廠經理,半個月撤了20個!”第三招是引入ERP系統,實現集團同一張網、同一個賬號,“統一查詢產銷量、全員業績透明化。
”穩定了內部管理,接下來就是對外的戰略。
當時,公司內部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做大做強”,另一種是 “做強做大。
”到底選擇哪個?高人就是高人,金志國為此詳細研究了美國通用、花旗等大企業的并購案例,并拜訪了好幾家咨詢公司,最后決定踩剎車,“減緩對外擴張速度,1年只收購2家企業”,從“做大做強”改成 “做強做大。
”此后的半年中,旗下的40多個企業調整成8個集團軍,“按地區劃分,把單一的零售渠道整合成網絡。
”同時,關停了東北、山東、江蘇、湖北等15家資不抵債的小酒廠,并把西北的5家酒廠直接轉作物流銷售公司,“負責西部的銷售網絡,”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省30%的運輸成本。
到了2002年年初,青島啤酒已經整裝待發,原來的100多個牌被整合成5大品牌,“以青啤為主,以純生、嶗山、漢斯、山水為輔的1+N模式。
”此時,金志國的策略是先有市場,后有工廠,“工廠跟著市場走,市場跟著效益走。
”2002年6月,收復市場的戰役首先從東北打響。
為此,金志國在東北蹲了兩個多月。
針對東北爺們喜歡喝純正口感的特點,他亮出的王牌就是青島純生,“高、中、低3檔,分別定價15元、10元、8元。
”夏季最巔峰的兩個月,金志國帶領團隊在道里、道外,中央大街來回穿梭,哪里有小餐館、大排檔、小商店,哪里就有青啤的人,“想喝酒,青啤隨時隨地買得到!”僅僅半年后,到了2003年年初,青島啤酒一舉拿下哈爾濱10%的市場份額,頑強地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此后,金志國轉戰西北。
在西安,他的利器是漢斯,“繼承德國慕尼黑的焦香口感,主打傳統風味。
”而且這回的策略是高檔市場,“定價20元到30元,成為啤酒中的貴族。
”你知道的,金志國以前在西安常駐過4年,西安乃至整個西北市場門清,“100多家經商商沒有不認識的。
”這回老大親自坐鎮,經銷商自然給足面子。
到了2003年底,青啤就在西北市場重煥生機,銷量提升2000多萬,市場份額增加到17%。
同一年,金志國親自導演青啤入臺。
為符合臺灣同胞的喜甜口感,他決定降低5%酒精度數,增加13%的糖含量,同時推出海洋藍的新包裝。
臺灣同胞也相當給力,短短3個月,青啤銷量就超越百威、嘉士伯,突破1個億,“拿下7.5%的份額。
”嘗到甜頭后,當年8月,金志國抽調90多位精英營,分別前往洛杉磯、巴黎、新加坡3地,“突破一點,帶動全局。
”到了年底,青島啤酒在美洲、歐洲、東南亞3大市場的出口量增長131%。
2005年,青島啤酒的產銷量突破500萬千升。
此后,金志國再接再厲,一舉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
從這一年開始,他主要的重點就是奧運戰略,當年6月,金志國一口氣砸下3000萬,在央視狂轟亂炸密,“激情盛夏,相約青啤”、“狂歡之城,激情永恒。
”2006年,“激情燃燒”啤酒節在青島舉行,也拉開了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的序幕。
所到之處,化裝舞會、彩車游行、文藝表演鋪天蓋地,最主要的是免費啤酒不限量。
所以,所到之處,尖叫聲,歡呼聲不絕于耳,年輕人的唯一飲料就是青島啤酒。
那3年中,金志國每年都舉辦不同主題的啤酒節活動,“我是冠軍”、“傾國傾城”、“奧運大篷車”、“啤酒花園”、“NBA中國賽”等等,風暴過后,青啤銷量快速飆高到60億。
等到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之時,青島啤酒銷量已經成功突破100億,以24%的占有率名列榜首,4年后的2012年,青島啤酒的凈利潤升至17億,11年增長了15倍,公司市值從57億增加到462億,暴漲7.11倍。
盡管此后金志國由于個人原因,離開了青島啤酒,但對于一個在青啤工作37年的老兵來說,他把最青春,最激情的一段歲月留在了青島啤酒,這無疑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下一篇:每年4萬程序員畢業,年營收超5億,這家“碼農大學”做對了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混世魔王”周正毅的前半生:從棚戶區地痞到“上海首富”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